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38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x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一台2•通信原理W型实验箱一台

3.M3:

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4.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

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

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A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

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B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

将示波器CH1接SLO,(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AOUTSLBPCMB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

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

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6•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

示波器的CH1接STA

(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

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R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

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

20dB、30dB、40dB、45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篇二: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项目二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M编码原理。

2•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一台

2.通信原理VI型实验箱一台

3.M3:

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xx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基本内容

1•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A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信道噪声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M。

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律和u律两种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路通信原理可用11—1表示。

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

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

采用MC145503编译器,它包括了图11—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

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系统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

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时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PCM编译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图如图11-2及图11-3所示。

BS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测试点

SLO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SLA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LB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RB言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A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STB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PCM_OUTPCMS群信号输出点

PCM」NPCM基群信号输入点

PCMAOUT言号A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BOUT言号B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AIN信号A编码结果输入点

PCMBIN信号B编码结果输入点

本模块上有S2这个拔码开关,用来选择SLB言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

SL3SL5SL6中的任一个。

图11-2各单元与图11-3中的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X1:

4.096MHZ晶振

分频器1/2U1:

74LS193;U6:

74HC4060

抽样信号产生器U5:

74HC73;U2:

74HC164

PCM编译器AU10:

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

PCM编译器BU11:

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L45503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U3:

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U4:

A:

与门7408

复接器U9:

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

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一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有29个是空时隙,第0个时隙为帧同步码(X1110010)时隙,第2个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3、第5、或第6—由拔码开关S2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他们进行同步复接。

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

或。

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

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的分路作用。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

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11-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

MC145503编译码系统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信噪比,MC145503可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

当信号处于某一段时,量化噪声不变,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噪声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

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

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是动态范围的下限。

MC145503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在进行A/D处理。

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

MC145503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

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

将示波器CH1接SLA,CH張PCMA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

将示波器CH1接SLBCH2接PCMB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将示波器CH1接SL0CH2分别接SLAPCMAOUTSLBPCMB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

开关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6.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

在将信号幅度分别减至1O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7.两人通话实验

本模块提供两个人的通话信道。

由于麦克风输出的信号幅度比较小,需放

大到2Vpp左右再由STA和STB输入到两个编码器。

译码器输出信号由SRA和SRB输出,将幅度较大,需衰减到适当值后再送给扬声器。

在话筒输入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8来改变输出增益。

在语音输出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2和R22来改变输出音量。

在实验时,只需将话筒输出信号从MIC_OUT端口连接到STA再将译码后的语音信号从SRA连接到MIC_IN即可,但需将STA或STB端口的原有连接去除。

五、实验记录与分析

1•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实验中,从示波器中可以读出,输入编码器的信号频率存在fA=fB,且频率

等于1Khz幅度等于2V。

2•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分析如下:

SL0是PCM基群的时隙同步信号,信号A,B信号插入到相应的时隙,编码输出的位置仍在相应的时隙。

编码输出总会延迟与输入。

其中第2个时隙是A信号,2,5,7时隙

篇三:

32路PCM帧结构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的利用率,话音信号的传输往往采用多路复用通信的方式。

这里所谓的多路复用通信方式通常是指:

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话音信号的技术,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简称为复用技术。

复用技术有多种工作方式,例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等。

频分复用是将所给的信道带宽分割成互不重叠的许多小区间,每个小区间能顺利通过一路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弦波调制的方法实现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的多路信号在频率上不会重叠,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