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专题复习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
《三角形专题复习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专题复习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若几个能唯一确定一个三角形的量称为三角形的“基本量”.下列各组量中一定能成为三角形的基本量的( )
A.三个内角B.两条边与一个内角C.周长和两条边D.面积与一条边
考点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题2:
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
2
3
4
变式练习2:
有3cm,6cm,8cm,9cm的四条线段,任选其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最多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考点3:
三角形稳定性
例题3:
如图,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得到▱A1BCD1,若▱A1BCD1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一半,则∠A1BC=( )
15°
30°
45°
60°
考点4:
三角形的面积
例题4:
如图,在Rt△ABC中,∠C=90°
,AC=4,BC=2,分别以AC、BC为直径画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
10π﹣4
10π﹣8
﹣8
变式练习1:
如图,D为△ABC内部一点,E、F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四边形DEBF为矩形,直线CD交AB于G点.若CF=6,BF=9,AG=8,则△ADC的面积为何?
( )
16
24
36
54
变式练习2:
如图,△ABC的两条中线AM、BN相交于点O,已知△ABO的面积为4,△BOM的面积为2,则四边形MCNO的面积为( )
4.5
3.5
变式练习3:
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那么△A1B1C1的面积 .
考点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例题5:
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
,则∠1+∠2=( )
150°
210°
105°
75°
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 )
∠2=∠4+∠7
∠3=∠1+∠6
∠1+∠4+∠6=180°
∠2+∠3+∠5=360°
如图所示是D,E,F,G四点在△ABC边上的位置图.根据图中的符号和数据,求x+y之值( )
110
120
160
165
考点6: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A
61°
B
37°
D
39°
例题6:
如图,∠BDC=98°
,∠C=38°
,∠B=23°
,∠A的度数是( )
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探究1:
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
+
,理由如下:
∵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
∴
又∵∠ABC+∠ACB=180°
﹣∠A
∴∠BOC=180°
﹣(∠1+∠2)=180°
﹣(90°
﹣
∠A)=
探究2:
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
探究3:
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
(只写结论,不需证明)
结论:
.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
全等图形
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ABC≌△AEF,AB=AE,∠B=∠E,有以下结论:
①AC=AE;
②∠FAB=∠EAB;
③EF=BC;
④∠EAB=∠F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1个
2个
3个
4个
如图,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动物,则∠AOB= 135 度.
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试求∠A1E2A2+∠A4E2C4+∠A4E5C4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请阅读,完成证明和填空.
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的“数学长廊”中兴奋地展示了他们小组探究发现的结果,内容如下:
(1)如图1,正三角形ABC中,在AB、AC边上分别取点M、N,使BM=AN,连接BN、CM,发现BN=CM,且∠NOC=60度.请证明:
∠NOC=60度.
(2)如图2,正方形ABCD中,在AB、BC边上分别取点M、N,使AM=BN,连接AN、DM,那么AN= ,且∠DON= 度.
(3)如图3,正五边形ABCDE中,在AB、BC边上分别取点M、N,使AM=BN,连接AN、EM,那么AN= ,且∠EON= 度.
(4)在正n边形中,对相邻的三边实施同样的操作过程,也会有类似的结论.
请大胆猜测,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
如图,已知点E、F在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延长线上,AE=CF,DE∥BF,∠1=∠2.
(1)求证:
△AED≌△CFB;
(2)若AD⊥CD,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 45 度.
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请你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
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BF,BE=BF,EF与BC交于点G.
AE=CF;
(2)若∠ABE=55°
,求∠EGC的大小.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1)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并判断BE与CD的大小关系为:
BE = CD.(不需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3)运用
(1)、
(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
,∠CAE=90°
,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
3、角平分线、中垂线、中位线
角平分线
(2011•安徽模拟)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C,交AD于点E,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BAC=∠ACB;
②S四边形ABDC=AD•CE;
③AB2+CD2=AC2+BD2;
④AB﹣BD=AC﹣CD.
如图,△ABC中,∠ABC、∠EAC的角平分线PA、PB交于点P,下列结论:
①PC平分∠ACF;
②∠ABC+∠APC=180°
;
③若点M、N分别为点P在BE、BF上的正投影,则AM+CN=AC;
④∠BAC=2∠BPC.
其中正确的是( )
只有①②③
只有①③④
只有②③④
只有①③
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
EF⊥AD;
(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
中垂线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BG的延长线于H.
①△BCG≌△DCE;
②BH⊥DE.
(2)试问当点G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H垂直平分DE?
课题:
两个重叠的正多边形,其中的一个绕某一顶点旋转所形成的有关问题.
实验与论证:
设旋转角∠A1A0B1=α(α<∠A1A0A2),θ3、θ4、θ5、θ6所表示的角如图所示.
(1)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角的度数:
θ3= 60°
﹣α ,θ4= α ,θ5= 36°
﹣α ;
(2)图1﹣图4中,连接A0H时,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0H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
若存在,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图给出证明;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归纳与猜想:
设正n边形A0A1A2…An﹣1与正n边形A0B1B2…Bn﹣1重合(其中,A1与B1重合),现将正多边形A0B1B2…Bn﹣1绕顶点A0逆时针旋转α(0°
<α<
°
);
(3)设θn与上述“θ3、θ4、…”的意义一样,请直接写出θn的度数;
(4)试猜想在正n边形的情形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0H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
若存在,请将这条线段用相应的顶点字母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位线
如图,已知等腰Rt△ABC,∠ACB=90°
,AC=BC,D为BC边上一动点,BC=nDC,AD⊥EC于点E,延长BE交AC与点F.
(1)若n=3,则
= ,
= ;
(2)若n=2,求证:
AF=2FC;
(3)当n= ,F为AC的中点(直接填出结果,不要求证明).
在△ABC中,∠ACB=90°
,AC=
.以BC为底作等腰直角△BCD,E是CD的中点,
求证:
AE⊥EB.
(2010•济南)已知:
△ABC是任意三角形.
(1)如图1所示,点M、P、N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求证:
∠MPN=∠A.
(2)如图2所示,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
,
,点P1、P2是边BC的三等分点,你认为∠MP1N+∠MP2N=∠A是否正确?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3所示,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
,点P1、P2、…、P2009是边BC的2010等分点,则∠MP1N+∠MP2N+…+∠MP2009N= .(请直接将该小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总结】:
本节课考点往往考查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其重点考察内容有:
(1)三角形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
(2)基本“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性质及定理;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中垂线、角平分线和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注意点】
(1)构成三角形的基本要求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全等证明一定要强调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有两角一边相等,不一定全等);
(3)角平分线平分角度,中线平分面积,高线是点到线的距离;
(4)若出现中垂线、角平分线和中位线,务必要联系到它们的性质,很可能这就是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