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815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工程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

单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160km/h。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2000m、困难1600m。

限制坡度:

6‰,加力坡13‰。

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双机880m)。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牵引质量:

闭塞类型:

3测量内容与工作分工

专设施工测量组负责本合同段的轨道测量工作,配备足够的、满足施工精度及检定合格有效的测量仪器,完成本合同段工程的轨道高程测量和轨道平面位置测量。

通过内业计算轨道起道量和拨道量。

3.1测量工作程序

工艺流程见下图:

4施工测量工作

4.1现场交接控制桩

桩位接收时执行现场交接制度,在接收测量资料后,会同业主与测量监理,交接双方在现场对每一桩位进行确认,检查桩点的现场标注与所交资料是否一致,检查桩点的牢固性。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平面测量控制网、水准基点网和中线桩及各要素桩进行测量复核以确保线路中线、水平控制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

4.2护桩测设工作程序

现场具体测量:

根据技术资料和设计标高,进行线路平面测量;

根据路基施工单位提供的控制桩、曲线五大桩、道岔岔心桩等,采用全站仪设置出直线上每5m的点、圆曲线上每5m的点及缓和曲线上每5m的点,对新设置的点位打入木桩。

完成平面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详细记录,测出拨道量及相应的里程。

根据线路坡度和线路设计标高,在路基两侧的路肩上钉设水平桩,用水准仪根据往返测量,测出各点的桩顶实测标高、轨顶实测标高,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计算出起道量、桩顶至轨顶的高度。

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有砟地段,采用RTK测设,在RTK手簿中输入设计线路参数,现场利用道尺测出线路中心坐标和高程,计算出轨道起道量和拨道量。

人员组织和工期计划安排

4.2.1护桩设置允许偏差

控制护桩间的实测夹角与设计值的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横向偏差小于2mm,高程与设计值较差小于2mm,相邻控制护桩间高差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正线铺轨护桩设置于线路外侧,距线路中心2.2m,直线地段设置在线路基本轨一侧,曲线设置于曲线内侧。

护桩由线路一侧变化为另一侧时,在相应位置加设一个控制护桩,护桩具有连续性。

如下图:

道岔及交叉渡线的护桩设置:

道岔铺轨护桩按铺轨护桩坐标直接测设。

道岔铺轨护桩的限差须符合下列规定:

铺轨护桩与线路的距离之差不大于2mm,铺轨护桩间距离与设计值应小于2mm,高程与设计值之差应小于2mm,相邻加密护桩高差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1mm。

单开道岔的控制护桩直接设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包括:

岔头、岔心、岔尾。

加密护桩由控制护桩引出,分别位于道岔外直股外侧及曲下股外侧

交叉渡线道床地段每个道岔内部按单开道岔要求设置护桩外,还要专门控制锐角辙叉和钝角辙叉组成的菱形交叉部分,在其两条对称轴线方向上设5个加密护桩,控制交叉叉心位置和对称轴的垂直度,

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4.3测量仪器及工具的管理

4.3.1测量仪器管理一般规定

1)测量仪器是企业精密贵重设备,是测量人员不可少的工作武器。

每个测量工作者必须精心爱护仪器,正确使用仪器,提供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2)各种仪器应由专人管理,负责仪器的检校与维修,建立仪器检查、维修和使用登记卡片。

全部仪器设备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保证仪器性能灵敏、部件齐全完备并处于良好状态。

严禁使用不合格仪器。

3)设立仪器室和仪器柜,置放地点要防潮、防晒、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4)仪器和附件使用前应检查,使用后及时擦去灰尘、污垢和水珠。

如遇井上井下温度悬殊时,应再井下缓开箱,出井后仪器需放通风处晾干后再入箱。

5)管理、检验和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构造。

6)要选择施测方便、安全地点设站,除去站边杂草和障碍物。

在地面使用时要打伞防晒;

洞内测站应设于安全、无淋水处。

仪器安置后,观测或守护人员不得离开仪器。

随时注意往来车辆、牲畜和行人,防止触动或碰倒仪器。

掌握检校与观测的方法,否则不得独立操作。

7)仪器从箱内取出或放入时,先放松各制动螺旋,双手摆正基座和支架,装箱时在箱内吻合后,轻微固定各制动螺旋,再轻合盖以防仪器未吻合而碰坏。

8)搬动仪器时,首先应检查背带和箱锁,轻搬轻放;

