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2986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最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重点精讲]

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

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政治合作:

召开会议

(1)开罗会议

①召开: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2.军事行动:

开辟第二战场

(1)过程

①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打响。

②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

(2)影响:

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欧洲第二战场是指美英盟军在欧洲大陆开辟的、直接对德军作战的、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西欧战场,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

(1)召开: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2)内容:

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欧洲战事结束

(1)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

(2)东线的苏军也发动强大攻势,兵临德国首都柏林城下。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

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

(3)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易错提醒]

雅尔塔会议涉及中国的内容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维护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雅尔塔会议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背景

(1)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

(2)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的波茨坦。

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3)中美苏的最后一击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③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战略反攻。

2.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史论要旨]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不仅表现在战场上、军事上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也表现在各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表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团结合作。

2.欧亚各国人民方式多样的抵抗斗争,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力量,配合了反法西斯主要盟国的军事行动,成为欧亚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图示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的合作

史料一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史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德黑兰会议上的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图二 诺曼底登陆

(1)说明罗斯福主张英美联合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国法西斯实现东西夹击,减轻苏联压力,加快战争进程。

(2)图一为三国领导人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图二为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1)从史料一来看,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主张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之间的关系,指出图二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罗斯福主张1942年开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苏联和美英军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加快战争的进程。

(2)关系: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诺曼底登陆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图二是对图一的实践。

意义: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希特勒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极大地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它对欧洲被占领国家是极大的鼓舞,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

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

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

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

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主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史料一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史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二战全景纪实》

史料三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正式签署,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远东红军出兵日军控制下的中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国、中国也加紧了反击日军的步伐,到了15日,日本天皇就发表了《终战诏书》。

(1)说明不同制度意识形态可以合作。

(2)说明从法律上肯定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从而奠定中美英合作的政治基础。

(3)说明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对日作战问题,加速了日本灭亡和二战的结束。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史料一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

“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史料二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史料二的积极意义。

(3)谈谈你对史料三的看法。

答案 

(1)寓意:

合作。

共同理想:

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三国:

中、美、英。

三国一致合作抗日。

(3)雅尔塔会议解决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政治合作与军事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时间

主要背景

参加国

作用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中美英

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开罗宣言》为战后中国收回台湾提供了法律依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冬天

苏美英

使三国得以协同对德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苏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夹击德国

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向日本进逼,中国战场开始反攻

对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某一作战行动的示意图,下列各项对此次作战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

A.使德国陆军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

B.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答案 C

解析 从作战行动示意图可以看出,德国军队已攻入苏联境内,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联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解析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有两个不变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决定了日本的命运:

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自己的力量,对日作战,美国拥有军事优势……而这是根本的。

——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至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万余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

(1)材料一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

答案 

(1)日本的经济潜力不如美国。

美国拥有军事优势。

(2)许多日本人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解析 本题给出了三段材料,探究日本战败的原因,在解答时要紧扣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

[基础达标]

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2.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该会议是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解析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目的是为商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故D项与材料意思相符。

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发生在1943年7月

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

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

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陆,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

“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

”罗斯福说:

“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

”这一现象说明(  )

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

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解析 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

5.丘吉尔说:

“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

解析 从丘吉尔的说法中可以看出,英国外交最关心的是哪个欧洲国家最强大、哪个欧洲国家足以在欧洲称霸,企图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答案 A

解析 首先,题干确定的范围是“军事上”,可据此排除与经济相关的B、D;

其次依据“既合作又斗争”这一条件排除只反映“合作”的C。

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既体现了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体现了英美等国担心苏联的军事力量因战胜德国而过度膨胀的斗争,因此答案为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此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毕竟成为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

材料二 “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

材料三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

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1942年4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1)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

(3)对于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持什么态度?

其目的何在?

答案 

(1)罗斯福:

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

意图:

减轻苏联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最有利条件:

当时德军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薄弱。

(3)丘吉尔:

拖延甚至拒绝。

目的在于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相互削弱以有利于英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大国利益关系,综合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法西斯的扩张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英、美与苏联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方面存在着时间和条件上的分歧。

这些因素的出发点都是本国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