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2366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47年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毛泽东Word格式.docx

他从空中侦察得知彭德怀的主力正朝延安扑来,便命令三十一旅赶快到达青化砭,把彭德怀截住,然后北面再一夹击。

但胡宗南没想到,毛泽东早已先他一步利用青化砭了、毛泽东从青化砭走过,发现这里的地形特别好,就说,不打个伏击可惜了,对不起陕北的地老爷呀。

彭德怀和习仲勋等亲自踏勘了地形,部队埋伏了下来。

3月25日清晨,敌三十一旅果然从延安北面的拐峁来到青化砭,突然遭到暴风雨般的袭击。

三十一旅坚持半日,见北面夹击的自己人迟迟没有动静,只好用白衬衣当作白旗投降,旅长李纪云束手就擒。

青化砭初战告捷,这时离撤出延安仅仅6天。

吉普车在漆黑的山路上开得很慢,车前车后都有中央警备团骑兵连的战士护卫着。

一路上,骑兵连连长陈祖江(建国后曾任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很紧张,尽管他知道这一带还没有发现敌人,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必须把所有的万一都消灭在爆发之前。

终于走到了天亮,车停了。

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子叫刘家渠,位于延川县永坪镇的西南。

这里是毛泽东离开延安后的第一站,离延安并不远,由于没有了黑夜的掩护,无论如何不能再走了。

天一亮,胡宗南一定会派飞机寻找撤出延安的毛泽东。

车停稳后,毛泽东从车上下来,不慌不忙地四处张望。

田野依旧,风光不再。

毛泽东感叹着,慢慢走进为他准备的一孔土窑。

骑兵连战士武象廷望着毛泽东高大的背影,心中仍像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激动。

毛泽东已经54岁了,虽然经过了一夜的颠簸,却看不出疲劳,依然精神十足。

武象廷看见毛泽东安全地走进窑洞,正准备把马送到牲口圈去,突然听见一阵由远而近的嗡嗡声,敌一架小型侦察机出现在眼前。

这时,骑兵连的马都已经藏进老乡腾空的牲口圈里,但汽车还没来得及伪装。

战士们迅速从汽车上往下搬毛泽东的行李,扛玉米秆伪装汽车。

对于轰炸,战士们已经经验丰富了,紧张是紧张,但一切都有条不紊。

敌小型侦察机试探性扫射时,战士们已用玉米秆把汽车围了起来,好像一个大粮垛。

小型侦察机扫射一阵后,向东飞去。

战士们知道敌机不会善罢甘休,乘它掉头之际,赶紧伪装。

刚弄好,敌机又过来了,不断地对伪装起来的汽车进行火力侦察。

最后,敌机停止了扫射,得意地摆摆机翼飞走了。

警卫战士争先恐后地向汽车跑去,七手八脚把玉米秆扒开。

司机周西林熟练地检查了一番,说放心吧,主席的汽车破坏不大,除了挡风玻璃被打碎外,还打坏了一个前轱辘,其他的机器、油箱全都完好。

车上还有一个备用轮胎,换上就能照样跑。

天黑后,毛泽东坐汽车经永坪镇向东南方向的延川驶去,擦着延川县城北开进了清涧县城。

再往前,就是羊肠小道了,吉普车留在了这座石板铺路的县城。

从此,在转战陕北的征途中,毛泽东的大多行军是与一根枣木棍子为伴,当然,还有一匹乌红马。

给毛泽东选马的事情,警卫战士蒋秦峰记得很清楚:

毛泽东不坐车了,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说要从骑兵连选匹好马。

骑兵连听说毛泽东要马,都争着要送自己的马。

参谋长古远兴把骑兵连认为比较好的马都试了一遍,最后还是相中了连长陈祖江的乌红马。

古远兴和陈祖江一起带着乌红马到了毛泽东的住地。

叶子龙把马从头到尾仔细看过后,又详细地问了一下马的脾气,然后才对毛泽东说,主席,骑兵连把他们最好的马送来了。

毛泽东说,好马还是留给他们侦察用,我随便一匹马就行了。

陈祖江把马交给了毛泽东的饲养员,然后拍拍马的脖子说,老战友啊,你真幸福,到了毛主席身边你可要好好干啊。

下午6点,部队出发,乌红马已经搭上了皮鞍子,马头上用红布扎着两条小辫子,油光发亮,圆滚滚地扭着。

毛泽东骑上乌红马,平稳地坐在上面。

有一张历史照片,毛泽东骑在一匹看样子特别老实的马上,风尘仆仆地走着。

后来山路越来越陡,不能骑马了,中央警备团给毛泽东准备了担架,但毛泽东一次也没有坐。

毛泽东说,你们走路已经很疲劳了,怎么还抬我?

