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40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2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下现代文练习带答案

初中语文组卷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观众留言区利用音频识别技术,将观众语音留言同步显示在电子屏上。

同学们和其他参观者纷纷留言,表达参观感受。

对下列四则留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天、入地、下海,厉害了我的国!

分析:

简明指出我国取得的成就涵盖各领域,“厉害了我的国”用倒装句强烈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B.墨子、悟空,齐齐升空;蛟龙、海斗,海下走走。

分析:

巧妙嵌入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名称,并运用排比手法,使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彰显出大国自信。

C.五年成绩傲人,源自不忘初心;展望美好愿景,继续砥砺奋进。

分析:

以整齐的句式,对五年成就的原因做了精炼的总结,并且勉励国人为了美好蓝图而继续奋力前行。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析:

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为各领域杰出的工作者点赞,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点赞,简洁有力,豪迈昂扬。

2.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人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3.对《衔肉的狗》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A.这则寓言嘲笑那些做事没有办法,最终一无所获的人。

B.这则寓言警示人们不要因追逐而丢失已有的东西。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贪得无厌。

D.这则寓言讽刺那些有无穷的欲望,从来不知满足的人。

4.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二.现代文阅读(共17小题)

5.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课堂的温情

邰霞

①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

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②这是一个正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大学课堂。

讲课的是一位穿着黑色T恤、牛仔裤,戴着眼镜的67岁的老教授。

听课者年龄层次不一,有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也来学习。

就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孩子的妈妈很是尴尬,正准备抱着孩子离开。

老教授一边继续讲课一边走到她的身边,很自然地抱过了正在啼哭的孩子。

那是一个几个月大的穿着蓝底白星星连体衣的可爱男孩。

老教授轻轻摇晃着孩子,说也奇怪,臂弯里的孩子不哭了,一只小手放在教授的左肩上,温顺地伏在教授的怀里,一双大眼睛好奇地跟着教授转动。

③画面,在此定格。

④传到网上,竟有世界各地超过100万网友点赞。

⑤为什么一张照片会感动如此多的人?

⑥我想是因为照片让人看到了课堂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另一种温情吧!

⑦想到了我经历的一件事。

⑧那次,我在一个省级英语赛课中做评委,比赛的地点是某学校的阶梯教室。

有位30岁出头的女老师,她上的是《Howareyou》(你好吗)一课,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

她的沉着、自信,流畅的课堂设计,让我对她的课很是期待。

果然,她的课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很入神。

就在这时,会场的前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小学生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还说了一句话,好像是在找哪个老师。

阶梯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上课的老师停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但只是几秒的停顿,她选择继续上课,把那个被瞬间安静怔住了的孩子晾在那里。

孩子回过神来,逃也似的跑开了。

⑨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细节。

我说,我知道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

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课堂的人文性。

所谓人文,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⑩不是吗?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那位老师稍微停顿一下,忘了比赛,转而关注孩子,心疼他的尴尬、无助,走到他的身边,问一句:

“What'sthematter?

CanIhelpyou?

”(有什么事?

需要帮忙吗?

)那么,这不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别人”的绝妙情境吗?

只是,很遗憾,我们错过了。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第③段说“画面,在此定格”,请你为这幅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

并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面有那么多人点赞。

(3)细读第①段和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4)读完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推己及人”的意思。

(5)第⑧段中,作者特意提到那位女教师“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母的时间表

①中午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晚上6点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到站。

A母亲在电话里惊呼:

“也不早点说。

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要给你打扫房间。

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②火车晚点,不过还好,只晚了10分钟,多听一两首歌的工夫。

走出车站,B一眼就看见父亲站在寒风里,正焦急地盯着走出来的每个人。

看见我,他一个箭步冲过来,一边抢过我手中并不沉重的包,一边不满地嘀咕:

“都晚了10分钟了,还以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坏了!

③一路上,父亲一直在念叨这10分钟,为这10分钟愤愤不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日理万机,10分钟能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来,其实,他一天光晒太阳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个10分钟。

④回到家,母亲一边忙着从厨房里端菜,一边大声嚷:

“怎么那么晚啊!

我还以为出啥事了,急得我坐立不安,跑出去看了好几次”!

⑤不过区区10分钟,在父母看来,居然比10个小时还要漫长。

这10分钟里,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失落,到担心,到害怕,每一种情绪,都像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着他们的心。

⑥在家待了足足半个月,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父亲则成了采购员,只要我想要什么,他立即跑出去买回来。

母亲不打麻将了,父亲也不到老年活动室打球了,每天净围着我转。

⑦临走时,行李包增加到了3个,每个都塞得满满的。

忙完这些,母亲擦擦额上的汗,轻轻地叹气:

“时间怎么这么短啊,你又要走了!

⑧父亲也在﹣旁附和:

“是啊,这一走,又得好长时间!

⑨10分钟的等待;他们嫌太长,半个月的相聚,他们又嫌太短。

实际上,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家一两次,分开的时间不会比半个月长多少,可是,被父亲这么一说,仿佛我一去不回似的。

⑩这样的情景,总是时常上演。

⑪那年高考,从考场里出来,母亲一边递上水,一边长舒一口气:

“终于出来了,时间真长啊,站得我两腿发软!

”而当高考结束,我背起行囊准备奔赴大学时,她又有些失落地感叹:

“时间真快啊,不知不觉,你都高中毕业了!

”整个高三,300多个日夜,她忙着给我做营养餐,帮我买各种资料,比我还要忙还要累还要紧张,在她看来,却比区区的一场考试短暂。

⑫每年开学,父亲都要陪我去学校报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缺席。

每次,在排成长龙的报名队伍里,父亲总是焦急地搓着手,不停地引颈张望,并不满地嘀咕:

“怎么还没轮到我们啊,都等那么久了,不知道今天报不报得上!

”其实,他等待的时间从来不会长过一个小时。

而当我大学毕业,终于不用再报名时,他又有些伤感地感慨:

“唉,一眨眼,你都长成来人了,真快啊。

”20多年的漫长岁月,他时刻为我操心,每天为我劳累,弯了腰身,白了黑发,居然还觉得,这时间比报名时的那会儿等待要短暂得多。

⑬在父母那里,时间总是显得如此不合理,与世界上所有最精确的钟表背道而驰。

等待儿女的时间,为儿女争取利益的时间,他们总是觉得太长太长,每﹣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和儿女相聚的时间,照顾儿女的时间,他们又总是觉得太短太短,一年不过一眨眼。

⑭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钟表,这个钟表,用奉献做壳,用爱做指针,它为我们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爱在跳跃。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

有什么作用?

(3)请从画线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通读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主旨的?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相信

高昌明

①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

②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

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

她反过来正告我:

要相信的,相信的。

不相信,早晚要吃亏吃苦的。

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

③父亲是个泥水匠。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

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买一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可以买几件像模像样的衣裳裤子,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

④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嘎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

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

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

母亲劝坐,那人不坐,只听说:

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

母亲一把拎起那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

那人点头。

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那人手里,那人千恩万谢,双手拱起,一边退向门口。

母亲卸下门闩,那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

⑤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

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

(6)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

人家会还的。

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⑥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

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

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

我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

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

⑦要相信的。

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⑧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

捏面时,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

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

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块,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

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

⑨我们赶快抽筷子。

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

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

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

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

好的,好的!

⑩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

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

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cuīhuǐ)不了。

⑪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

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

⑫我们讨论的结果是:

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

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⑬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

⑭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