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67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docx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docx

吉林化工学院

综合设计性实验

(报告书)

中文题目:

可燃液体开口杯闪点测定实验

英文题目:

Opencupflashpointflammableliquidexperiment

学号:

1410336206

姓名:

刘建军

年级:

14级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系别:

安全工程系

专业:

安全工程

完成日期:

2016年6月8日

指导教师:

付净

摘要

本实验采用开口式测量,测定可燃液体的闪点燃点值主要是检测产品的抗燃

性或可燃性,国家标准对各种可燃性液体的闪点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闪点值不

达标,当油品发热升温时易产生危险。

可燃液体开口杯闪点测定实验就是测定可燃液体在大气压、室温环境下可燃液体的闪点,本实验只要测定了煤油机油混合以及机油纯溶液在开口杯中的闪点值。

关键字

闪点;可燃液体;开口式

摘要J.

关键字I

第一节前言2

第二节材料与方法3

第三节结果5

第四节讨论6

参考文献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谢8

第一节前言

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

闪点是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择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

此外闪点还是选择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第二节材料与方法

(1)、实验装置

KS-3型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

(1)KS-3型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采用ARM微处理器技术设计,仪器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中文菜单触摸屏控制,完全电点火方式。

具有自动升温,自动划扫,自动点火,标准程序适时选择,温度自动跟踪显示,自动锁定闪点值并自动打印结果,大气压矫正和强冷风控制功能。

(2)符合标准GB/T3536-2008GB/T267-88

(3)主要技术参数

测定范围:

40r~400°C。

环境温度:

10C~35C

测定类型:

闭口闪点或燃点。

环境湿度:

w90%

测定检测:

铂电阻。

点火方式:

电点火

电源:

交流

220V±11V,频率

50HZ±2.5HZ

(4)工作原理

按照GB/T3536-2008GB/T267-88方法规定的升温曲线,由CPU空制加热器对样品进行加热,彩色LCD显示器显示状态、温度、设定值等,在样品温度接近闪点值时,CPC控制电点火系统自动点火,自动划扫。

在出现闪点时仪器自动锁定闪点值,继续升温至出现燃点值,仪器锁定,屏幕显示燃点值,有声音提示。

同时,自动停止加热并对加热器进行风冷。

(2)、主要仪器与实验药品

仪器:

KS-3型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量筒,烧杯,移液管

实验药品:

无水甲醇,无水乙醇,车辆润滑剂,柴油机油,煤油,长城润

滑油

⑶、实验步骤

(1)选在试验标准方法:

在“条件”界面,选择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方法,并设定好打印机工作状态及检测类型-闪点或燃点。

(2)设定预期闪点、大气压值:

在设定界面,点击预计闪点后的“确认”,设置好预计闪点值;点击“大气压”后的“确认”,按当地的大气压设定好气压值。

(3)将试样注入油杯中,加到与刻度线平齐。

注意:

首先把油杯平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药品倒入小烧杯中,再用小烧杯往油杯里加,加到快与刻度线平齐时,改用滴管滴。

注试样时不应溅出,而且液面以上的油杯壁不应沾有试样。

小于210的样品在上刻度线,大于210的样品在下刻度线。

然后将样品杯放在加热器上。

(4)在“试验”界面,点击“开始”,升降杆自动降落到样品杯中开始加热。

测试闪点时,当出现闪点时,升降杆自动抬起,显示被测试样的闭口闪点值,并打印、保存测试结果;测试燃点时,出现闪点后,仪器自动保存并记录闪点值,

继续测试,当试样出现燃烧情况后,保存并显示燃点值,并将闪点、燃点测定结果一并打印出来。

(5)取出测试杯,将杯内的试样倒入废油回收烧杯中,待测试杯及其加热器冷却后,可进行下一次的试验。

(6)每种试样各测两次,要求两次闪点误差不超过2C。

六、注意事项

1.仪器有点火装置,最好在通风厨中操作(不要开风机),防止外部气流造成测试误差。

2.每次换样品,都应该将闭口杯清洗干净,闭口杯与加热器之间不应有其他物品间隔,以便保持良好的导热。

3.升降杆切勿用手或其他物品去压、抬,划扫点火杆不要用手去推拉,以免造成机械损伤。

4.测试燃点时,当出现燃点后,待升降杆抬起,划扫杆归位后,应迅速用杯盖盖好测试油杯口,待火焰熄灭后,再将杯盖取下,并取走油杯冷却。

5.当一起未能正常工作时,可用仪器的自动检查功能进行检查,看是否能正常工作,切勿自行拆修。

6.仪器不用时,请将闭口杯拿出。

第三节结果

1.组分:

