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110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个主题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条主线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个重点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阶段

16—18世纪

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70年代

核心内容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

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

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影响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

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二、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探索调整

主要内容

认 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国有化。

商贸: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

(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

(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部分恢复私营经济。

商贸: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按劳分配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

赫鲁晓夫改革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1.不同

西方模式(美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

(1)苏联:

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美国: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3)中国: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 经济大危机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Ⅱ,T34

(1)从命题内容看,近几年高考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关注较多;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

(2)从命题特点看,以材料型试题为主,突出对史料所承载信息的解读,着眼于对具体史实的全面阐释,且注重从经济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进行考查;主要通过重现历史场景来设置情境,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理解。

另外,还侧重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考查相似的事件,如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对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2)罗斯福新政

考点1 胡佛干预经济措施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考点2 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2013·全国卷Ⅰ,T31

2015·全国卷Ⅰ,T34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 “福利国家”制度

2016·全国卷丙,T40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点2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考点3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改革的比较

2010·新课标全国卷,T32

2014·全国卷Ⅰ,T34

2013·全国卷Ⅰ,T35

(5)“斯大林模式”

考点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016·全国卷甲,T34

2015·全国卷Ⅱ,T34

2013·全国卷Ⅰ,T33

2013·全国卷Ⅱ,T35

(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近五年未考查

注意联系斯大林模

式的弊端进行备考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

选B。

本题迁移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材料中关键语意是城市的工人、水兵等到农村征粮,体现余粮收集制,故选B。

2.(2013·高考全国卷Ⅱ,T35)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1931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

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

胡佛政府的某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

A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减少耕地”,故C项错误;D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析:

选D。

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

3.(2013·高考全国卷Ⅰ,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

1952年。

材料指出“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

A、C两项与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不符,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B项错误。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考查历史价值观

1.(2015·高考全国卷Ⅰ,T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3.(2016·高考全国卷甲,T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

选B。

A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要求,排除。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2014·高考全国卷Ⅱ,T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解析:

选C。

结合时间“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