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结构和题型示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试题结构和题型示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结构和题型示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背诵篇目64篇,就是去年的篇目不变。
四、现代文多选题仍在。
社会上对多选题的理解与命题俱不一定正确。
五、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的格局会改变。
新闻类要练习。
六、今年以前的考纲用的是2006年的。
所以今年修订
七、今后考纲三年一大变
,一年一小变。
八、“一体四层四翼”为最新直至2020年的考纲纲领。
九、其中“四层”中的“核心价值”在2017年试卷中呈现问题:
在选材上更易体现,并不是说一定要直接在作文题目上命题。
【阅读说明】
依照最新消息,特此利
用往年试题组装2017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以资参考。
试卷与往年
不同处,用红色特别标出!
所谓最新消息,以网上流传的“试卷结构修订”为准。
1、本次高考的调整,增大了阅读量,必定会导致部分学生做不完试题,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语文的区分度,所以训练速读的能力势在必行。
另外,三篇现代文放开头,对于试卷结构也是一次革命,更加接近上海卷。
2、本次提升了选择题的比例,是由于阅读量太大造成了后果,所以也要更加注重选择题的做题方法。
文学类文本必须迎难而上。
3、由于网上消息有限,以下组题仅供参考,各大题的分值暂时并没有确切消息。
2017年高考语文科题型示例
全国课标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
邶风·
新台》和《诗经·
秦风·
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
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
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
郑风·
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
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
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
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
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5.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3分)
6.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
“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
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
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
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
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
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
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
“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
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8.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9.文中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
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
【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
草筐。
《论语·
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3】童巅:
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
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已然离世,所以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只能无以留存人间。
15.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
(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原《离骚》)
(4),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②③⑥④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