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混凝土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筋箍牢。
261.2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
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
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2.6.1.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2.6.1.4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无梁楼板应留在柱
帽下面。
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
续浇筑。
混凝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严禁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
2.6.1.5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2.6.2梁、板混凝土浇筑:
2.6.2.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6.2.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米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厘米处。
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头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1.5倍(一般为30〜40厘米)。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厘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2.6.2.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2.6.2.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再用平板振捣器复振,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用木抹子在初凝后终凝前分二次抹平、压实,严格控制表面平整度,然后根据标高控制点用刮尺刮平,除有铺贴部位的地面拉毛外,其他部位均应原浆压光处理。
2.6.2.5当柱与梁、板砼强度等级差一级以内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砼可随楼板砼同时浇筑;
当柱与梁、板砼级差大于或等于二级时,应先浇节点砼,强度与柱相同。
2.6.2.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2.6.2.7施工缝位置:
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262.8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铺一层水泥浆或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6.2.9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2.6.3楼梯段混凝土浇筑:
2.6.3.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振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6.4斜屋面浇筑:
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低处混凝土后不断连续向上推进(采用小型振动器实行二次振捣),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实。
2.6.5卫生间、阳台和露台、高低落差处的150高砼上翻边必须与楼板一次整浇。
2.7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2.7.1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施工缝处先浇筑5cm-10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用铁锹或混凝土输送泵管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
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进行分层浇筑、振捣。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
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
当采用
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接槎处应振捣密实。
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2.7.2井、洞口浇筑时,使井、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
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井、洞口变形。
大井、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
2.7.3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大于50cm门洞
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
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2.7.4墙上口找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
2.7.5拆模养护:
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冬期时掺防冻剂,使混凝土强度达到
4MPa时拆模,保证拆模时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及时修整墙面、边角。
混凝土浇
筑完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当温度低于50C时,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
应采取加热保温养护或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
2.8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终凝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
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剂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
不得少于14d。
2.9停歇点
2.9.1混凝土每浇筑2个小时左右,施工单位要通知项目部或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查。
2.9.2如确实需要留设施工缝,施工单位必须提前1个小时左右通知项目部或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到现场确定。
3、验收标准和质量要求
3.1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要点
3.1.1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从混凝土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进行
控制。
并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方面进行检查。
3.1.1.1主控项目
主控项目就是必须确保的项目,混凝土合格质量的主控项目抽样检验应合格。
3.1.1.1.1原材料:
(A)水泥:
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
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
水泥》GB175-2007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B)外加剂: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全数检查。
3.1.1.1.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需
要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3.1.1.1.3混凝土施工:
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
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A)混凝土试件的留置要求:
用于评定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3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5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e)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应认真做好工地混凝土试件的管理工作,从试模选择、试块了取样、成型、编号以至养护
等要指定专人负责,以提高试件的代表性,正确地反映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强度。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B)混凝土的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原材料每盘称量复称:
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原材料每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r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水泥、掺和料
±
2%
水、外加剂
粗、细骨料
3%
(C)混凝土运输、浇筑时间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
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3.1.1.2一般项目
3.1.1.2.1原材料:
混凝土的掺和料,粗、细骨料及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和复检。
3.1.1.2.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预拌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主要检查其工作性,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要求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3.1.1.2.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A)施工缝的位置:
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对所有的施工缝的位置进行全数检查,对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B)后浇带的位置:
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C)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终凝后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
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中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
混凝土养护
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或饮用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对前述检查项目要通过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进行全数检查。
3.1.2混凝土强度评定与检验
3.1.2.1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评定
3.121.1在实验室中以20土3°
C、相对湿度90%^上经28d养护的混凝土试件为标准养护试件。
在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的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评定。
3.1.2.1.2强度代表值:
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以每组三个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中的
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个试件中,强度最大值或强度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若三个试件中,强度最大值和强度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件试验结果无效,不应作
为评定的依据。
3.1.2.2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3.1.2.2.1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B)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C)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D)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3.1.2.2.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
原则确定。
3.1.2.2.3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A)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C?
d时所对应的龄期,0C及以下
的龄期不计入;
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B)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
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
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
验统计结果适当调整。
3.2现浇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3.2.1一般规定
321.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的检查内容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下表进行确定: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
序号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1
露筋
构件内部钢筋未被混凝
土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2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
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
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4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
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5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6
裂缝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
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
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7
连接部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
位缺陷
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传力性能的缺陷
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8
外形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缺陷
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9
外表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
砂、沾污等
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3.2.1.2现浇构件的外观质量缺陷的检查与处理
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并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3.2.2外观质量检查与验收
3.2.2.1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222—般项目:
现浇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缺陷,应由施工
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3.2.3尺寸偏差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323.1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
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
对经过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23.2—般项目:
现浇结构和砼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
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剪力墙
垂直度
层高
<
5m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全高(H)
H/1000且W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
中心线
+25,0
井筒全高(H)垂直
度
表面平整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
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预埋螺栓
预埋管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注:
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坐标位置
20
不同平面的标高
0,-20
平面外形尺寸
20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20,0
平面水平度
每米
水平尺、塞尺检查
全长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部)
+20,0
中心距
2
深度
孔垂直度
吊线、钢尺检查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中必线位置
带槽锚板平整度
钢尺、塞尺检查
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
4、质量通病防治
4.1地下室底板常见质量通病
4.1.1底板砼的浇捣应安排在气温适宜时进行。
避免因高温而产生裂缝。
4.1.2砼坍落度不符合要求。
4.1.3因砼浇捣时不连贯,上下层的间隔时间没控制好而出现施工缝。
4.1.4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
防治方法:
在底板上每隔15米设一点测温管,每点预埋上中下三根测温管,每天检测3次,
如温差超过摄氏25度,要求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表面增加保温层)。
4.1.5砼出料口对着模板下料,造成模板偏位,而影响构件成型尺寸的质量。
4.1.6浇捣过程中,不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及检查模板是否变形;
预埋件、预留孔是否移位等情况。
4.1.7砼浇捣时未搭设专用浇捣架,造成踩踏钢筋和模板,至使钢筋偏位和模板变形。
4.1.8雨天浇筑砼时,未准备塑料薄膜等覆盖用品,浇筑地下室底板时,未及时排除承台和集水井中的雨水。
4.1.9砼强度未达到要求,就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框架结构柱、梁、板和剪力墙常见质量通病
4.2.1蜂窝:
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造成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
下部流失出而造成。
加强对模板质量的把关和混凝土振捣工作。
4.2.2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钢筋位置的校正和混凝土的振捣。
4.2.3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正确掌握拆模时间,加强模板表面的清理、提前浇水湿润模板。
4.2.4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