煤油70%汽油30%

预设闪点:

220C大气压:

101.3kPa

时间

现象

温度

13min

无烟

88C

22min

有少量烟冒出

97r

27min

产生大量的烟

113C

2.组分:

煤油60%汽油40%

预设闪点:

200C大气压:

101.3kPa

时间

现象

温度

5min

无烟产生

90r

8min

产生微量的烟

108.5r

9min

出现闪光

108.9r

10min

有火焰燃烧并产生

大量的烟

i09r

3.组分:

汽油50%煤油50%

预设闪点:

120C大气压:

101.3kPa

时间

现象

温度

5min

无烟产生

88r

7min

出现闪光

97r

9min

着火并产生大量的

108.5r

结论:

汽油机油的闪点温度随自身比例的减少而减少

第四节讨论

一、影响闪点测定值的因素有哪些?

(一)试样中含水:

试样含水时,在加热的过程中飞散在油中的水就会气化形成水蒸气,覆盖在油面上,影响油品的正常汽化,推迟闪火的时间,使测得的结果偏高,因此试样含水时必须进行脱水(含水不大于0.1%,才可以进行闪点的测试。

(二)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是影响闪点测定的关键控制指标,对闪点测定结果影

响很大。

加热速度过快,试样蒸发迅速,会使混合气局部浓度达到爆炸下线而提前闪火,使得测定结果偏低;加热速度过慢,测定时间长,点火次数多,消耗了部分油蒸气,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因此必须严格按标准控制升温速度5〜6C。

电炉功率不够也将影响结果。

(三)火焰的大小与点火的次数:

点火时用的火焰大小与试样液面的距离及停留

时间都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点火用的球形火焰直径较规定的大,则所得的结果偏低。

火焰的液面上移动时间越长,离液面越低,则所得的结果偏低;反之,测定的结果会偏高。

点火的次数多,将使测定结果偏高,相反测定结果偏低。

(四)取样量:

按标准要求油杯中的试样要装到环形刻线处,装入过多试样或过少试样都会改变液面以上的空间高度,从而影响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浓度。

使得测定结果不准确。

加样过程中应防止试样飞溅,试样贱到杯壁上,因杯壁温度高,试样挥发快,会造成结果偏低。

(五)大气压力:

油品的闪点与外界的压力有关,气压低油品容易挥发,闪点有所下降,反之,闪点升高。

标准中规定以130.3kpa为闪点测定的基准压力,若有偏离需作压力修正。

(六)取样时试样的温度试样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油蒸汽挥发的速度,影响闪

点的实测值。

试样的温度较高所测定样品的闪点偏低,反之所测定样品的闪点偏高。

测定试样时电炉的温度一定要降到室温,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七)测定闪点时空气有无流动测定闪点时要绝对禁止有风,主要是通风柜抽风和门窗不严,因为空气的流动会加快油品蒸发的速度,使富集在油杯上的油气浓度降低,使得闪点闪火的温度提高,测定结果偏高。

二、为什么实验用油每次都要取新鲜的油液?

坩埚内的油能不能连续使用?

因为此次实验用到煤油,如果煤油长期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使用过的溶液其物质组分由于蒸发等其物质组分已改变,不能连续使

用。

三、对于特定油品,第一次进行闭口闪点测定后,待油品冷却至室温,再次重复

用第一次测定方法试验,测得的闪点与第一次测定所得的闪点值有何区别,说明

原因。

由于第一次达到闪点有部分组分已经燃烧,而且溶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然后吸收了一部分的水,所以如果再次重复用第一次用过的溶液结果会有偏差。

参考文献

[1]顾伟.正丁醇-乙二醇二元混合液体系的闪点计算与实验研究[C].//中国化工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279-281.

[2]李高艳,潘勇,蒋军成等.二元互溶可燃液体闪点的实验与理论预测研[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834-841.

[3]田震.“液体闪点的测定”从验证性实验拓宽到设计性实验的探讨[C].//

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暨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

集.2008:

153-154,157.

致谢

这是第一次接触专业实验,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安全工程专业。

历时一周的时间,将报告写完,在实验的完成与报告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感谢付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对学术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厌其烦的帮助我进行报告的修改和改进。

也感谢我的搭档杨小川同学在实验过程的陪同和共同探讨学习。

最后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课设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写报告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素材,还在报告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所写报告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教师评语

学院(公章):

系别:

专业:

实验题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给分: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