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0054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居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项目选址于某某市,东至洪西渠附近;

南邻荷沙公路;

西接拟规划的文化路侧面;

北至某某刁东农场长乐老年公寓北侧。

总用地面积1800亩。

1.4.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建筑面积222.4万㎡:

其中商业用地面积约535亩,建筑面积71.33万㎡(含某某商业风情街476431㎡,某某公馆142000㎡,星级酒店34920㎡,综合配套超市9982㎡);

其余为工业用地,建筑面积151.06万㎡(含厂房面积116.83万㎡,配套生活区97560㎡,原辅材料区122400㎡,仓储物流区1222400㎡)。

总投资188815万元。

1.4.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88815万元。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筹措来源:

根据项目建设情况似寻求银行贷款10亿元。

其余部分由某某集团公司自筹。

1.4.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商业配套)

规划用地面积

1200006㎡

约1800亩

商业用地面积

356666㎡

约535

商业总建筑面积

713333㎡

其中

商业风情街

476431㎡

某某公馆

142000㎡

某某MALL

50000㎡

星级酒店

34920㎡

综合配套超市

9982㎡

容积率

2.0

绿化率

31%

建筑密度

3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工业园区)

工业用地面积

755337㎡

约1133亩

工业厂房一用地面积

527336㎡

约791亩

228001㎡

约342亩

配套生活区用地

66667㎡

约100亩

原辅材料市场用地

80000㎡

约120亩

仓储物流区用地

81334㎡

约122亩

工业用地总建筑面积

1510674㎡

工业厂房一总建筑面积

1168314㎡

工业厂房二总建筑面积

342360㎡

配套生活区建筑面积

97560㎡

原辅材料市场建筑面积

122400㎡

仓储物流区建筑面积

≥0.8

≥10%

建筑密谋

≥30%

第2章项目背景

2.1经济背景

2.1.1国内经济背景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

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图表1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变化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

集体企业增长9.4%;

股份制企业增长16.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5%。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8.4%,西部地区增长15.5%。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4.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7636亿元,增长18.0%;

商品零售136918亿元,增长18.5%。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8056亿元,增长29.9%。

热点消费快速增长。

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6.0%,家具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

5.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12月份上涨5.9%,环比上涨0.7%。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12月份上涨9.5%,环比上涨1.1%。

6.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

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图表2全国进出口货物数额年度变化

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

图表3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8.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回落11.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4.5万亿元,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比上年少增1.6万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少增1.1万亿元。

2.1.2区域经济环境

1.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分别是: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年)、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9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已经形成了“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与东部率先发展”“四轮驱动”的新格局。

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中国统筹区域发展、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成为我国改革深化、开放升级的重要空间依托,从而更有利于相关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率先发展区域正在发展区域未来蓬勃发展发展

图1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示意图

2.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中部6省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0%以上,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心区域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2008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2010年8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这份文件提出定的各项任务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

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出之后,湖北某某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发挥其资源丰富、人力充足、市场广阔等优势,全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经济学家伍新木教授说: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曾一度凹陷的中部地区的崛起,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给周边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辐射和影响。

在“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下,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

3.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

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

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

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4.某某城市圈

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下,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湖北某某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山西太原都市圈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应运而生。

某某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的城市群,“入围”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这些“次区域”进入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成为“国”字号。

其中某某城市圈、中原城市群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而我认为某某城市圈又是重中之重。

首先。

从地理上讲,湖北可谓是中部的中部;

其次,从行政级别上讲,作为湖北省会某某又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再次,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某某是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

某某城市圈,又称"

1+8"

城市圈,是指以某某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

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某某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特大城市某某,是“1+8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经济板块,华中区极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发展战略:

向水乡园林城、某某卫星城、都市后花园、新型中等工业城市迈进,成为某某辐射西部城市群的战备支点。

十二五期间,某某充分利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内承外联打造中部产业崛起的新支点,积极推动城市圈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2.2产业背景

2.2.12010年全球家具发展概况

1.世界家具消费需求状况

家具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世界各国家具消费分两类:

一类是家庭用家具,另一类是机关团体家具,比例各为50%。

目前,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家具消费水平较高,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住房条件好,人民收入高,家具消费占家庭收入一定的比例。

意大利米兰国际工业研究中心(TheCentreforIndustrialStudies,简称CSIL)对50多个国家的家具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三类:

第一类包括8大家具工业强国:

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中国和巴西也名列其中,这些国家年家具消费额超过了100亿美元。

第二类包括西班牙、墨西哥、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荷兰,这些国家年家具消费额在50亿~100亿美元之间。

第三类包括了所有年家具消费额少于50亿美元的国家。

数据表明,家具的消费需求在日益膨胀。

2.世界家具生产状况

全球家具市场产值分布来源:

CSIL

根据CSIL的数据结论,2009年世界家具市场总产值为3760亿美元,发达国家家具产量占全球65%,发展中国家家具产量占全球35%。

7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按家具产值排名为美国、意大利、德国、日

本、法国、加拿大、英国)的总产值为1590亿美元。

高收入国家家具的产值占到全球产值的58%。

中低收入国家家具总产值占42%,中国、波兰、越南这3个国家家具的产值在迅速提升。

3.世界家具贸易状况

在进出口方面,自从2009年陡然下降之后,世界家具贸易总额一直在稳步增长。

2010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达到1020亿美元。

2010年家具主要进口国为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

美国在2000年~2007年间进口量由150亿美元增长到260亿美元。

而此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家具进口由2007年的260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240亿美元。

