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150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必修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42

第四部分浅尝现代生物技术43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45

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农业45

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46

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48

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50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2

第一章基因工程52

第二章克隆技术54

第三章胚胎工程55

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选学)57

第五章生态工程57

附录59

一、教学目标要求及其表述的行为动词表59

二、浙科版教科书必修模块课时建议汇总表60

二、浙科版教科书选修模块课时建议汇总表61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学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学新课程所使用教科书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

1.“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章节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科书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

(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中的相应内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科书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

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录一)。

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二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

“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可供参考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

(1)必修模块的“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二。

(2)选修模块的“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以节为单位制定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三。

4.“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

必修1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

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

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节无机物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1.水的分子结构、产生极性原因及氢键形成与化学课重复,可以不讲,不作要求。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认同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5.在进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和蛋白质”时,制作徒手切片、使用高倍镜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1.碳原子结构、碳链形成与结构、各种糖类与脂质的分子结构式不作要求。

2.“小资料:

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小资料: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4.“建议活动: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

前言

1课时

5课时(含活动1课时)

复习与小结

2.教法建议

(1)“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水及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

由于学生对于水并不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具体实例,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2)“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

“糖类”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

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根据教科书中的种类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

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等类似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并分别介绍其分布及作用。

“蛋白质”的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学生还不具备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刚开始学习蛋白质时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先让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科书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

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蛋白质的结构怎样呢?

从而很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

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识别氨基酸,在观察、对比教科书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生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并通过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来理解其功能的多样性。

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活动建议

在进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和蛋白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多准备几种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

②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

③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

④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

对于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第一节细胞概述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在进行“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要求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活动: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活动不作要求。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1.概述质膜的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明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3.说出细胞膜各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生理作用。

5.在进行“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时,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小资料:

细胞外被”、“小资料:

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三节细胞质

1.识别几种细胞器的形态。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在进行“活动:

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进行一般的生物绘图,运用间接观察的科学方法,正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简述各种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

1.“细胞骨架”不作要求。

观察叶绿体”中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作为本活动的重点,而对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不作要求。

第四节细胞核、

1.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运用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第五节原核细胞

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荚膜、鞭毛和菌毛”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

2课时(含活动1课时)

3课时

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

(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教学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教学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和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第三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

总之,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质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活动:

观察叶绿体”。

教学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溶酶体的功能以及“活动:

教学中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及协同作用。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4)“第四节细胞核”和“第五节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

教师可以从教科书中“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

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可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

1.将第一节的“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

在“活动: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镜。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再进一步探讨质膜的结构和特点。

2.在进行“活动:

观察叶绿体”时,叶绿体的观察相对较容易,学生在观察时,可以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但要加强对学生使用高倍镜观察标本的指导。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1.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2.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有关能量的理化方面知识不作要求

2.ATP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不作拓展。

3.“小资料:

生物发光”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呑、胞吐的过程。

“建议活动: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不作要求。

第三节酶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与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并写出格式规范的探究报告。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时,运用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辅酶”及“课外读:

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四节细胞呼吸

1.概述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和反应过程,认识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

2.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认同科学对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1.呼吸作用的氧化还原、电子得失的反应不作要求。

2.“细胞呼吸从糖酵解开始”、“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这四部分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3.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脱羧还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

4.“小资料:

呼吸速率”、“小资料:

需氧呼吸出现的意义”、“小资料:

酵母菌”及“课外读:

各种体育运动所花费的能量”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五节光合作用

1.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和产物,认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3.概述光反应发生的变化。

4.概述碳反应的过程。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与推理,使用准确的术语、图表描述探究的方法和结果。

6.在进行“活动: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运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

1.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比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

3.阐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假设,领悟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和立论解释的科学思维过程。

1.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氧化还原过程不作要求。

树叶的颜色”、“小资料:

暗反应和碳反应”、“小资料:

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小资料:

光合作用临界温度”、“小资料: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及“课外读:

光反应过程”、“课外读:

光呼吸”、“课外读:

C4植物”、“课外读:

光合作用初期研究简史”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1.课时建议(共计15课时)

第一节细胞和能量

3课时(含活动2课时)

2课时

5课时(含活动2课时)

(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科书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吸能、放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细胞与能量的情景中,也为后面学习“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

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

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质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

关于“胞呑”、“胞吐”的教学,可以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再结合插图、动画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感受,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学生学过了A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先出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再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

然后阐述需氧呼吸的化学过程,举例说明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的异同,理解细胞呼吸是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

通过“乙醇发酵”演示实验,了解细胞的厌氧呼吸,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5)“第五节光合作用”的教学重点是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是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建议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重点掌握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

试图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上看待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去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