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7897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砖混结构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档格式.docx

3)板缝模板:

A.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

50mm方木作底模。

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B.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

C.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5.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

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2)基本项目:

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超过1.5mm。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粘浆和漏刷隔离剂累计面积应不大于400cm2。

如模板涂刷隔离时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单层、多层

多层大模

1

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2

标高

±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截面尺寸:

柱、梁

+4、-5

4

每层垂直度

用2米托线板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6

表面平整度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7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拉线和尺量检查

6.成品保护

(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

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

(2)圈梁模板外胀:

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

浇筑混凝土时没专人修理模板。

(3)混凝土流坠:

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

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包砖代替支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

(4)板缝模板下沉:

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

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牢。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日期

 

砖工

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砖:

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材质证明。

2、水泥:

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

水泥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复试报告单。

3、砂:

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4、其它材料:

墙体拉结筋,预埋件、已做防腐处理的木砖等。

二、质量要求

(一)砖砌体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砖及砂浆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检查和验收。

(2)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用百格网检查每检验批不少于5处,每处3块砖,砖底面砂浆痕迹的面积,取平均值,不小于80%为合格。

(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墙厚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裂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

(5)轴线位置偏移10mm,经纬仪、尺量及吊线测量,不大于10mm为合格。

垂直度每层5mm,2m托线板,不超过5mm为合格,全记≤10mm,允许偏差10mm,>

10m,20mm,用经纬仪、吊线或尺检查。

2、一般项目

(1)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水平灰缝厚度10mm,按皮数杆10皮砖的高度计算,10皮砖折算在8mm,12mm范围内为合格。

(3)基础顶面、楼面标高:

15mm;

用水平仪和尺量检查。

(4)表面平整度混水墙柱:

8mm,清水墙、柱:

5mm;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门窗洞高、宽度(后塞口):

用尺检查。

(6)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mm;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7)水平灰缝平直度:

10mm;

清水墙:

7mm;

拉10m线和尺栓检查。

(8)清水墙游丁走缝编差:

20mm。

三、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四、操作工艺

(一)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炎热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

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合状态的砖砌墙;

冬期砖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二)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

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

砌外墙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幸免,规格基本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焙浇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或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

砌240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

)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

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

里手低,墙面就要背。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

7、留槎:

砖混结构施工缝一般留在构造柱处,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留直槎。

如果不能留斜槎时,可留直槎,位必须砌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筋。

接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一根6点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

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加90度弯钩。

8、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

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

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

高1.2m,每边放3块;

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

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

9、构造柱做法:

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槎。

每一个马牙槎高度方向为五皮砖,并且是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

10、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

(三)成品保护

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2、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3、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时,要认真操作,防止碰撞刚砌好的砖墙。

4、尚未安装楼板或面层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墙非挂线面;

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

半头砖要分散在较大的墙体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一砖墙采用外手挂线。

2、构造柱砌筑不符合要求:

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必须是先退后进。

钢筋工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1.1.2铁丝;

可采用20~22号镀锌铁丝。

1.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1.1.4工具:

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1.2作业条件:

1.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

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1.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1.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1.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操作工艺

2.1构造柱钢筋绑扎:

2.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2.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2.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

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2.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2.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2.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2.1.5.1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2.1.5.2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2.1.5.3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82)第3.2.5条的规定。

2.1.5.4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2.2圈梁钢筋的绑扎:

2.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

放箍筋

穿圈梁受力筋

绑扎箍筋

2.2.2绑扎圈梁钢筋,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2.2.3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

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2.2.4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有关要求。

2.2.5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2.3板缝钢筋绑扎:

支完板缝模板,按设计要求每条板缝均放置一根钢筋,钢筋中间段加以固定以防下沉或弯曲。

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

4.1.2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锈。

4.l.3钢筋对焊或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2基本项目:

4.2.1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均不少于规定值。

4.2.3箍筋的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

,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rn。

4.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骨架的宽度、高度

骨架的长度

10

间距

排距

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中心线位移

水平高差

+3,-0

受力筋保护层

5成品保护

5.1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

5.2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

砼工

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

1.材料要求

(1)水泥:

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

宜用粗砂或中砂。

(3)石子:

构造柱、圈梁宜用粒径0.5~3.2厘米的碎石;

板缝用粒径0.5~1.2厘米碎石。

2.作业条件

(1)混凝土配合比需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符合要求,模板缝隙最大不得超过2.5毫米,过大者应堵严,并办完预检手续。

(3)绑好钢筋并办完隐检手续。

(4)构造柱、圈梁及板缝施工缝接搓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凿清理并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

(5)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灌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操作工艺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灌、振捣→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搅拌:

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

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称的标量。

磅称应定期校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

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志板。

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称。

加水也须严格计量。

5)加料顺序:

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

如掺入粉煤灰等掺合料,应在倒水泥时一并倒入。

如需要掺外加剂,应按定量与水同时加入。

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

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试两次。

(2)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灌地点。

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

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灌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灌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3)混凝土浇灌、振捣:

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在浇灌前宜先铺5cm~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2)浇灌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震动,再灌入混凝土。

应分层浇灌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连续作业浇灌到顶。

3)混凝土振捣:

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

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面振捣。

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

4)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外砖墙及外墙板防水构造。

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以及漏浆等现象,并派专人修理。

5)表面抹平:

圈梁和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常温时每日浇水养护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5)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制作混凝土试块(标准试块和同条件试块),用以检验混凝土28d强度。

4.质量标准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的规定。

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水泥和掺合料为±

2%,骨料为±

3%,水或外加剂为±

2%(均为重量计)。

混凝土的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3)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并评定混凝土强度。

(2)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具体要求参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3)允许偏差项目:

见表2-42。

构造柱、圈梁、板缝现浇混凝土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42

允许偏差(mm)

砖混

构造柱中心线

位置

构造柱层间错位

8

标高(层高)

水准仪或尺量

截面尺寸

+8

-5

+5

-2

垂直度(每层)

用2米靠尺和

楔形尺检查

5.成品保护

(1)浇注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动钢筋、模板,以免钢筋移位、模板变形。

(3)操作时不得踩碰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好。

(4)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计量不准:

砂、石、水泥(散装)过秤不准,水计量不准,造成水灰比不准确,影响混凝土强度。

施工前要检查和校正好磅秤。

(2)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实、漏振和钢筋位置不准确、缺少保护层垫块等。

因此,浇灌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尤其是板缝钢筋)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振捣时不得触碰钢筋及模板;

认真进行分层振捣,不得有漏振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