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802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用、路由聚合技术和相关的计算

例如:

三个子网192.168.12.0/24

192.168.13.0/24

192.168.14.0/24

聚合成一个超网,聚合后的超网地址?

基本方法:

从左到右找相同位,写出网络前缀,其余为0

1200001100

1300001101

1400001110

16+6=22前12位相同,聚合地址为192.168.12.0/22

(16IP协议报头格式及其各字段的作用与数值定义

(17ICMP协议相关知识(ICMP的差错控制——“参数问题报告”的处理方式,如:

IP

数据包头中的“生存时间”为0,也就是TTL=0时,ICMP的差错处理方式为:

丢弃本IP数据包,再向源主机发出报文——“参数问题”报告报文

(18IP地址与设备无关与端口相关

(19路由相关知识,路由表的更新与维护方式(手工维护——静态路由,协议自动维护

——动态路由,如RIP和OSPF属于动态路由

(20

(21URL(内容及格式、FTP(匿名访问所使用的用户名、SNMP相关知识

(22DNS的双重理解:

DNS——域名系统:

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过程、功能。

分布式系统,有域名数据库(存储于域名服务器中,构成可访问的域名空间,层次结构(组织方式和地域方式,为客户端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过程:

由客户端(提出请求,域名服务器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DNS——域名服务:

提供从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支持

DNS——域名解析协议:

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过程

(23TCP的链接和释放过程

(24什么是ISP

(25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防止外部网对内部网的侵犯,多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置防

火墙

(26课后习题一,名词解释

(27实验四静态路由相关知识,showiproute后的显示信息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28TCP协议中的流量控制机制——滑动窗口原理(数据链路层也讲了类似的原理

协商确定发送窗口,可用字节为单位,也可用最大报文段为单位。

发送端在未收到确认前,只能连续发送不超过窗口值的数据,

收到确认后,窗口向前滑动(以确认的字节数

可继续连续发送(窗口剩余字节+以确认字节

举例:

窗口:

w=5000字节,已连续发送3000字节,又收到2000字节的确认,问:

发送方还可连续发送多少字节?

窗口剩余=5000-3000=2000字节

滑动=2000字节

可连续发送:

2000+2000=4000字节

(29网络设备(集线器、网桥、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功能、逻辑组

成、工作原理、外观特点等

(30综合分析:

比如:

与做过的实验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第1-3章

1、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理解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其中有三点:

共享资源为目的、自治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2、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以及现代网络结构特点的理解

P13-P15

3、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式

P17-22

正确理解“基于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

1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并在每个数据块前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也称数据包(报

2依次把各分组经中间结点发送到接收端;

3智能中间结点将接收到的分组存储在缓冲队列中,从队首顺序转发;

4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去掉首部,取出数据部分,按顺序还原成报文。

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所提供的传输支持

数据报方式——无连接的传输支持

虚电路方式——面向连接的传输支持

4、多媒体网络应用对数据通信的要求

P31-34

5、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层次、接口、服务等概念的理解

P40-44

6、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数据传输过程

P44-49

7、如何理解网络体系中的“透明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透明”性,主要表现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层次关系的设计与利用两个方面:

1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透明”性主要指各层的服务功能相对独立,具体实现的技术细节要尽可能的封装于本层之内,提供简化、规范、统一的调用接口。

(即下层为上层提供透明调用

2从使用者(用户的角度看,“透明”性主要指上层调用下层服务时,不需要了解下层的技术细节(甚至不知道、或认为不存在,通过简化、规范、统一的调用接口实现对下层服务的调用。

(即上层看下层是“透明”的

比如,数据链路层是通过“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来实现数据帧的透明传输的,上层无论给出何种比特序列,数据链路层都能以数据帧的方式传输。

8、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确认和重传机制的理解

P49-51

9、TCP/IP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数据传输过程

P52-54

10、建议的参考模型P59-60

11、理解物理层

物理层不是指物理设备或传输介质,而是指在传输介质上如何传输以比特流的方式传输各种数据。

向上层提供建立、维护、释放连接的服务。

P65

1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的理解

P65-72

13、关于传输介质(物理特性、用途

P72-78

14、模拟数据编码方法(ASK、FSK、PSK

P78-80

15、数字数据编码方法(曼彻斯特编码、PCM

P80-84

16、数据传输率及其相关概念(补充解释,应特别注意!