我有马骑就很不错了。

他走累了,就拄着棍走。

几千里山路就在毛泽东的“三条腿”下趟出来了。

在枣林沟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分为前委、工委。

攻打蟠龙,毛泽东一箭三雕

1947年3月29日晚,在清涧的枣林沟,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行动。

会议决定,中央分成前委、工委。

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刘少奇、朱德和董必武率中央工委去华北。

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中央后委,由叶剑英和杨尚昆负责,在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

在会上,周恩来和朱德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一定要他到黄河以东去,要不然就从其他战场再调些部队来。

毛泽东不同意,说陕北地方小,再调部队,老百姓负担不了。

为了便于行动,前委的工作班子要小而精。

他不能走,党中央也不能走,一定要与陕北人民共存亡。

毛泽东说,敌人赶我走我也不走,要走我自己走。

他分析过蒋介石指使胡宗南进攻延安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央机关以及西北野战军的主力赶过黄河,他们就可以把整个西北连成一片,然后再追过黄河,把晋西北解决,再解决华北。

根据这样一个分析,党中央作了一个决定,必须用坚决的战斗精神,保卫陕甘宁边区,党中央留在这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此时的中央机关,按军事编制成立了直属队司令部,称为三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治委员,叶子龙任参谋长,汪东兴任副参谋长,廖志高任政治部主任。

除了精干的司、政、后机关外,下辖四个大队。

直属大队包括作战、机要、行政、警卫几部分,由汪东兴负责。

第一大队是电台大队,先由黎东汉后由崔伦负责。

第二大队是侦察情报大队,由胡备文负责。

第四大队是新华社,由范长江负责。

此外就是中央警备团的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了。

由于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出任了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委,无暇顾及总部的工作,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实际上成了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主要助手,许多军事问题,都由周恩来亲自组织落实。

当年参加作战组的张清化(后来是总参作战部的负责人)回忆说,那时我们作战组在周副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后委和有关前线发来的大量电报,负责综合掌握全国范围的敌情,汇集通报我军作战经过、战果、经验教训,统计解放区面积、人口,并承办中央前委首长交办的其他事宜。

毛主席在周副主席的协助下,根据各方面报告的敌情,很快作出正确判断,定下决心,发出战略或战役的指示。

4月中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已经一个多月了。

从军用地图上标出的行军路线看,忽东忽西,连成一个巨大的“8”字形。

此时,行军路线静止在靖边县的王家湾(今属安塞县)。

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坐落在山沟的西半坡上,地势很好。

坡底有一条小河,没雨时,河水细如鸡肠。

沿着小河,是唯一的一条与外界相通的小路。

在王家湾一住就是将近两个月。

这里腾出来的最好的房子是王老汉家的两间半窑洞,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都住在这里。

毛泽东住里面一间,放一张破烂的柳木小桌,窑洞里就没有转身的空地了。

周恩来住在外间迎门的土炕上,随便找了个树木墩子,垫上棉袄当凳子,然后就趴在锅台上批阅文件。

任弼时住在里面半间,连办公带睡觉。

这半间更小,进去就是小土炕,连腰都伸不直。

就是在这两间半破窑洞里,在如豆的油灯下,毛泽东发出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的指示电,并相继指挥了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

这时,虽然有了青化砭大捷,但是,陕北战场上的形势仍然是敌强我弱,十分紧张,离根本扭转还有相当距离。

毛泽东认为,敌人现在已相当疲劳,但尚未十分疲劳;

敌粮已相当困难,但尚未极端困难。

目前敌人的方针是不顾疲劳粮缺,要将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

我们的方针是继续过去的办法,同敌人在现地区再周旋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于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

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

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的必由之路。

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可能最后获胜的。

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5月30日,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评论,题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毛泽东说,蒋介石的军队,无论在哪个战场,都打了败仗。

