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768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关于《论语》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教师随笔:

关于“四书五经”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

五经"

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文体知识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

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

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论语(lú

n) 说(yuè

)愠(yù

n)传(chuá

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ɡ)殆(dà

i)一箪食(dān)曲肱(gōnɡ)

笃志(dǔ)逝者如斯夫(fú

)三省(xǐnɡ)

2.词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饭疏食,饮水(古义:

冷水;

泛指所有的水。

③三人行(古义:

表示多;

表示确数。

④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每天;

日子。

(4)一词多义

[而]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5)语气词

①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②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三、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朗读提示:

①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③把握重读和轻读。

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2.结合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理解。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

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

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

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二、语言赏析

1.赏析下列句子。

(1)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赏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⑶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2.试归纳文中的成语、格言。

成语如: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随心所欲;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格言如: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④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⑤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探究写法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环节四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

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

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二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做人修身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环节五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将《论语》当作圣人之言、绝对真理来信奉,要独立思考,用现代人的眼光来选择取舍。

教学反思

由于孔子的年代距我们今天已经很久远了,而且在语言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比较难以掌握,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中先介绍孔子的生平,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逐个进行讲解,这就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学生也从悟解中沐浴了中华文化的甘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