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43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周周练1地理试题

必修三周周练1(2017-9-9)

一.单选题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2~3题。

2.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答案】C

3.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答案】D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4~6题。

4.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答案】C

5.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联系性

【答案】A

6.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答案】D

读图,完成第7-9题。

7.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干旱B.b—肥力C.c—光照D.d—积温

【答案】D

8.四大区域的优势资源是(  )。

A.a区—有色金属和水能

B.b区—煤、石油和地热

C.c区—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

D.d区—煤、石油和生物能

【答案】A

9.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能反映出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耕区牧业

【答案】A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7~8题。

10.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答案】A

11.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答案】C

读下图,回答9~10题。

1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答案】B

13.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

C.地形与气候D.地形与水文

【答案】C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1~13题。

1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答案】C

1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B

16.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C

17.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南北差异显著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D.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答案】D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15~17题。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

18.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

 

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

【答案】C

19.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答案】B

20.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A

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差异,完成第18-20题。

21.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分别位于(  )。

A.西部经济地带 青藏高寒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D.东部季风区 中部经济地带

【答案】B

22.关于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由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云南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答案】C

23.下列建筑设计符合当地区域特征的是(  )。

A.温带大陆内部区域的房屋墙壁较厚

B.我国广东省楼房的间距应大于黑龙江省

C.西欧沿海国家多建平顶房屋,以便利用其空间进行物品晾晒

D.北京文化、艺术建筑应多利用玻璃做屋顶,以便使其四季通透,加强采光效果

【答案】A

中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异彩纷呈。

《清稗类钞》记述:

“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

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逐渐分化形成川、粤、苏、闽、浙、湘、徽、鲁“八大菜系”。

内蒙古、东北等地方菜系也是独具特色,结合下表,完成第21-22题。

菜系

主要原料

饮食特色

①川菜

山珍野味,河产鱼鲜,味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等

菜肴色鲜艳,口味麻辣浓重

②苏菜

特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鱼虾、蟹、瓜果菜

浓中带淡,口味平和,咸中带甜

③粤菜

菜料丰富,菜式多样,一般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也不会太咸太甜

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口味清淡

④蒙古菜

以牛羊肉为主,调味只用盐和少量香料,烹饪方法只有煮或烤

质朴自然

24.“八大菜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习俗、历史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 ②以物产条件为基础 ③口味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人口的迁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25.关于表中菜系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寒冷有关B.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C.③菜系菜式多样与对外联系广泛有关D.④菜系调料少,起因是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答案】A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柱状图,完成第23-25题。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热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答案】D

27.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

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

【答案】D

28.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答案】D

必修三周周练1(2017-9-9)

一、选择题: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无

2.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答案】C

【解析】无

(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答案】D

【解析】无

3.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1~3题。

(1)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答案】C

【解析】无

(2)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联系性

【答案】A

【解析】无

(3)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答案】D

【解析】无

4.读图,完成下题。

(1)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干旱B.b—肥力C.c—光照D.d—积温

【答案】D

【解析】无

(2)四大区域的优势资源是(  )。

A.a区—有色金属和水能

B.b区—煤、石油和地热

C.c区—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

D.d区—煤、石油和生物能

【答案】A

【解析】无

(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能反映出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耕区牧业

【答案】A

【解析】无

5.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无

(2)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