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七、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八、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
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
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
两行、一行、千秋、万里。
描写景物的有: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
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窗户。
教师讲解: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十、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十一、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
“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板
书设计
【课题】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文重点】描写雷雨前后的段落
【课文朗读训练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读说结合点】把自己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2、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
压"
、"
垂"
;
用联想法记"
乱"
。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
字;
用换偏傍识字法记"
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能把它去掉吗?
为什么?
“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
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
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
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为什么用3个“哗”?
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也()了。
四、指导写字。
指导: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板书设计】
叶不动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蜘蛛逃
18、雷雨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
19、最大的“书”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识字:
指导学生利用识字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识字;
2、写字: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画把字书写正确、美观。
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画“竖撇”写好字。
3、初读:
把课文朗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相关课件。
(2)学生预习:
勾画生字;
朗读练习;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想办法解决。
标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地质 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雨痕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3.送生字卡游戏。
(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
4.学生:
……;
“刨、趴”是形声字;
“印、册”我用“想象”的方法记,比如“册”字,横着看,我把它看成一册厚厚的书;
……
二.精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3.感知内容。
a.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b.课文里的叔叔是谁?
他是干什么的?
(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
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
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
有的做简单的讲解;
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1、川川:
不好意思,我送的书,大家只能看,不能拿回家。
其实,我也是问了一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才知道岩石是世界上最大的“书”
(课件回忆:
那一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去爬山,山川美丽如画,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岩石上看着什么。
出示人物对话。
)
对话内容:
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上面有字吗?
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这上面有图画吗?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
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2、师:
我们来听听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教师范读)
3、学生分男女对读。
4、师生分角色朗读。
5、师:
人物的对话读通了,把课文读通顺也就难不倒大家了。
读课文之前,我送大家三个温馨提示:
读书姿势------,读书语速-------,遇见标点-----(朗读整篇课文)
老师:
你能评评自己读书的情况吗?
让我们看看你的神耳朵带来了没有。
三.拓展延伸:
四、指导书写“质、厚、底”。
祝贺大家胜利到达“识字峰”的山顶,团结起来真是力量大啊!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领略“秀字峰”的美景。
大家别掉队哦。
课件出示:
“质、厚、底”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岩石雨痕波痕矿物
树叶贝壳小鱼(
煤炭铁矿……(宝藏)
一、1、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二、精读
(一)研读“雷雨前”
【课题】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再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难点:
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课前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感叹号、问号、句号的标点头饰。
【教学时间】4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书中的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发现,交流后归纳出:
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3.拓展。
进一步发现:
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
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轻声读读8组形近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b.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
c.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d.变序抽取字卡,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a.明确。
b.动手连一连。
c.同桌交换,互相订正。
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搅拌 羊群
抖动 水泥
晴朗的 馒头
香甜的 财富
宝贵的 天空
3.读读背背。
a.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b.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c.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d.背诵“节气歌”。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
奇妙的动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习的兴趣,展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与热爱。
1.进入动物王国。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让学生谈想法。
2.学做解说员。
a.示范引导:
我们听听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绍吧……
b.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想想它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准备发言。
c.分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d.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写话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展示台
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展示台,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又可以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
学生既动口,又动手。
形式上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
1.在教学有关课文时,鼓励学生查询、积累资料。
2.布置动物、植物展示天地。
(教室中可悬挂谚语,桌子上摆放标本、资料卡片等)
3.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识问答、谚语擂台赛、标本解说员、《我与动物趣事》讲演等。
宽带网
教学这部分内容,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自读书中的短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异现象。
3.进入虚拟宽带网,去“自然界”遨游。
内容包括:
a.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b.有关的文字资料。
c.人类仿生学的一些浅显例子。
1.把自己从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家长听。
2.建议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