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01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下科学13《水受热以后》教案平铺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教材分析】

《水受热以后》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三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水、冰、水蒸气对学生来讲是已有一定认知的物质。

以及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观察天气》一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测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两课的学习基础上,本课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冰——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认识融化和沸腾概念;

在统计、分析记录数据的基础上,知道产生这些物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以及融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且能抽象概括出温度会引起物体体积和物态两个方面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对比观察交流水、冰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整理分析数据,认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在第二个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和水位的变化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发现,水加热沸腾后,水位会下降。

第四个部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的学习,已经了解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对于冰和水蒸气已有初步的认知。

通过《冷热与温度》与《热胀冷缩》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测温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主动去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已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知道水、冰、水蒸气属于同一种物质,以及知道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通过实验,理解融化和沸腾的概念。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2.会制作、分析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能发现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的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3.能通过实验归纳出温度变化是引发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

4.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善于观察,乐于尝试。

1.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懂得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教学重点】

做冰融化实验,认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温度曲线图,能发现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和视频、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热水、冰块、水、烧杯、湿抹布。

学生材料:

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冰块、烧杯、湿抹布、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播放冰川融化+河面上雾气腾腾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

冰川融化成了水,河面上飘着水蒸气。

3.冰、水和水蒸气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吗?

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师:

我请同学来观察观察,然后说一说。

(提醒学生,实验用品不可以随意品尝,必须得到老师的允许才可以。

4.生观察回答(观察一个说一个):

冰是固体,它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

水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水蒸气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呢?

生:

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5.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冰川融化成了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出示冰块)在什么情况下冰会融化成水呢?

(受热)

[设计意图:

实物直接导入新课,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

二、操作与探究

(一)研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1.师:

(出示冰实物)冰的温度是多少呢?

生猜测:

0℃。

你用温度计来测一测。

(生上前)你先来说一说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轻拿轻放:

因为它是玻璃的;

(2)看:

量程和分度值:

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是100℃,每一小格代表1℃;

(3)液泡要浸泡在冰块里,不碰到烧杯内壁和底部;

谁来补充?

生补充:

(4)读:

读数时要等液柱稳定后再读,并且视线与温度计红色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师:

你来试一试。

生活动。

此时冰块的温度是多少℃?

3.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的温度会怎样变化呢?

……

是这样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呢?

4.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

(出示图片)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夹子、烧杯。

认识它们吗?

我们一起按顺序说一说。

生齐说。

实验中,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小组内先讨论一下。

小组汇报:

三角架:

支撑的作用,下面放酒精灯,上面垫石棉网;

烧杯:

用来放冰块,不可以直接加热,需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夹子:

大夹子夹在烧杯边缘,小夹子加持温度计;

温度计:

用来测量冰块的温度;

火柴:

点燃酒精灯;

酒精灯:

用来加热,需要用外焰加热。

使用酒精灯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5.现在我们都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方法,我请两位同学,按照要求组装这些实验器材。

生活动,教师适时的强调关键点,其他同学观察。

学会了吗?

(学会了)

6.实验前,老师这,还有几点想提醒大家:

(师解释)

(1)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2)取适量的冰块装入烧杯,测量它的温度记录在曲线图0min处;

(为了实验中的公平性,0min时冰块的温度,大家等老师的信号再记录。

(3)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一分钟观察员读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为止;

(每隔一分钟教师响铃提醒记录)

(4)记录员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曲线图上;

(5)实验中认真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

③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7.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8.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后,小组汇报。

观察曲线图你们组有何发现?

小组汇报员:

(展台展示实验单)我们组分析曲线图发现:

0℃前,温度急剧上升,继续加热温度是不变的,再继续加热温度又上升。

其他小组,你们也有这样的发现吗?

(是的)有小组补充吗?

小组补充:

0℃时冰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借助曲线图,哪一小组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①冰块在开始融化前温度会持续上升。

②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0℃。

③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温度保持不变。

其他小组认可他们的发现吗?

(认可)

9.教师小结:

当冰受热后,冰会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作融化。

(出示定义)

(二)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1.(出示实物冰融化后的水)你能利用它制造出水蒸气吗?

能。

怎么做?

继续加热至沸腾。

这个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呢?

猜测。

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想)

2.我们仍用这套装置探究,实验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酒精灯和测温计的正确使用。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教师讲解)

(1)加热前,记录员先在烧杯上记录下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提醒水平视线时标记)

(2)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一分钟观察员读一次数据,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曲线图上,直到水沸腾;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观察员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数据,记录员将数据下来,然后再停止加热;

(4)待水面平静后,再次在烧杯上记录下水的位置。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

③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有何变化?

能理解吗?

3.师:

现在小组内开始活动吧!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后,小组汇报。

实验中你有何发现?

加热时烧杯内壁出现了小水珠;

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和气泡。

停止加热后,水面下降了。

分析曲线图小组内有何发现?

(展台展示实验单)我们小组发现: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沸腾后温度一直保持在100℃不变。

其他小组同意他们小组的观点吗?

同意。

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①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的水面下降了。

5.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探究发现: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仔细观察、收集数据、绘制温度曲线图、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发现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习惯。

]

三、运用与延伸

1.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当满壶的水烧开后,它会产生哪些现象?

水会溢出;

水壶盖会被顶起;

会发出“噗噗噗噗”的声音;

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2.学到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3.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冰、水、水蒸气之间有何联系呢?

师生共同小结:

(出示课堂小结)

把“水受热会发生形态改变”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及继续探究水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3.水受热以后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迸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讲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入交流和洶通的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入合作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冋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岀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

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

在奖励机制上釆取务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