要彻底搞清数据传输率的概念,就必须明确码元、波特率、带宽等相关概念。

1码元:

数字信道上的一个数字脉冲称为码元。

2波特率:

单位时间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称为波特率(码元速率。

单位是:

波特/s或码元/s

3带宽(数字信道:

能够不失真的传输脉冲序列的最高速率称为带宽。

4码元与信息量: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由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所决定。

其信息量n(比特与码元离散值个数N的关系如下:

n=log2N

对于通常使用的编码(如下图,一个码元取两个离散电平值(高电平/低电平,可表示一个二进制比特的信息。

特殊情况下(如下图的多电平编码,一个码元可取多(N个离散电平值(一般是2k。

此时,一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

n=Log2N=Log22k=k(比特

如码元取4种离散电平值,则一个码元携带2比特信息。

5数据传输率:

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传输的信息量(比特数称为数据传输率。

常用的单位有:

Kb/s,Mb/s,Gb/s,Tb/s。

注意:

波特率和数据传输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当码元取两个离散值时,两者才相等。

17、关于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P88

18、关于时分多路复用的理解

P91-93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第4-5章

19、误码率的定义

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称为误码率。

P104

20、CRC的工作原理、CRC校验码的计算过程

P105-107

21拉回方式的差错控制方法P109

从出错的帧开始重发所有已发出的帧。

如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至9的帧,当计时器超时而3号帧的确认没有返回,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是3-9号。

22、关于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的概念

由物理线路和符合协议标准的实现数据传输正确性的软硬件组成的逻辑链路称为数据链路。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P110-111

3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正确传输网络层的数据,为网络层屏蔽物理层采用的传输技术的差异性。

P111

23、关于HDLC协议

1HDLC的链路配置和数据传输方式

P115-116

非平衡配置时,无论是正常响应模式还是异步响应模式,都必须由主站启动传输过程;

平衡配置时,不存在主站和从站的概念,只有复合站,谁都可以启动传输过程。

2HDLC中的帧同步方法

概括为:

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3对“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实现数据帧的透明传输的描述

HDLC协议是通过“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来实现数据帧的透明传输的。

具体方法是:

发送端在两个标志字段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如果检测出连续的五个1,就立刻插入一个0;

接收端在接收一个帧时,首先找到F字段定出起始边界,接着再对其后的比特序列进行检查,每当发现五个连续的1时,再检查第六位,如果是0则删除(是1则保留,这样可确定结束标志。

这样既可还原本来的比特数据,又可正确接收帧结束标志F。

因此,帧内可以传输任意组合的比特序列,从而实现了数据帧的透明传输。

24、HDLC的帧格式、帧类型、HDLC的工作过程

P116-124

25、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与特点P132-134

26、CSMA/CD共享介质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P139-146

27、IEEE802系列标准及其所定义的标准内容

P136-137

28、与快速以太(Fsatethernet与一般以太(Ethernet的主要差异:

它们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但物理层标准不同,Ethernet物理层采用同轴电缆或3类双绞线(10Base-T,而FastEthernet的物理层采用5类双绞线(100Base-T。

因而使得各自的数据传输率分别为10Mb/s和100Mb/s。

29、Ethernet数据发送与接收(CSMA/CD的基本过程

P139-146(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延迟重发

30、CSMA/CD数据发送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的主要方法?

(P141

1冲突监测方法有两种:

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2比较法:

发送节点在发送帧的同时,将其发送信号波形与总线上接收到的信号波形进行比较。

当发送节点发现这两者不一致的时候,表示总线上有多个节点在同时发送数据,存在冲突。

3编码违例判决法:

发送节点在发送帧的同时,接收并检查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总线上的信号波形不符合曼彻斯特编码规律(“前反后原”,就表明已经出现了冲突。

31、Ethernet物理地址的定义方法与十六进制表示格式

P147-148

32、交换式局域网(交换机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交换机的技术特点

P160-164

33、VLAN的概念以及划分方法

P164-168

34、网桥的基本工作原理

P176-178

35、理解第二层交换技术与二层交换机

P183-184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第6-7章

36、如何理解网络互联的异构性问题

P190

37、IP地址、分类、书写格式、编码范围等

P193-197

38、特殊IP地址形式(P197-198

1直接广播地址:

A、B、C类地址中的主机号为全“1”

2受限广播地址:

全“1”,“受限”于本物理网范围内

3特定主机地址:

仅指定主机号,网络号全“0”

4回送地址:

127.0.0.0

39、IP地址与网络接口P198

IP地址是与网络端口相关联的。

40、理解路由器的工作效率问题

P200

41、子网与子网掩码的概念、掩码运算于划分子网的方法(熟练掌握

P200-209

42、NAT技术的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P212-216

43、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的理解

P216

44、路由表与路由选择算法

P217-220

练习:

某单位的网点由4个子网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路由器各端口的IP地址、主机H1、H2、H3、H4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标注在图中。

(2请分别写出路由器R1、R2、R3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

(3试描述主机H1发送一个IP数据报到主机H2的过程(包括物理地址解析过

程。

提示:

1了解ip地址的类型和默认的子网掩码值;

2根据默认的子网掩码和给定的子网掩码值,计算实际的子网地址;

3根据学过的路由表、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以及实验课中路由表的设置内容(全局模式的IPRoute命令,路由表考虑“目标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连接”等三项参数来构

4本子网内的“下一跳”应设为“直接”到达;

5子网掩码应取所连子网的子网掩码值。

45、自治系统、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的概念

P220-222

46、RIP和OSPF协议的基本思想(路由表的建立、更新、定义“好”路由的依据等

P222-228

47、全面理解IP协议(数据报头格式、各自段的具体含义和用途、分片与重组、IP协议的特点

P231-239

48、地址解析过程的理解(分段解析

P241-243

49、路由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P244-249

50、理解第三层交换,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异同点

P249-251

51、网络层的差错控制——ICMP协议

P252-257

52、综合理解网络层,由网络层定义的“IP网络”是一个虚拟网络,在IP网络上传送的是IP数据报(IP分组,实际在数据链路上传送的是“帧”,使用的是帧的硬件地址(MAC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用来把IP地址(虚拟地址转换为硬件地址(物理地址。

在实现网络层的数据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中的源、目地址一直是不变的,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中的源、目MAC地址是变的,这是因为经过路由选择之后,才进行地址解析,因此,要解析的IP地址已经变成了路由表中的“下一跳端口的IP地址”,解析出来的当然是与此端口对应的MAC地址。

如下图:

53、C/S模式的服务响应过程(并发服务器P281-282图7-4

54、传输层的服务功能、主要协议、主要的服务质量参数P283-288

55、UDP协议的工作过程、特点、数据报格式、端口等P288-294

56、TCP协议的工作过程、特点、数据报格式、端口等P294-301

57、TCP协议的流量与拥塞控制方法P301-309练习:

使用TCP协议,主机A向主机B传输1000字节的数据,假设发送端每次最多可以发送400字节,主机B通告的窗口值为1200字节,又设主机A和主机B的初始序号分别为1000和2000,画出主机A和主机B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关闭连接的全过程示意图(参考教材P304的图7-18,图中标注重要的协议参数。

1建立TCP连接的过程以及主要的协议参数(SYN、SEQ、ACK、AN、窗口参数WIN

2数据流的序号及其含义

3发送端每次可发送字节数

4在未收到确认前,可连续发送的字节数

5释放连接的过程以及主要参数(FIN、ACK、SEQ、AN

58、TCP协议通过哪些差错检测与纠正方法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TCP协议的可靠性主要是通过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来实现的,差错控制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纠正差错两方面,差错检测通过校验和、确认与超时机制来实现,而纠正差错则是由重传机制来实现的。

(1校验和——每个TCP报文段都包括检验和字段,接收方通过校验和来检查报文段是否出现传输错误,如果报文段出现传输错误,TCP就丢弃该报文段。

(2确认——接收方正确接收到报文后就向发送方发出确认报文,发送端通过检查接收端的确认(包括累积确认报文,判断发送的报文段是否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

