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世界古代史精练Word下载.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世界古代史精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世界古代史精练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利于巩固统治基础的措施是
A.公民按财产多少分享政治权利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废除债务奴隶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保证了公民群体的数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
ABC项是梭伦改革的政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5.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
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答案】C
6.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竞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D.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解析】根据材料“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可知,梭伦通过制定法律来强化公民的意识,以保证城邦的政治稳定,故D项正确;
梭伦制定法律是有所依据的,并不随意,故A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体现个人自由的问题,故B项错误;
党争不是直接民主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
7.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多于个人消费。
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
这表明
A.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B.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C.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解析】材料反映的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表明雅典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故A项正确;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B项;
材料反映限制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而不是禁止,C项错误;
在古代雅典,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且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
8.恩格斯在谈及雅典社会发展时写道:
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
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
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了。
雅典的这一变化
A.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B.促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C.调动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D.强化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
【答案】B
9.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
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
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B.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C.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D.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
【解析】根据材料中“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得知雅典公民过分自由的意志,故本题选项B正确。
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从中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起到了反作用,故排除A、C两项;
陶片放逐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肆意妄为,故D项表述错误;
10.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
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
这反映出
A.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
C.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D.伯利克里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
11.伯里克利时期,“陪审员每日2个奥波尔(古希腊货币),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
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如若担任主席,则可再得1个奥波尔”。
这一举措
A.表明当时腐败风气的严重B.使雅典公民人数大大增加
C.有助于公民参与城邦事务D.促进了雅典决策的合理化
【解析】从材料可知,在雅典开始实行津贴制度,结合所学,津贴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故C项正确,A项错误;
津贴制度无法扩大公民人数,故B项错误;
津贴制度也无法促进决策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12.在伯里克利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
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解析】从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中可以看出,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权利受到限制,故C项排除;
材料只强调了陪审法庭的职能,故D项错误。
材料“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3.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的年代。
“先天的理性缺失”主要是指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B.雅典民主自身不利于社会稳定
C.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D.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
【解析】据材料“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故D项正确;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但不符合“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故A项错误;
雅典民主与社会不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
城邦体制不属于“先天的理性缺失”,故C项错误。
故选D。
14.在古代雅典,一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可以十分富有,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
这一现象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
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15.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
被从独占的统治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
这主要是因为
A.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
C.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D.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
【解析】根据材料“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信息可知,雅典的不同政治派别能够彼此妥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项正确。
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经济基础,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不符,排除A。
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没有涉及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排除C。
D项是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的信息不符,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6.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
她的哥哥死于内战,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
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
“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
”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给予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一定的补贴。
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使公民们明确地意识到,他们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共同传统和共同感受的集体。
公共空间是城邦进行社会动员,向公民群体传递统治性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
在公共空间中,贵族与平民为伍,政治领袖与普通公民打成一片。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材料二在古希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本质上为一种主从关系,公共领域是主导,私人领城为从属。
古希腊公共领域可以侵犯家庭私人领域,民众法庭也会异化为穷人瓜分富人财产的机构,民众法庭的意志即多数人的意志,而多数人的意志根本上就是城邦的意志,多数人的意志正是通过上升为城邦意志而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才使得其对家庭私有财产的侵犯得以实现。
——摘编自刘汉超《论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公共领城与私人领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目的。
(2)有学者批评雅典的民主制度,认为“人民大众的统治,在他们那里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1)目的:
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强化公民的集体认同感;
提高对城邦公民的动员能力;
巩固民主制度。
(2)示例:
评析: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没有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混乱;
城邦至上的原则,也容易损害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但是,雅典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公民的团结,对于雅典的繁荣、稳定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政治的实践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出这一观点。
18.通常的理解,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
按照此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即:
古典民主(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和现代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社会。
