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72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北师大版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色彩》金色的草地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并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金色的草地

􀀋我家住在乡下,窗前是一片草地。

[①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

]草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❶。

[句导读:

表现了蒲公英的数量之多,为下文写草地变成金色的作了铺垫。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②作者为什么专门写蒲公英?

]大家都说:

“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段导读: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的,十分好看。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谢廖(liào)沙!

”我一本正经地喊他。

[④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

他假❷装打哈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

[⑤把加点词语删掉好不好?

]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⑥“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经常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我”与弟弟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兄弟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我”和弟弟常揪掉蒲公英寻开心。

􀀍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⑦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

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⑧“我”的发现是什么?

]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⑨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我”和弟弟有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文中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不恰当?

]

段导读:

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我”的新发现及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生字卡片,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蒲公英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

蒲公英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

别名黄花地丁,菊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浅裂或齿裂。

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文题目:

金色的草地

(1)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质疑: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金色的草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蒲公英。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假(jiǎ)装  观察(chá)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三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

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5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它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蒲 公 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1.教学前,教师可准备蒲公英的挂图,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一是哥儿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茸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2.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表演的方法。

演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个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有关的对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1.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可(呵)(呵欠) 欠(次)(几次) 反(返)(返回) 主(注)(注意)  (答案不唯一)

 

3.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家家都来到山坡上。

 家家都用斧头砍树。

家家都来到山坡上,用斧头砍树。

(2)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开始讲课。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课件。

一 利用课件,欣赏美丽的景色,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之后,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甲:

蒲公英的花真美,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伞兵,挣脱妈妈的怀抱,飞向天空。

学生乙:

我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3.板书:

金色的草地

把你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交流。

二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甲:

我们最开心。

学生乙:

我们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的小花。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共同感受。

(5)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过渡:

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

“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

(1)自由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甲: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

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学生乙:

“我”还发现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播放课件。

(2)总结:

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甲:

因为蒲公英是有生命的,和我们人类一样,要睡觉,要起床,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乙:

因为“我们”喜欢蒲公英,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

联系自己说一说。

三 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互相交流。

2.小结:

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

3.仔细观察你喜爱的花草,说说你的新发现。

如:

昙花 含羞草 太阳花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文题目,让学生想象:

“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

”有的说:

“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

”还有的说:

“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像绿宝石一样。

”于是,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想象:

“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

”学生说:

“草地就像戴上了皇冠,就像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

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地引入蒲公英开花的特点:

晚上合拢,白天开放。

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

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

学生的精彩语言会远远超过平常之语,正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色)的草地  (许许多多)的蒲公英

(引人注目)的小花  (新奇)的发现

2.写出反义词。

张开—(合拢)  喜爱—(讨厌)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都开了,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真叫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是蛟龙的爪子。

整个花朵像个火红的绒球。

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

美丽的红菊花,你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1)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下到上;写了红菊花茎、叶、花各部分的特点,重点描写了花。

(2)用“”画出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

 

1.普里希文简介

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

1907年开始发表《在飞鸟不惊的地方》等特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战地记者。

十月革命后一度从事教育工作。

1925年发表《物候笔记》,1903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参》,名声大噪。

另外写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卡舍依的锁链》,童话《太阳和定库》等

2.有趣的林奈“花钟”

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开花时间作了很多观察和研究,然后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

只要看看“花钟”上什么花开放,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时间到了。

蛇床花:

黎明三点钟左右开花

牵牛花:

黎明四点钟左右开花

野蔷薇:

黎明五点钟左右开花

龙葵花:

清晨六点钟左右开花

芍药花:

清晨七点钟左右开花

半枝莲:

上午十点钟左右开花

午时花:

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开花

万寿菊:

下午三点钟左右开花

紫茉莉:

下午五点钟左右开花

烟草花:

晚上六点钟左右开花

丝瓜花:

晚上七点钟左右开花

夜来香:

晚上八点钟左右开花

昙花:

晚上九点钟左右开花

按时开放是因为它们具有生物钟,生物钟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也是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

植物、动物和人都有生物钟

附送: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声音》寓言二则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重点

难点

1.理解寓言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

3.通过学习,理解寓言的含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①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

段导读:

有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