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1873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2.桥

2

13.穷人

14.在柏林

1

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合计

10

12桥(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领悟环境描写以及设置悬念的结尾对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小小说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汹涌澎湃凶猛)

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在这山洪无情的小山村里发生了感人事情吧!

二、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

1.谈歌,原名谭同占。

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

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

《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

2.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咆哮嗓子流淌沙哑揪住呻吟废话

(重点指导生字“呻”为翘舌音;

前鼻音“呻”,后鼻音“淌”等。

(2)学习多音字:

折(shé

zhé

zhē)

读句子,找发现。

树林里的小树苗,有些被折断了。

读一读:

她从没做过折(shé

)本生意,这次贩运果苗,由于车祸折(zhé

)断了树根,折(zhē)腾了一个多月依然赔了很多钱。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咆哮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势不可当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的巨大声响。

狞笑推举,拥护。

拥戴凶狠恶毒的笑。

沙哑(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放肆噪音低沉,不圆润。

呻吟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祭奠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或者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咆哮嗓淌哑揪呻废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咆、哮、嗓、哑、呻”,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淌、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废”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淌、揪”,学生练写。

淌: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部是小字头。

揪: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的“禾”的最后一笔变成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老支书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而将危险留给了自己。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2.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

木桥、石桥、铁素桥;

也有看不见的,如:

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

(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支书的。

)(师相机板书:

洪水老支书)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支书有多伟大。

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支书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

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

师:

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

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

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

(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支书,体会老党员的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

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

3.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4.师: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

5.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

站。

___站着

6.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学生能完整说出更好)

7.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8.在这危难时刻,老支书下了一道啥命令?

(3)(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

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

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

“排成一队,不要挤!

”指挥村民有序撤离。

“党员排在后边!

”那排在前面的是谁?

(群众)说明老支书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老支书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响亮、干脆、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

师小结: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四、体会老支书父亲的大山形象

1.老支书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

除了老支书,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

(板书:

小伙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学生汇报。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4)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3.这几段话是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在这里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呢?

(动作、语言)

4.请同学们找找句中的动词,前后对照看看能不能发现特别的地方。

(矛盾之处【板书:

揪——推;

瞪——推】)(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5.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6.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来。

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那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精神。

方法指导: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样的巧妙设置,更让我们了解到老汉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群众);

作为一位平凡的父亲,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了。

曲折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尾让老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高大。

7.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

没关系,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音乐响起30秒后,师配乐朗诵)

8.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学生配乐朗诵)

9.你读懂了什么?

(老汉和小伙子,原来竟然是一对亲生父子啊!

)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他俩的关系呢?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巧妙设置悬念。

10.谈谈你心里的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文中的老汉只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课件)

2.你学完这课,觉得这是座什么桥?

首先它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跨越生命的桥梁。

3.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对老支书的赞美、敬佩与怀念吧!

(生完成课堂练习,然后交流汇报)

六、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

运用好意外法

“意外法”是指把在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的事写进文章,使文章内容新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或令人回味无穷的写作技法,它由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文中意外”与“文末意外”。

目的是为塑造形象,深化主题,致力于反常情节的营造,在符合常规的基础上求新奇。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正是巧妙运用了意外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如:

课文直到结尾才揭示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2.举一例:

如《跳水》中,大家正为那个追一只猴子爬到桅杆顶端而又不能下来的孩子着急时,孩子的爸爸——船长来了,他拔枪对准桅杆顶上惊恐不安的孩子,逼他从桅杆顶端跳水。

这种解决方法实属意外。

这种文中意外是构成文章高潮的重要手段。

3.练一练:

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

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

写一件事,运用意外法构思习作。

示例:

迟到

睁开眼一看,我触电般地从床上跳起,顾不上严冬的寒冷,套衣服,拎书包,破门而出。

一看表,7点整!

还有30分钟,有希望!

一屁股坐上自行车,踩了半天,自行车不动,啊,忘了开锁!

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我的双腿似乎特别来劲,踩着车,一点不觉累。

自行车以极限速度向前冲着。

到了十字路口,红灯。

管不了这么多了,量车子也不敢碰我。

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公共汽车。

危险!

把车头往右一打,我和自行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一垃圾箱被撞翻。

行人纷纷指责……管不了那么多,我扶起自行车继续踩,又踩不动。

上帝啊!

今天必迟到无疑了!

真倒霉!

一根“调皮”的树枝卡在后轮中,我抓起树枝狠命往后一抽,树枝出来了,但我的胳膊肘结结实实地撞在身后硬邦邦的电线杆上。

顾不上那催人泪下的疼痛,我看了看表,7点27分,有希望!

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推开教室门,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用同情的目光盯着我,班主任像一尊雕像,一排难兄难弟气喘吁吁地站在一边。

唉,又迟到了,我摸了摸隐隐作痛的胳膊肘,紧紧闭着双眼。

当我睁开眼,嘿!

我发现自己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胳膊肘一点儿也不痛,原来是一场梦!

我长吁了一口气,伸了个大懒腰,我看了看钟,天哪!

7点过了!

这下要迟到了。

反正总要迟到,不如慢条斯理一点,乐得个自在消遥。

于是我像星期天早上那样,先慢慢漱口,再悠悠洗脸,然后拿着面包走出家门,哼着小曲下楼。

马路上,红灯。

有几个慌张的同学闯了过去,我心里直骂:

关键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看我多好,斯斯文文地等到着绿灯。

到了学校,看见一群手端热干面的同学冲上教学楼,我直摇头,何必呢?

反正已经迟到了!

推开教室门,值日生冲着我喊:

“你迟到了!

”“我早知道,迟到了就迟到了呗!

”“不过挺可惜,只迟到1分钟。

”“会么?

”我惊诧万分,立刻拉过几条胳膊看表,分明竟是7点31分。

我7点起床,那样慢腾腾地到校,只迟到1分钟?

哦,我猛然想起家里的钟拨快了一刻,唉!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小兵张嘎夺枪记》。

九、当堂检测(选做)

十、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6)

(9)

(10)

(11)

(12-14)

(17-1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

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

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