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5524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新的Word下载.docx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结合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患者休息。

2、术日晨护理

(1)遵医嘱放置胃管、尿管,排空膀胱。

(2)取下义齿、眼镜和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3)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将病历、X线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5)根据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

2、术后护理

(1)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送入ICU或普通病房。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和各专科特点决定患者卧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5)记录出入量,注意体液平衡。

(6)评估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情况。

(7)禁食期间遵医嘱准确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9)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出血和分泌物,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定期更换,做好记录。

(10)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分析疼痛原因,遵医嘱用针刺或药物止痛。

(11)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因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所致。

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肌肤。

疖、皮肤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个人卫生习惯。

(2)局部肿痛的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热毒蕴结证、暑热浸淫证、体虚毒恋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更衣,保持皮肤不受损伤。

保持大小便通畅。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疮形的变化,禁忌用手挤压、碰撞、挑剔,尤其颜面部疖肿,以免毒邪扩散。

3、给药护理

(1)应用箍围敷药干燥时,随时湿润。

(2)应用油膏制剂时,涂在疮的周围,不应堵塞疮的中心部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平时少食辛辣炙炸之物,禁食发物。

(2)热毒蕴结而致疖病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忌食辛辣荤腥之品。

(3)疖溃后,不可过食生冷之品,以防伤及脾胃。

(4)宜多饮水及清凉饮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

(1)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疏导。

(2)出现疖病、蝼蛄疖时,应安慰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

6、临证(症)施护

(1)疖之初起,遵医嘱使用外敷金黄膏或2.5%碘酊涂擦,使疖肿局限。

(2)脓成切开排脓时,保持疮口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清洁。

三、健康指导

1、夏季需多饮水,宜饮清凉解毒饮料。

2、发现小毛囊及皮脂腺发炎,应积极治疗。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更衣,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4、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保持大便通畅。

因脏腑火毒炽盛或感受风热火毒所致。

以颜面和手足等处出现疮形小,根脚坚硬,有如钉之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肌肤。

疖、痈、气性坏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疔疮的部位、形态、颜色、肿胀范围。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

热毒蕴结证、火毒炽盛证、火毒凝结证、热盛肉腐证、火毒入络证、火毒入营证。

(2)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

(1)注意疔疮的部位、形态、颜色、胀痛范围及全身症状,做好护理记录。

(2)观察肘窝、腋下、腹股沟处淋巴结,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颜面疔疮若出现疮顶陷黑无脓、根脚走散、头面肿胀、全身高热寒战、神昏谵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

(4)红丝疔者,应注意观察红丝的蔓延情况及全身症状变化。

红丝蔓延躯干伴有高热、寒战、烦躁者为热毒炽盛,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遵医嘱适量外敷油膏及药物,注意观察用药部位的皮肤变化。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鱼腥等物。

(2)高热患者,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颜面部疔疮者,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并尽量减少咀嚼动作,避免牵引作痛。

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洁,严禁挤压患处,以免毒邪扩散。

(2)局部疼痛甚者可作冷湿敷,或遵医嘱给予中药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

(3)切开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1、保护皮肤清洁不受损伤,经常剪指(趾)甲。

2、饮食宜清淡,少食膏梁厚味,忌食醇酒辛辣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忌灸法、针挑、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因热毒酝蒸,气血雍滞所致。

以患病部位红肿热痛、光软无头、寒热口渴、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化脓性疾病、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疮形、肿势、色泽、疼痛。

2、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热毒雍盛证、热盛肉腐证、余毒凝滞证。

(2)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1)注意观察疮形、肿势、色泽、疼痛及体温的变化,记录脓液的色、质、量。

(2)高热烦躁者,宜卧床休息,多饮清热利湿解毒的饮料或遵医嘱给予清热利湿解毒中药代茶饮。

(1)外敷膏药宜紧贴患部,箍围药宜注意干湿度,掺药粉宜散布均匀。

(2)药物降温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被服,嘱患者多饮温开水。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忌食辛辣、鱼腥、生冷、肥腻之品。

(1)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情绪过激。

(2)讲解本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

(1)红肿处禁用热敷,以免炎症扩散。

(2)成脓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敷料浸湿时,及时更换,以保持疮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1、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勤剪指甲,注意皮肤卫生。

2、避免外伤,防止蚊虫叮咬及皮肤毛囊的感染。

3饮食禁膏梁厚味,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保持个人和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5、叮嘱患者切勿用手挤压患处,以免发生毒邪内陷。

因外感风寒、湿热,内有脏腑蕴毒所致。

以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肌肤、蜂窝织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局部皮肤肿势、色泽、疼痛。

2、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痰热蕴结证、热胜肉腐证、热伤胃阴证。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受损伤。

保持大便通畅。

(1)注意观察局部肿势、色泽、体温、疼痛等变化。

(2)发于口腔底部者,病势凶险,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呼吸困难,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高热时卧床休息,多饮水,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或针刺降温。

(1)应用箍围药时注意湿度,使药力易于透达。

(2)成脓切开时,保持引流通畅;