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统一国家,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是你们所知道的“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材料三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
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
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
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
材料四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
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
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
从1832年到1928年,总共5次议会改革,英国实现了不分性别、不分财富、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选举权,现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国最终确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的两种基本政治形式,并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的理解。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旧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分析推动该制度走向“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因素。
(1)形式:
斯巴达为代表的以贵族为主的少数人的统治,雅典为代表的以公民为主的多数人的民主.理解:
现代民主是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典民主存在致命的弊端;
而在欧洲的中世纪,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影响后世深远的议会。
(2)内涵:
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光荣革命后逐渐产生的君主立宪制。
因素:
18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
1832年以后的议会改革;
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如自由主义思潮)。
(2)第一小问内涵依据材料四““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英国代议制从18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1832年以后的议会改革以及自由主义思潮回答。
二、古罗马的法律
1.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
“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
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
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
”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
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
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
【解析】材料“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有城乡之间的对立”说明罗马社会和经济出现差距和失衡,这是导致罗马衰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垄断一切”;
B项包含在D项之中;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来文化的影响,故C项排除。
关键信息是“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有城乡之间的对立”,从中分析出答案。
2.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
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
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B.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C.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D.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3.《十二铜表法》规定:
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注重兼顾多方利益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以便通行、不至影响邻地”等字眼均在强调《十二铜表法》是注重兼顾多方利益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不是维护公共利益而是兼顾多方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十二铜表法》还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4.学界认为:
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B.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C.罗马法很好维护了平民利益D.罗马法已经形成了体系化和制度化
【解析】从罗马法来源的广泛性可以看出,一方面罗马法继承了传统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5.古罗马保民官由平民会议选出,人数为2至10人,其人身不受侵犯,可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除独政官外,保民官对其他任何高级长官的决定,只要其违背罗马平民的利益,均有权予以否决。
断由此可以推保民官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使法律高于独裁者意志
C.激化了与元老院的矛盾D.使私有财产受国家保护
【解析】材料“保民官由平民会议选出”“违背罗马平民的利益,均有权予以否决”说明古罗马设立保民官目的是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项正确;
罗马仍然遵循法律之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
这一官职和元老院互不冲突,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是保证平民政治地位,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
6.在罗马扩张过程中,人口增加,福利开支也随之加大,贵族和平民常常爆发冲突。
为争取民众支持,马略进行了土地改革,把自己在战争中掠夺的地产分配给平民;
凯撒上任时即立下遗嘱,把自己的房产全部捐赠给平民。
这些做法
A.促进了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延缓了罗马的对外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中马略和凯撒的做法有利于换取民众的支持,有利于权力的扩充和集中,为罗马帝制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A正确;
材料涉及的措施不涉及经济发展手段问题,B不正确;
C“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
内部的稳定,有利于对外扩张,D说法不正确。
7.翻开罗马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
“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些话体现了罗马法
A.是君主意志的体现B.具有平等的原则C.法律至上原则D.具有正义和理性
8.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
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
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
C.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D.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形式,体现了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财产纠纷,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C。
题干反映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受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影响,而不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9.《十二铜表法》规定:
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
这种规定
A.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D.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紧扣关键信息“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分析解答即可。
10.“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
”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公正性B.无序性C.权威性D.开放性
【解析】根据材料“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和“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审判的公正和客观,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排除A。
由材料“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是有序,而不是无序,排除B。
罗马法具有权威性,但与材料强调开放性不符,排除C。
11.《十二铜表法》规定:
“假如流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
”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B.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C.法律对土地的保护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
这反映出罗马法
A.注重调解商业纠纷B.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D.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解析】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说明古罗马法强调诚信原则,没有诚信是不道德的行为,故道德意识融入法律,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注重调解商业纠纷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A。
材料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的形式且程序繁琐的内容,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保留习惯法的痕迹,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C。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等,结合罗马法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3.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法官能够通过告示解释法律、纠正法律及援引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法律创制权。
进入帝国后,皇帝命法学家将历年来的常年告示全部加以整理、修改,校订汇纂成集……成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判例通行全国,后来的大法官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不能随意修改、添加。
材料意在说明
A.大法官发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B.罗马法的灵活性稳固了帝国统治
C.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抵触D.进入罗马帝国后罗马法日益僵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大法官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法律创制权;
罗马帝国时期,大法官丧失了法律创制权;
主要是因为大法官权力的扩大与皇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