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860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方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查过了国际警戒线(30%-40%),其中黄河、淮河、辽河达60%,海河达90%。

1998年到2020年这十五年间,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二、我国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及其走势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一直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关系存在着一种转化关系。

现选取1998年到2020年的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作为研究的对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以得出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

数据经平稳性检验后,可知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总排放量均为二阶单整的,因此现以工业三废总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历年人均GDP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方程式:

X=β0+β1Y+β2Y+ε,其中,X代表工业“三废”污染,Y代表历年人均GDP。

β0是待估参数,β1和β2是模型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考虑到单位不统一等问题将变量取对数,将我们所收集的数据输入到Eviews软件中,得出如下方程估计数据,见下表:

中国1998年到2020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篇二:

当今中国应当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环境目标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必须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所以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不能守着秀山丽水富不起来,山清水秀环境美不能成为贫困、贫穷、欠发达的代名词。

早在1972年,美国著名学者芭芭拉·

沃德和勒内·

杜博斯在为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撰写的背景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中就提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环境只会遭到破坏而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发展才能解决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从实际情况来看,任何发展经济的行为都会有废物和废能的产生,而最终不可继续循环利用的废物和废能必然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经济发展会不会污染环境,而在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在具体的发展阶段是否可接受,经济发展的成就能否抵消不利的环境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可以完全不顾环境,全然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是说在发展的较低阶段,经济发展应该是主要的任务,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本身去单纯地从事环境保护,也不能把环境保护看得比经济发展还要重要。

不过,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阻碍了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时,也必须立即加以解决,而不应拖到将来去处理。

●如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超越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过高的环境目标,将不仅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反而会因此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最终削弱我们不断改善环境的经济基础,这显然是极不明智的。

尽管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变得十分迫切,但环境政策的制定却必须十分理性。

如果光从环境本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那么环境政策的定位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在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实现基本的现代化阶段,无论从发展的主要任务,还是从经济实力来看,我们现在都不应该去追求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切实际的环保目标,如果执著地这样做,则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我国的环境治理而言,现阶段更现实的选择是要把环境保护目标与把经济发展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完全不顾环境保护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又能克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追求过高环境目标的片面性.●发展中国家既需要面包,也需要环境,但最紧迫的需要还是面包,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它们一样把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的是健康的经济发展理论●这里要分清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差别。

经济发展本身不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只有那些不恰当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行为才能导致环境破坏.否则,如果认为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的必然原因,就会得出下列结论:

为了保护环境就没有必要经济发展了。

这显然将环保与经济发展立了起来。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

破坏性、掠夺性甚至毁灭性地搞建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必须顾及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但是,发展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国外的经验教训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

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不计环境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损害。

这种所谓的发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是不可持续的,人民群众也是不会答应的。

事实●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需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上狠下功夫。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是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体系的首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才能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无数的环保主义者在说今天有四亿的城市居民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有三亿农民不能用上干净的生活用水,但是我同样向举出一些数字,当今的中国还有两千多万人多人处在温饱线以下,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

还有与此数目更多同胞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难道我们这些能够吃饱穿暖的四亿人为了那新鲜的空气就要让他们在赤贫中忍受更多的饥饿与寒冷吗?

讲环保的地方,有多少欠发达地区?

落后就要挨打环境再好也躲不掉发展经济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我们想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发展经济。

发展是硬道理。

出路还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应该促进环境保护。

广泛多发展科技水平高,无公害的绿色工业。

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人们不但有能力保护环境,还可以改造环境。

将沙漠改造成良田。

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出路。

●这样的好局面固然与多年来加强生态保护的努力分不开,但从根本意义上讲,说到底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理念提升的结果。

机械地、简单地就保护谈保护违背客观规律,因而是不科学的。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以统筹为指导确立经济增长优先的观念,通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跨越式发展,并把推进跨越式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充足的租金、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剩余劳动力。

环保不是空头口号,喊喊就可以起效了。

践行环保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比如说,城市环卫工作、植树造林活动、三废处理等等。

经济发展为这些提供了保障。

环保这个事情,不是思想有觉悟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很多国家并不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而忽视环保,而是因为实在没有能力去做。

●环境保护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落后造成的。

例如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千家万户的炊事、取暖直接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在冬季采暖期的清晨与傍晚出现两个显著的污染高峰,使空气浑浊。

而许多先进国家采用集中取暖、供热、煤气化和电气化,则可以大大改善环境质量。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

又如城市中进行污水处理,建造二级污水处理厂,不仅要花费大量的基建投资,也需昂贵的运转费用,这对于经济实力不雄厚的国家来说困难是不小的●治理环境是要花费很多钱的。

比如日本,为了治理污染、改善环境,1975年支出了28000亿日元(相当于19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办不到的。

