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712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练习苏教版

第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同步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涯际(yá)闪烁(shòu)炫目(xuàn)

B.灼热(zhuò)广漠(mò)尘埃(āi)

C.摄氏(niè)熔解(rónɡ)庞大(pánɡ)

D.宇宙(zhòu)纺锤(chuí)光斑(bān)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项“烁”应读shuò,B项“灼”应读zhuó,C项“摄”应读shè。

点评:

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然后按顺序改正在表格内。

凶涌骨骼距离休想徽不足道

恒星稀簿辽阔侧算足不出户

错别字:

改正:

答案:

凶-汹,徽-微,簿-薄,侧-测

解析:

分析:

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

注意汉字的部首拼音的不同,结合语境改正汉字。

点评:

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_____________

②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______________

答案:

列数字|列数字

解析:

分析:

“三千”“八十万”可知是列数字。

点评: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2.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3.下定义:

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4.作诠释:

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5.列数字:

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6.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7.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4.病句修改。

(1)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英勇奋斗。

答案:

“兴亡”应改为“兴盛”。

(2)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

答案:

“世界上所没有的”应删去。

解析:

分析:

“兴亡”与“祖国”搭配不当,“世界上所没有的”与“我国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矛盾。

点评:

病句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修改病句。

(1)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

答案:

中“轻快”应改为“轻松”。

(2)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答案:

中“不能不”应删去后一个“不”。

解析:

分析:

(1)词语搭配不当,

(2)否定词使用错误。

点评:

病句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____________

②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

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____________

答案:

打比方|下定义

解析:

分析:

由80多天8厘米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简练的语言给有性繁殖下定义。

点评: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2.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3.下定义:

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4.作诠释:

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5.列数字:

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6.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7.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但是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B.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实在令人担忧。

C.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D.张明的动人事迹,经过校电视台的大事渲染,成了校园的热门话题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项“但是”应为“那么”。

B项“金科玉律”应为“纪律”。

D.应改为“大力宣传”。

点评:

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铄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B.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C.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项中“铄”应为“烁”,C项“溶”应为“融”、“植”应为“殖”,D“拨”应为“拔”。

点评:

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9.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

,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

A.虽然还可是

B.固然而且因此

C.虽然而且而且

D.固然还但是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关联词语的运用,要注意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

点评:

关联词语的运用,要注意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

“克隆”为人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途径。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C.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D.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答案:

A

解析:

分析: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与后边的“途径”不搭配,故选A。

点评:

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

1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

(这里指想象,假想)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面临,面对)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濒临指临近、接近。

故选A

点评:

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成语,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要辨识成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写作时多多使用成语。

12.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项中的引号是引用,其余是特定称谓,故选B。

点评:

引号的作用有:

1.特定称谓。

像我们给事物取的各种名称,这些名称上的引号都属于这种用法。

2.有特殊含义。

3.引用他人的话语。

4.表示着重指出,强调。

二、能力提升

13.下列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排序,然后填写在横线上。

①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③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④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⑤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①③②⑤

解析:

分析:

第④句先总的提出说明的对象,第①句接着进行分析,第③句紧承恒星而写,第②句紧接着太阳来描述,第⑤句说明其温度。

点评: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14.综合性学习。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为了让我们了解宇宙太空的更多知识,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材料一:

“神舟”冲天起,中国人启程登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飞天之旅。

材料二: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了出舱行走。

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材料三: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材料四:

“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其中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答案:

示例:

中国对太空的探索不断地深入,充分体现了我国自身的航天技术实力。

解析:

分析:

概括四则材料的内容,要抓住四则材料的共同点,关键词是“中国太空技术实力逐步体现。

点评:

概括材料内容找到关键词。

15.填空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答案:

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解析:

分析: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点评: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16.解释词语

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灼热:

答案: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

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

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17.根据意思写词语

广阔得无边无际。

涯:

边。

(光彩)耀眼。

答案:

茫无涯际|炫目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

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

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18.阅读第2段回答问题

找出体现宇宙辽阔、广大特点的词语两个?

答案:

茫无涯际|广漠。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要从第2段中找,符合宇宙辽阔、广大的特点。

茫无涯际的意思是|广阔得无边无际,广漠的意思是广阔空旷。

点评:

解答此题根据题干意思去找对应的词语。

19.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

介绍了恒星的温度非常高,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解析:

分析:

概括文段内容的方法是本段介绍了什么+怎么样?

+结果是什么?

点评:

掌握方法解答此题会很快做出答案。

20.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语段的含义,续写两句话,使其构成一个排比句。

要求语意连贯,风格谐调。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

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出生的婴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答案:

如一个承载着信心的教练|期待着比赛归来的健儿。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仿写要一一对应,要有文采,有意蕴。

点评:

句子的仿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句子的仿写做到形似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只要把握例句或上下句的句式特点、吃透题目的显性和隐性条件就能做到这一点。

但仿写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因此,仿写时不仅要把握句子的形式,更要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形式。

21.文中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答案:

列数字|打比方

解析:

分析:

文中列数字如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打比方如:

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点评:

常用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

22.划线字注音

广漠_________稀薄_________炫目_________

答案:

mò|bó|xuàn

解析:

分析:

薄是多音字,báo,bó,bò。

拼音要根据语境来选择。

点评:

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3.给划线字注音

纺锤_________尽管_________尘埃_________

答案:

chuí|jǐn|āi

解析:

分析:

尽是多音字,jìn,jǐn。

拼音要根据语境来选择。

点评:

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三、阅读

24.阅读理解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

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

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答案:

哈勃望远镜。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说明对象是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判断方法是先看题目。

再看开头。

或者文中多次提到的事物。

点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本身,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一句话,介绍了事物的某某特点。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解析:

分析:

划线句子指出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是分类别;1弧秒是列数字。

点评: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

常考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3)列数字: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4)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5.课外阅读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

“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

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

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

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

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

午睡,即中午不活动。

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

“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

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

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

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

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

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

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

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

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

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

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

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

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

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答案:

在热带人们无法长时间保持劳动状态,效率较低;高温环境,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热带地区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不利于人类和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句子“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由此往这句话的下班段落去找。

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就是首句稍加修改即可。

点评:

解答此题注意掌握方法,结合关键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2)第⑨段中加点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答案:

“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指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

解析:

分析:

这样”在文中指代的内容,一般往这句话的前边找,有原句的尽量用原句没有的加以概括。

点评:

理解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方法是往这个词前边找,离这个词最近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