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8551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型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题型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题型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题型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题型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型二Word下载.docx

《题型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型二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型二Word下载.docx

0.4

测量40秒末得到O2体积/mL

2.(2018绍兴)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甲         乙

第2题图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______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获得表格数据。

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

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小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由此做出猜想:

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

3.(2016杭州)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第3题图

实验1

实验2

MnO2的质量/克

0.5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40

待填

水浴温度/℃

20

80

……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________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演练

4.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对影响该反应快慢的因素很感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序号

稀盐酸

浓度

稀盐酸体积

温度

CO2

体积

时间

5%

10mL

20℃

125mL

57s

10%

46s

40℃

25s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制取二氧化碳快慢与______________有关,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3)有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其不足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相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25

70

试剂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天未

见锈蚀

5分钟

1分钟

第5题图

(1)通过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温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铁制品锈蚀越快。

(2)铁制品锈蚀的基本条件是与______和氧气同时接触。

如果要探究氧气浓度对铁制品锈蚀的影响,以实验②作为对比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设计实验⑤试管内充满______(填字母)。

A.纯氧   B.氮气   C.空气

(3)工业上常采用稀盐酸来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 物质组成的探究(杭州2考)

6.(2013杭州)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

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

然后用以下三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

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

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

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上述三种方法中,方法________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滤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7.(2018杭州)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Znx(OH)y(CO3)z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第7题图1

第7题图2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选填“200”“300”或“4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g,装置B增重8.8g。

则x∶y∶z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8.(2018金华模拟)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

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根据______________,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也含有氧元素,所以不能判定蔗糖中一定有氧元素。

方案二:

于是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第8题图

(1)观察到____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9题图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_______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3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含变质)

(台州2考,绍兴3考)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首先对反应后物质的成分进行猜想,再根据物质的性质对各成分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1.补充实验猜想

考向1 根据题给材料信息猜想(绍兴2考)

根据查阅资料,给出反应后可能会生成的A、B两种物质,猜想有三种情况,分别为①A;

②B;

③A和B。

提出的猜想与客观事实要相符。

考向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台州2013.32,绍兴2考)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猜想,猜想的物质组成中不能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

考向3 根据反应后物质成分猜想

通常为A+B===C+D↓(H2O)充分反应后物质(溶质)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分两种情况:

①只有生成物;

②生成物和其中一种过量的反应物。

以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为例,按照下列步骤提出合理猜想:

第一步:

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

明确研究物质的状态(如果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则难溶物和气体无需考虑)。

第三步:

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

反应后物质成分中一定有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有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

①只有C(恰好完全反应);

②A和C(A过量);

③B和C(B过量)。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猜想是否合理(台州2012.33)

根据各物质特有的性质,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反推出物质的成分,进而确定合理的猜想,如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情况,取两份样品进行实验,样品1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样品中含有Na2CO3;

样品2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NaOH,进而确定该样品中含有Na2CO3和NaOH。

3.物质成分的验证

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生成物一定存在无需检验,只需检验反应物A和B,检验物质成分的基本思路如下:

(1)联系已有知识,回忆待鉴别物质有哪些典型的理化性质。

(2)分析这些理化性质能否用于鉴别该物质:

①是否有典型现象。

②在被鉴别的物质中其他物质是否也有相似的现象。

(3)如何用语言将该理化性质转变成鉴别实验方案(向待测……加……若观察到……现象,则证明有……存在)。

4.探究题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间常存在一定联系

(1)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物质+试剂

现象

结论(有无该物质),如:

注意:

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造成干扰,则需要先除去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2)考查形式

①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这种存在两种情况:

a.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

b.根据实验操作中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

10.(2016绍兴)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第10题图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

浅绿色固体为____________;

猜想三:

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________。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

11.(2017绍兴)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第11题图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

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测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是白色固体,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1)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

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2)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通过以上实验,对于燃烧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8桂林)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

白色粉末是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第13题图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_______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4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混合物成分类探究题中一般包括固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气体混合物成分探究,针对不同状态的混合物成分探究方法如下:

1.针对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若固体为盐或碱,可通过溶解固体粉末,根据检验组成该碱或盐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若固体为金属混合物,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或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是否有固体析出或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

2.针对液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可以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

3.针对气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常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变红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气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等;

或将某些气体转化为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探究,如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14.(2018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第14题图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金华)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第15题图1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

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第15题图2

(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周方案Ⅱ:

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NaHCO3+NaOH===Na2CO3+H2O)

第15题图3

(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8杭州模拟)某固体粉末是由Mg、MgO和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乐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称取了2.22g样品。

并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