遵医嘱更换敷料,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本病来势急,发展快,应安定患者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使之保持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

(1)痰热蕴结,气喘时,取半卧位。

(2)手背发,患手忌持重,并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手背朝下以利引流。

(3)足背发,患足迹行走,并抬高患肢,使患足至于有利于脓液引流的位置。

1、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露宿风雨或久居潮湿之地。

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皮肤黏膜破损。

及时治疗疮疖感染。

4、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丹毒

因皮肤、黏膜破损,使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所致。

以患部鲜红灼热、肿胀疼痛、红斑边缘微翘、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体温变化。

2、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风热蕴毒证、湿热蕴毒证、胎火蕴毒证。

(2)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局部皮肤勿受损伤,床边隔离。

(3)下肢丹毒,抬高患肢,利于淋巴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情况。

(2)出现壮热烦躁、神韵谵语、恶心呕吐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患者皮肤红肿灼痛、化脓,红肿斑片由四肢或头面向胸腹蔓延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口服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皮疹、体温等变化。

(2)外敷药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有小面积破溃、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报告医师。

(1)指导患者多饮水及清凉饮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勿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高热者,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注意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1)体温超过39℃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降温。

(2)头面部丹毒时,适当抬高患者头部。

(3)下肢丹毒时,抬高患肢。

(4)唇及颊部出现皮肤、黏膜破损时,少说话,少咀嚼,避免疼痛加重。

1、指导患者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

2、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

3、指导患者禁止手指挖鼻孔、挤压碰伤颜面部丹毒。

有肌肤破损者或足癣等病灶须彻底治疗,防止复发。

4、遵医嘱用药,勿擅自加减药物,症状改善、局部红肿消退后,继续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5、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的诱发因素,使其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

6、保持大便通畅。

疖疮走黄

因疖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或因挤压等,使邪毒走散入血,内传脏腑所致。

以原发病灶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寒战高热、烦躁、神昏,甚至谵语为主要临床表现。

毒血症、败血症、脓血症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疮形、肿胀范围、程度、色泽、疼痛性质及程度。

2、有无寒热异常、神昏谵语。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邪胜热极证、正虚邪盛正、脾肾阳衰证。

(2)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固定患部,减少活动。

(3)加强对患处局部的保护,避免触摸、挤压、碰撞。

(4)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1)观察神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情况,观察疮形、疼痛、肿胀范围、程度、色泽、脓腐、气味变化。

(2)患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气促喘咳、尿少浮肿、身目发黄,皮肤有瘀斑、瘀点、斑疹等情况,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患者出现畏寒、表情淡漠,报告医师。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协助医师换药时动作要轻,切忌挤压排脓。

包扎敷料时,保证开放引流通畅。

(1)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和清淡饮料。

挤压荤腥发物及甜腻之品。

(2)邪胜热极证,饮食清淡、生津、降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清淡饮料。

(3)正虚邪盛正,加强营养,以扶助正气,使邪毒透达,促进恢复。

(1)畅可致脏腑气机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加重病情。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保持患者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

(2)协助患者解决生活需要,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1)壮热恶寒无汗者,避免当风受凉;

壮热不恶寒、头昏烦躁者,可用冰袋降温或用温水擦浴。

(2)疼痛者取舒适卧位,头面部疖疮取半卧位,手足部疖疮宜抬高患肢并制动。

加强对患处局部保护。

(3)神昏因毒邪走散客于营血者,备好抢救物品。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利于通便。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诱发因素及并发症的症状,切忌搔抓、挤压、挑剔;

若出现红、肿、热、痛时应及早就医。

4、患者出院时,应指导期定期复诊。

流痰

因先天肝肾不足,后天失调,骨髓空虚,风寒湿痰之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筋骨关节所致。

以脓肿旁流和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痰样物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股与关节。

股与关节核可参照本病护理。

1、患者肿胀、疼痛及形态,局部有无窦道,肌肉是否萎缩。

2、有无肺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

阳虚痰凝证、阴虚内热证、肝肾亏虚证。

(2)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并做好皮肤护理。

(1)观察患部肿胀、疼痛及形态,皮肤有无光泽,肌肉是否萎缩。

(2)局部有无窦道及其大小深浅,有无脓液及朽骨排出。

(3)使用抗痨药物后,注意是否出现注射部位硬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反应,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反应。

(2)遵医嘱正确服用抗痨药物并观察反应,做好记录。

(1)肝肾亏虚证,宜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

(2)阴虚内热者,宜进清淡养阴之品。

(3)忌食酒类、辛辣之品。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怒悲思等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1)发生于胸椎、腰椎、髋关节等部位者,均需睡硬板床;

发生于肘、膝、指部者,用夹板固定,限制其活动。

(2)双下肢麻痹者,注意患肢保暖,并轻轻按摩患肢。

(3)盗汗患者,按汗证护理。

(4)并发截瘫者,按痿病护理。

1、注意饮食调理,平时宜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

2、慎起居,避风寒,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3、保持情志畅达,避免忧怒悲思等不良刺激。

4、加强功能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5、患病期间宜清心静养,节制房事,紧急生育。