直到2010年,美国的家具进口量才有所恢复。

家具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意大利、德国和波兰。

对于中国,家具出口量在2000年~2008年间出口量有35.65亿美元增加到276.15亿美元,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下降到259.58亿美元。

直到2010年,出口才有所恢复,达337.24亿美元。

在过去十年,从进口和消费之间的比率来衡量,家具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长,整个世界家具市场开放程度由2000年的24%上升至2007年的30.9%。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呈明显下降趋势。

4.发展的基本特点

(1)企业小型化、专业化、产品国际化

近10年来,国外的家具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具生产企业由大型企业转向专业化和小型化。

技术并不落后,但经营灵活,易于变换产品,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2)加工方式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

当今世界家具工业普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例如广泛采用CNC即计算机数控机床、人工智能机械手和各种先进的饰面和封边技术,使家具制造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家具进一步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家具真正成为现代化、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

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产生了惊人的规模效益。

(3)家具材料的多样化、新型化、天然化

现代家具材料越来越丰富。

由于木材的短缺,目前国际市场上木制家具的地位已逐步让位于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纤维板等人造板家具。

(4)产品设计向小规格发展

产品的小规格化是近几年的家具设计趋势。

(5)国际贸易模式的转变

综合分析国际家具零售商的5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资金要多,货品要全,库存要少,周转要快,订货找厂商,销售多途径。

这些变化,将使商品流通的供应链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信息、物流、金融三大配套系统的快速升级,不久未来将改变目前国际贸易的运营模式。

(6)电子商务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化

国外家具的网上销售发展迅速。

2.2.2中国家具产业发展概况

1.中国家具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状况

中国整个家具行业的发展其实跟国家的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同样也跟整个家具行业全球的形势是相关的。

对中国而言,家具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中国古老家具行业的发展历史在清代末年就被打断,知道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发展。

在过去将近30多年中,沉寂良久的中国家具行业焕发了蓬勃的生计,最早由香港和台湾企业的引导,到如今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崛起,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进20年,家具行业每年增长率超过20%,已经发展了七万多家企业,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家具行业的制造中心,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具行业产业集群。

在全国家具市场平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具出口金额在过去5年里复合增长率为30.16%。

2008年家具生产已经占全球的25%,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2.6%,已成为全球家具生产最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家具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元,2010年我国家具行业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生产销售及出口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家具行业产量77032.83万件,工业总产值达9667亿,比2009年增长了32%左右。

目前,家具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继食品、服装、家电、家具后的第四大产业。

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家具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家具出口大国,而且正在朝着世界家具生产和出口强国的目标迈进。

2.中国家具产业市场细分结构

在统计分类中,家具行业分为木质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竹藤家具和其他家具五大类。

在产品生产分类中则分为木质家具、金属家具和软体家具。

目前中国家具行业生产产品以木质家具为主,其次为金属家具;

近年来其中木质家具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趋势。

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家具行业中木质家具制造产值占58%,金属家具制造占24%。

在过去四年中不同类型产品结构变化比重不大,但木制家具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相比较而言,金属家具产量进入相对稳定期,所占比重波动中逐渐上升。

3.中国家具生产与销售的区域结构

(1)五大家具生产版块

珠江三角洲板块:

以深圳、东莞、广州、顺德、中山为主;

长江三角洲板块:

由江苏、浙江、上海组成;

环渤海湾板块:

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组成;

西部板块:

由四川、陕西、重庆等地组成;

东北板块:

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组成。

在五大家具生产版块上分别形成了十大家具生产制造基地:

中国北方家具商贸之都

河北廊坊市香河县

北京实木家具生产基地

辽宁省庄河市

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

河北廊坊市胜芳镇

中国桌椅之乡

山东省宁津县

中国椅业之乡

浙江省安吉县

中国欧式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浙江省玉环县

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

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广东省顺德乐从镇

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基地

广东中山市大涌镇

中国家具出口基地

广东东莞市大岭山镇

中国家具制造重地中国家具材料之都

广东省顺德龙江镇

五大家具生产版块十大家具生产基地来源:

中国家具网

(2)六大销售市场

从家具销售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已形成了六大销售市场(图12):

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销售市场,约占15%的份额:

二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华南销售市场,约占15%的份额;

三是以某某和

郑州为中心的中原销售市场,约占15%的份额;

四是以沈阳、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销售市场,约占10%的份额:

五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销售市场;

六是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西部销售市场,约占20%的份额。

(3)四个分销中心

从家具的分销

角度来看,中国家具流通经过10多年的运作,流通业态升级。

全国已形成东南西北四大销售中心和三个等级。

目前已形成了四个分销中心(图13),一是广东顺德分销中心,产品辐射全国,面向中高端市场,如乐从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年销售300亿元,70%出口;

二是四川成都分销中心,产品辐射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面向中低端市场,如武侯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年销售60亿元。

三是江苏蠡口分销中心,产品辐射上海、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的中小城市,面向中低端市场,蠡口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年销售80亿元;

四是北京香河分销中心,辐射东三省、京津冀、蒙晋等地,面向中低端市场,香河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年销售60亿元。

除了以上四个分销中心,中国即将形成3个新兴家具分销中心:

某某、西安、昆明。

2.2.3区域(湖北)家具产业发展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