(3超时——发送端根据发出的报文段在超时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收到确认,从而来判断该报文段是否丢失或传输出错。

TCP使用了重传计时器、坚持计时器、保持计时器和时间等待计时器等4种计时器来控制超时时间。

(4重传——当出现超时而未收到确认时,无论是“未发确认”还是“确认丢失”,发送端都会重新发送未确认的报文段。

(5流量控制——TCP协议采用了大小可以变化的滑动窗口方法进行流量控制不仅使得接收端来得及接收,还防止由于发送的报文太多而导致网络拥塞。

通过流量控制过程有效地缓和了数据包的传输,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59、TCP的几种计时器及其作用P308-309

60、分析TCP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过程,为什么采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为什么采用“四次”握手释放连接?

它们分别能防止什么问题的发生?

61、关于Socket地址的概念

在TCP协议中,由IP地址和端口号联合构成的进程标识称为Socket地址。

与交换机和路由器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所用命令等需要复习。

综合分析:

在一个用TCP/IP体系结构实现的一个互联网络的逻辑结构中,N1、N2、N3为三个不同的局域网,R1和R2为实现网络互联的路由器,A、B、C、D、E、F分别为接于不同局域网上

1当主机A向主机F发送数据报时,目标主机MAC地址的解析过程?

2在A到F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经过网络N1、N2、N3时,网络层IP数据报中的源、

目地址各是什么?

3在A到F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经过网络N1、N2、N3时,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中的

源、目地址各是什么?

4若F为一个并发方式实现的WWW服务器,默认端口为80,当某一主机向F发出HTTP

服务请求时,F如何响应服务请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第8-9章

63、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P314-317

64、关于DNS的理解以及DNS调用的下层协议问题

1DNS可理解为:

DomainNameService(域名服务

DomainNameSystem(域名系统

2“DNS既依赖于UDP又依赖于TCP”的理解

域名解析过程,完全依赖于UDP。

解析开销小,效率高。

DNS可以支持一次解析多个域名的请求,因此,当数据报长度超过512字节时,解析过程采用UDP协议;

在形成DNS副本时,由于可能要传输大量的域名数据,故使用TCP协议。

65、应用层协议与下层协议之间的关系P314

66、WWW.访问、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服务所使用的协议有哪些?

67、URL的功能、格式P333

68、主要应用层协议:

HTTP、FTP、SMTP、POP3、IMAP、DNS、Telnet等等。

69、用http协议访问某网站页面的基本执行过程。

如:

70、网络安全涉及到技术、管理和法律等诸多层面的问题P365-375

71、加密认证技术(对称密钥密码体系、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数字签名技术P375-384

72、防火墙技术(概念、技术原理、体系结构P385-394

73、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概念、功能

综合分析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络拓扑图,R1和R2是两台路由器,SW1和SW2是两台二层交换机,PC1、PC3代表不同子网中的主机,DNSServer是一个能提供域名解析的DNS服务器,wwwServer是一个能提供www服务的服务器,组网所有物理端口及对应的IP地址如图所示。

看图分析以下问题:

1、该互联网络由几个子网组成?

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地址和广播地址。

2、根据图1标识,为路由器R1、R2的各端口配置IP地址(配置命令及过程)。

3、根据图1标识,分别写出主机PC1、PC3、DNSServer、wwwServer的IP参数(主要包括:

IP地址、掩码、默认网关、首选DNS)4、在路由器R1和R2未配置路由之前,主机PC1、PC3、DNSServer、wwwServer之间能否相互访问?

5、路由器R1的Fa1/1端口所连子网最多可容纳多少台主机?

可用的有效IP地址范围是什么?

6、路由器R1和R2的直连路由各有几条?

分别是什么?

7、为使网络互连互通,R1、R2上需要配置的路由各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写出为R1、R2配置路由信息的具体命令。

8、按照锐捷网络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提示,字母“C”“S”“R”“O”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9、若wwwServer的域名为,请说明主机PC1提出访问请求的执行过程。

10、如果将PC1的IP地址更改为:

192.168.20.10/24,主机PC1还能与网络中的其他主机连通吗?

11、如果将PC1的IP地址更改为:

192.168.12.250/24,主机PC1还能与网络中的其他主机连通吗?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