6、配合医师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窦道

因手术创伤,或局部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所致。

以局部有小疮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疮周皮肤呈潮红、丘疹、糜烂等湿疹样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瘘管可参照本病护理。

1、窦道形态、部位、数目、深浅,以及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

窦道口周围皮肤颜色。

2、局部是否红、肿、热、痛。

余毒未清证、气血两虚证。

(2)卧床休息,经常变换体位,以利引流。

(1)窦道引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脱落、受压、扭曲。

(2)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气味。

(3)观察局部红、肿、热、痛情况。

(4)保持疮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敷料浸湿时,应及时更换。

(1)中药汤剂宜温服,并观察药物反应。

(2)外敷膏药宜紧贴患部,观察用药后情况,有无过敏现象。

宜进清淡及多食血肉有情之品,促进创口愈合。

忌食肥甘、生冷、辛辣、炙炸食物。

安慰患者,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对气血两虚证可遵医嘱采用生肌玉红膏外敷。

1、保持窦道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引流通畅。

2、进食清淡、富营养、补气血的食物,以促进创口愈合,忌食海腥发物、肥甘、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3、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态度,避免不良情绪。

4、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外伤跌仆,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过量劳动。

5、慎起居,避风寒。

压疮

因久病卧床,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

或因摩擦皮肤、染毒所致。

以皮肤破溃,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肌肤,重则达骨骼。

1、是否为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气滞血瘀证,蕴毒腐溃证、气血两虚证。

(2)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并用海绵或气垫床以保护骨突部位。

(3)注意被褥的整洁、松软、干燥、无折,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4)递送便盆时,动作轻柔,避免摩擦。

大小便失禁者,便后清洁会阴部,并滑石粉外扑。

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色泽、范围大小、疼痛、疮面大小及腐肉、脓液等变化。

(1)中药汤剂温服,服后观察药物反应。

(2)压疮破损、溃烂、有腐肉或愈合缓慢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生肌散、玉红膏等外敷。

(1)增加血肉有情之品,以扶正气。

(2)食欲不振者,劝其进食;

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1)介绍病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合作,缓解其紧张情绪。

(2)向患者讲解发病的原因,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消除忧虑,配合治疗。

气滞血瘀或气血两虚者,可遵医嘱用艾灸治疗。

1、对患者及家属介绍预防压疮的知识。

2、经常自行检查皮肤,定时变换体位。

3、保持皮肤及被服的清洁卫生。

脱疽

因先天不足、正气衰弱、韩式之邪侵袭所致。

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四肢末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有无吸烟史。

2、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皮肤颜色和温度。

5、辩证:

寒湿阻络证、血脉瘀阻证、湿热毒盛证、气血两虚证。

(2)居住环境宜干爽,阳光充足。

(3)注意防止肢体碰伤、刺伤、压伤或擦伤,鞋袜以大小合适、舒适为度。

奥吃患肢清洁,每晚温开水或中药液洗涤后轻轻擦干。

有足癣者及时治疗。

(1)注意患趾(指)有无坏死、溃疡,脓腐颜色、气味以及皮肤色泽、冷热变化和局部毛发干枯脱落等情况。

(2)患肢肌肉有无萎缩,血脉是否通畅,出现异常,报告医师。

(1)中药汤剂温服。

(2)中药熏洗时水温适宜。

观察用药前后肢体变化,做好记录。

(1)寒湿阻络者多食温补食物。

(2)气血两虚者给予肉血滋补食物。

(3)湿热毒盛者宜进清淡之品,禁忌肥甘厚味、辛辣的食物。

如病程长,痛苦大,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恐惧、悲观的心理,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患肢疼痛较剧,可遵医嘱针刺或穴位注射止痛。

(2)血脉瘀阻者,可遵医嘱推拿患肢附近穴位,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

(3)足部有嵌甲、鸡眼时,不宜随意用药或处理。

患肢已有溃疡者,应按医嘱进行换药。

(4)长期治疗效果不佳,需截除患趾(指)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1、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规则,避免刺激;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

戒烟酒。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患肢锻炼。

先将患肢从水平位抬高45℃以上,维持1~2分钟,在防治水平位2分钟,继而作患肢的旋内旋外,以及屈曲伸展活动,如此反复约20分钟。

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每日练习,但已有溃疡形成者禁用。

3、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以促进气血运行,并随时检查脚趾之间有无水疱及破溃。

4、每天换洗袜子,选择合适的鞋。

患肢注意保暖。

5、皮肤干燥时不可抓挠,可用润滑剂,不可使用酒精,以免使皮肤更加干燥。

6、皮肤发生破溃时,及时道医院就诊。

7、保护患肢,防止外伤或挤压,禁止掏挖趾(指)甲。

8、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护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乳痈

因乳汁瘀积,肝郁胃热,热毒入侵乳房所致。

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乳房。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及全身有无寒热。

2、溃后脓液的量、色、质及气味。

3、有无乳头发育不良、有乳头破损等情况。

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

(2)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

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

(3)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1)注意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

(2)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及疮口有无乳汁排出。

(1)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