●我国的环境污染,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

环境污染的解决,也只有靠加速发展才有可能。

比如要解决城市的大气污染,一条可行的路子是采用煤的气化和高效除尘装置;

解决水污染,要靠工矿企业对污水的严格处理,要靠城镇建设大批污水处理厂,这都是要花费巨额投资的。

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国家的大量积累,这样大量的资金哪里来呢?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

这并不是说可以只管经济发展,不顾环境保护。

应该也完全可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这就是在安排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注意采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适当措施。

这是我们计划经济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后起工业化国家可以学得更聪明一点的地方。

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道路●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那些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过度看重经济利益而无视环境的保护导致的后果。

先发展后治理其治理的难度和代价是巨大的.难道我们还要对这些铁铮铮的事实视而不见,继续走工业革命的老路吗●发达国家刚开始走先发展后治理,中国也是,那是因为当初环境容量较大,经济比较落后,又有足够的环境容量能让你发展。

现在就不行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容量了,不考虑环境谈不上发展。

●有利于环境是前提提到了“可持续性发展”是基本国策,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而“可持续性”可以说是规范或前提,我们必须先确保能够符合这些规范及前提才能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发张经济,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谁开发谁治理,在发展前就先指明了治理责任并由法律保护,这些都不是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的证明无法逆转●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

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如果生态发生危机,灾难无法逆转。

生态破坏后的恢复则常常是花了西瓜的钱买不来芝麻,而生物多样性破坏往往覆水难收。

环境破坏的危害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早已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环境不公平也正在加重着社会不公平。

除了社会问题,还带来巨大国际压力。

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国家的安定有关,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免遭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包括消除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虽然有的地方经济方面发展得并不好,但那个地方没有污染,所以生活的质量并不见得很低,相反,有的地方收入高一点,但污染的很严重,所以生活质量反而不高。

所以在收入达到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多注意环保●这不是说不要增长,而是说与其GDP增长10%,其他方面没有做好,不如说这些重要的东西做好,即使GDP增长只有7%,也可能有更好的生活,人们更快乐。

而且从更长期来讲,如果你的环保没有做好,生存都有问题,又何谈增长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存问题●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

今天的地球在生态方面已经超负荷了。

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必须更有效地运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不可能学习西方到人均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

中国在人均2000多美元的时候,环境严峻期可能会提前来到。

反对生态殖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

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不能去欺负亚非拉穷兄弟。

破坏环境的成本远大于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将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必然会祸及自己●大化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怎样做才能使长期收益最某一经济社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

这被称为“规模效应”。

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活动的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快,污染越严重。

(2)经济结构。

这被称为“结构效应”。

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水平和类型。

产业结构可能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变化。

(3)技术水平。

这被称为“技术效应”。

技术决定了生产的方式。

同样产业结构的两个国篇三:

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这个词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经济,更是成为了与我们每一个国民息息相关的东西。

以前,对我来说经济一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经济是什么,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学习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不知道也不关注的东西,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我从中学到的东西做一些介绍。

与经济相关的东西很多,此处我想谈一谈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五,2006年GDP超过英国达到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世界第三,在10年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可以说中国经济上的崛起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当我们对这一组漂亮的数字津津乐道沾沾自喜时,却忽视了这组数字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其中的两大代表就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1,资源问题中国地大物博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思想,有时会幻想得中国的资源怎么都用不完,幻想是美得,而现实是残酷的。

自2009年我国一举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煤炭进口量一路攀升,2020年进口量再次刷新中国煤炭进口量的新高净进口量达3.2亿吨。

而石油更是进口大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9年突破50%大关,达到51.3%,2020年8月3日,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美国,达到55.2%。

这是继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打破历史纪录之后,首次超过美国的53.5%。

除此之外,中国还是矿产、有色金属等多种资源的进口大国。

2004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在50亿吨左右;

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单位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我国水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二是水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

三是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然而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水的,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

据统计,我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90立方米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52%,而发达国家则在80%左右。

2,环境问题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50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是巨大的,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

另一方面,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年生产实心粘土砖已超过5000多亿块,以此数量计算,每年毁坏和占用耕地95万亩;

我国现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累计堆存量34亿吨,占地20多万亩。

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

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我国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即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不仅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也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现在想一想,单纯的追求GDP增长,不考虑其背后的资源大量的消耗和环境的急剧恶化,那么那一组组的数字再漂亮,恐怕带来的也不再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了,而是资源的枯竭和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了,所以,中国在科技发展,可持续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