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5392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2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直接原因)

(2)中国方面。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

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

(最敏感问题:

台湾问题)。

(1)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被称为“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

(2)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之后,中美两国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在公报中,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3.意义。

(1)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关键性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转机。

(2)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又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本质一致的地方是(C)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始终以自己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最敏感问题:

历史问题)

1.原因。

(1)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同中国建交。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实现。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双方签署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图事件出现的原因不包括(B)

(1972年9月,毛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D.中美关系的缓和

课堂点睛

试用“一、三、二”(一个根本、三项突破、两点影响)归纳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项突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两点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一、选择题

1.(2018·

安徽合肥质检)某同学的学习卡片中有一幅图(如下图),对此图解读最为合理的是(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

席位获得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

A.反映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表明美国已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

C.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

D.说明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表图时间可以直接排除A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不断增多,一方面说明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政策的破产,是我国外交战线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因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

另外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因此D项也是不符合史实。

2.(2018·

黄山质检)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C)

A.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缓和,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所以A项错误,美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所以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

3.如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

“TheChineseare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B)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美国人才会有如此的感慨。

4.(2018·

广州调研)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

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D)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

A项错误,这时期中国是人民公社时期;

B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

C项错误,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

1961年中美之间仍然处于对峙形态。

5.(2018·

揭阳、潮州联考)1971年10月26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

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据此判断(C)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B.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的外交政策;

B项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D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6.下面材料说明当时(B)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本题材料体现了美苏两极格局中的中间力量都反对美国或者苏联的控制,由此有可能出现反对美苏霸权的联合统一。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项。

7.(2018·

云南玉溪期中)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

该公报(A)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依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发表的联合公报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的和平和安定,故选A项,排除D项,B项是1979年元旦;

C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张。

8.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A)

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提供基础”,可知是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尼克松访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9.(2018·

浙江台州统练)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

著名和平学家约翰·

保罗·

莱德里奇(JohnPaulLederach)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C)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近代以来特别是1937年以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可知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

10.下图为漫画《梅开三度》,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B)

A.冷战局面宣告结束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漫画反映了新中国70年代的三次外交成果,从时间上可排除A、C、D三项内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基辛格说)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不要告诉任何可能会泄密的人。

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造成接纳赤色中国人的抨击。

材料二 (当尼克松通过特使赴华同周恩来转达上述构想时,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时间很长了,中国还可以再等。

材料三 (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坚持美方对台必须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作为中美恢复正常关系的前提,但尼克松不想走得太远。

经协商《中美联合公报》作了如下的表述)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构想的特点及原因。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一致性及其变化。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立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本题通过中美关系考查中美外交。

答案:

(1)特点:

准备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

原因:

因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利益。

(2)一致性:

不放弃对台湾的承认和在台湾的军事力量以维护其利益。

(3)特点:

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

认识:

其签订符合双方的利益,是双方努力的结果;

其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反映了双方的分歧。

12.(2018·

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

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

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

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

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犹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

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

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1)问“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客观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

“问题”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来思考。

(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与解答此问有关的关键信息是“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

第(3)问结合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及结果等相关知识,解答第一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关系;

第二小问要联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1)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问题:

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

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

影响:

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正常状态:

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文综)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从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可以看出,中美贸易1972—1978年出现波折,这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有关,故A项正确;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从图示可以看出双边贸易并没有始终保持增长,而是有波折,故B项错误;

中美贸易在1972年—1974年属于发展阶段,“文革”结束以后是在1976年后,虽然也是处于发展阶段,但不是“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材料显示时间“1972—1978年”信息不符合,故D项错误。

江西师大附中期中)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舆论将其比喻为“外交核爆炸”,美国则说“这是戴高乐在美国的背后捅了一刀”。

中法建交说明(B)

A.中法结盟威胁到美国霸权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受到了冲击

C.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无可能

D.中国已完全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依据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排除C项;

A项夸大了中法建交的作用,排除;

D项也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故排除。

作为美国重要盟国之一的法国,冲破美国的阻挠能于中国建交,是对美国长期以来推行的遏华政策的沉重打击,所以应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