车辆运送时,要备有防震装置或用手抱持,禁止骑自行车或把仪器放在大卡车厢内携带仪器。

短距离迁站可不装箱,但要用双手扶仪器基座,抱在怀中,不得肩扛;

跨沟时,过坎时,要有人传递保护。

9)钢尺要防止折、扭、触电和顿拉;

皮尺量距时不宜拉得过紧,收尺应避免与地面摩擦。

收工后即将钢尺擦干净,涂上机油收存或浸入柴油桶;

皮尺用水洗净晾干后收存。

10)仪器箱、脚架、标尺、滑杆、垂球等工具不得坐垫或用作固点、找点的工具,脚架、仪器应防止曝晒、雨淋和摔坏,滑动部分应保持光滑,脚架各连接部分不应松动,搬运脚架时要拧紧滑杆固定螺丝,以防中心螺旋丢失,标尺要注意爱护尺面刻划和零点。

做到风大勤收尺,遇水勤拭干,沾泥勤擦净,行走时尺面侧立于肩上。

11)所有仪器和工具在搬站或收工时要仔细检查和清理随身携带的仪器和资料,不准放置于野外和潮湿的井下,必须带回室内妥善保存。

12)仪器必须外修时,请专人送取。

送取仪器的人必须具备仪器检校技能并对仪器负责。

13)外单位借用仪器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借用单位应对仪器负责,归还时必须当面检查验收并在登记卡上签字。

14)使用仪器的精度必须与测量精度要求相适应,原则上不准用高精度仪器进行低精度的测量工作。

4.3.2水准仪的使用与保养:

1)水准仪必须在成像清晰、通视良好、回光稳定的条件下作业使用,如遇有烟、雨、大风及大气透明度很差的天气不宜作业。

2)测距前,应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

3)严禁用照准头对准太阳光或强光源,以免损坏光电器件。

4)测尺不用时要水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不准斜靠在墙上。

5)测量人员不准随意坐在仪器箱子上。

6)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内容较多,必须严格按仪器说明书中的规定的项目及顺序进行检验。

仪器的鉴定与校正需送专门业务机构进行,周期一般为12个月。

4.3.3全站仪的使用与保养:

1)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带回办公室;

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2)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

仪器必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3)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以一月左右定期取出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4)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6)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内容较多,必须严格按仪器说明书中的规定的项目及顺序进行检验。

4.3.4基本要求

1)各种原始记录要使用成册的记录簿,封面应写明记录簿的名称、编号、测量单位、使用日期,册内应有目录、页号,封底填明使用页数、截止日期等。

2)原始记录一律用硬质铅笔填写,每次作业的规定项目要填写齐全,记录、计算的修改及观测结果的淘汰严禁擦拭、涂改或刮补,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横线并在其上方写上正确数字。

3)各种计算资料应装订成册,编目编页,数字书写清晰、整洁,并附有必要的说明和示意图,计算者、检算者必须签名。

4)所有测量原始记录手簿、计算资料及成果编录资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方可提供给下道工序使用。

4.3.5施工放样记录复核

现场施工放样实测实量,司仪人员操作仪器,专职计算记录人员使用专门记录表格记录在案,两人相互复核,以保证施工放样的准确性。

放样成果报测量主管工程师复核。

4.3.6高程测量记录及复核

高程测量司仪人员自己在专门的水准记录薄上记录,高程测量作业结束后会同其他测量人员相互复核将正确结果记载在水准记录薄上。

4.3.7施工测量基本制度

1)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按计量部门规定,进行严格校检,确保其精度满足测量要求;

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状态良好。

2)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换手测量制度,确保测量数据、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3)及时建立准确的线路导线网,按《新建兴国至铁路宁化至段站前工程施工图》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新建兴国至铁路宁化至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等要求施测。

4)加强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工作,控制桩设在地层稳固,便于查找的地方。

对永久性测量标志和地质、地震观测桩等应严加保护,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不得损坏。

5)及时进行测量平差,分析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改进测量水平。

6)加强测量管理及技术工艺管理,严格监控施工偏差。

7)结构的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均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施工前应按各有关单位最后认可的施工图进行复核,并妥善保护,在施工期间应经常复测,被损坏的测量点要及时补测。

8)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真实完整,不涂改,并妥善保管。

4.4线路整道施工流程

线路上砟整道分四至五次完成。

第一次上砟整道:

在铺设轨排之后立即进行,风动卸砟车卸砟,上砟量为剩余上砟总量的40%,人工配合小型捣固机具整道,起道量为80~100mm,目标是消除反超高、空吊板、三角坑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保障工程列车的行车安全,同时保证枕底有一定厚度的道砟,为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提供条件。

第二次上砟整道:

上砟量为剩余上砟总量的40%,起道量为60~80mm左右,目标是使线路初步平顺,初步稳定线路。

第三次上砟整道:

上砟量为剩余上砟总量的10%,起道量为60~80mm左右,大型养路机械整道,目标是使轨道进一步抬高,曲线地段外股超高基本成形,线路基本平顺,道床基本稳定。

第四次上砟整道:

上砟量为剩余上砟总量的10%,起道量为30~50mm左右,大型养路机械整道,目标是使轨面达到设计标高,线路平顺,道床稳定,使轨道几何尺寸和道床参数满足线路锁定的要求。

第五次精细整道:

上砟整道在线路锁定之后进行,为线路的最后一次上砟整道,属精细整道,起道量20mm左右,目标是消除线路局部的小量不平顺,使线路完全达到设计文件和验收规范的要求,直线平直、曲线圆顺。

线路整道施工流程图

4.4.1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整道施工工艺及要求

上砟:

在卸砟车卸砟后,人工将道砟均匀地散布到轨道内。

起道:

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砟垫实,抬高后的轨面大致平顺,没有显著

的凸凹和反超高,抬高后同时方正轨枕位置,用小型液压捣固机具进行捣固。

串砟:

轨节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砟,要求串满串实,没有空吊板。

拨道:

在上述工作完成一定长度后进行一次拨道,即将线路拨到中心线位置,达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

拨道前检查要拨的线路地段的轨缝是否合适,必要时进行调整,以防发生胀轨。

4.4.2轨道质量检测

线路经4~5次整道,全面地对线路进行检测,检测主要项目有轨面标高、中线偏位、轨道几何尺寸、道床参数、曲线外股超高、竖曲线等,所有检测项目均须达到最终稳定状态标准,否则需继续整道直至合格。

5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轨道工程

(一)

正线

1

铺轨

铺轨公里

无碴道床

起道量测量

拨道量测量

(二)

站线

铺新道岔

(4)

道岔起道量测量

(5)

道岔拨道量测量

612

6资料整理归档

测量工作各项记录要求记注明显,没有涂抹,计算成果和图标准确清楚,所有测算资料要签署完善,未经复核和验算的资料不得使用。

一切观测值与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核对清楚,不得凭回忆补记测量成果。

控制测量应至少两人同时记录。

测量记录应用统一表格,并注明页次、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天气及测量仪器。

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应收集管理齐全并按类、按项派专人管理,以备查阅。

各种重要放样记录。

交接桩记录及竣工测量资料应随竣工文件统一移交。

7测量工程师的职责

熟悉设计图纸、项目部下发的各类文件及本方案编制依据中所列的各测量规范;

熟悉指挥部下发的有关文件和技术要求;

计算和复核分工合作,以确保图纸中坐标、标高等计算准确无误;

认真配合监理单位和测监中心的检查并服从管理,如实反映测量工作情况,共同做好项目的工程测量工作。

8测量仪器管理

测量队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仪器的完好性,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进行保养。

测量仪器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具有检验合格证,鉴定周期满后,要及时送检校验。

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工程技术部要按贯标程序文件要求建立测量仪器台帐。

9质量保证措施

对测量队伍进行质量交底,主要是针对控制点和护桩的保护进行交底,要求测量队做到对测设点的随时固定。

现场施工员对职工进行教育,并设立奖罚措施,共同对测量成果进行保护,以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

10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方面主要是测量队伍现场测量的安全以及对测量仪器的保护。

我项目安全工程师负责对测量队伍进行工作前的安全交底与教育,并成立由安全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共同负责的测量队伍现场作业安全保证体系。

在轨排运输、轨道车行车、龙门吊作业以及现场铺轨焊接等与测量工作同时进行时,现场安全员与施工员统一进行安全协调指挥。

11注意事项

开工前,呈报测量方案,经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施工过程中,测量组要进行施工放样、定位测量,重要桩点护桩测量,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及桩点保护。

复测、定位测量、控制测量和竣工测量的内业成果资料要正确、齐全、完整,并由测设人、复核人签字,由工程技术部归档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