他认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他号召人民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羊马河战役后,狗急跳墙的胡宗南依然不承认失败,无头苍蝇一般地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

彭德怀请示毛泽东关于打蟠龙的设想,毛泽东复电批准。

这样,一来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二来可以为我军的战略行动筹集到粮草。

蟠龙这个大仓库就是胡宗南为了实现蒋介石占领陕北这个战略目标而特设的前方补给基地,里面储备着大量的粮食物资。

陕北地广人稀,粮食极困难,所以,蟠龙就显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要了。

当然,胡宗南也知道这一点。

蟠龙镇外依托群山构筑了由明暗堡群、深沟宽壕以及多层障碍物组成的坚固防御阵地,对于既无重武器又无攻坚经验的西北野战军来说,要攻下重兵把守的蟠龙是很困难的。

毛泽东指示西北野战军,派一个旅在清涧县周围公开活动,让敌人误以为西北野战军主力要逃过黄河,或者与他决战,把敌人引诱出来。

然后西北野战军以少量兵力边走边打,作为诱饵,把敌人钓出蟠龙这个坚固的城堡,争取在蟠龙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果然,敌人从空中、地面都侦察到绥德、米脂以东的黄河渡口集中了大量的船只,而西北野战军的主力正呈多路状态向绥德地区集结,并且已经开始东渡黄河。

蒋介石果然上了当,即令胡宗南迅速以主力北上,令榆林的第二十二军南下配合,企图南北夹击,将西北野战军消灭在佳县一带,退一步也要将其赶过黄河。

胡宗南主力北上之后,蟠龙只剩下一个旅部和一个团的兵力。

这正中了毛泽东的下怀。

打下蟠龙是一箭三雕的事,不仅可以给我们大量的粮秣,造成敌人后方供应困难,还可以锻炼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

正当胡宗南的九个半旅往北开进,占领空城绥德的时候,西北野战军于5月2日深夜向兵力空虚的蟠龙发动了突然袭击。

经过两天两夜的殊死战斗,全歼蟠龙城内的6700多敌人,缴获崭新的军服大约有4万套,以及6门山炮和大量武器,上千匹的骡马,还有金子般宝贵的1万多袋白面。

战士们躺在鼓鼓的白面袋上打滚,尽情地笑啊笑啊,说我们终于有粮食了。

当时,新华社的同志为蟠龙大捷作了一首打油诗:

“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

官兵六万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

”这首打油诗立即在陕北军民中传开了,不管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几乎人人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三战三捷祝捷大会搞得很隆重。

直到毛泽东离开很久,房东王老汉才知道住在他家的就是毛泽东

蟠龙大捷后,胡宗南的元气大伤,粮弹告罄,人马疲惫,早已没有了占领延安时的狂妄,只好就地休整。

蟠龙胜仗后,西北野战军计划在安塞地区休整10天,彭德怀来电报请示庆祝大捷的事情,同时询问中央前委的生活,一定要送一些面粉和衣物。

任弼时拿着电报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后说,胜仗是西北野战军打的,他们打得精彩,打得辛苦,应该好好庆祝庆祝,就由你去作一个宣传吧。

至于那些物资,是他们再战的补充,把战利品发给战士们吧,让他们吃好穿好。

我们的生活不困难,比战士们好得多,千万不要送什么东西来。

代我们谢谢西北野战军,谢谢彭总,谢谢战士们。

任弼时按这个意思给彭德怀发了回电。

5月14日下午,天空晴朗,边区军民在安塞县真武洞召开了三战三捷祝捷大会。

本来大会要下午开的,没想到敌机也来凑热闹,投了炸弹。

所以,先不开会,直到掌灯时分,才正式开始。

部队是下午5点到达真武洞的,先分散隐藏在会场周围的山沟和树林里,天黑以后才进入会场。

周恩来带上几个警卫员以及护送的骑兵,在5月13日从靖边县王家湾风尘仆仆赶到了真武洞,代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专程向西北军民表示祝贺。

数万军民蜂拥进会场后,灯笼、标语、锦旗和慰问品挤满了闪闪烁烁的露天会场。

刚换了主人的大炮鸣放了7响。

隆隆的炮声中,周恩来由彭德怀陪同来到会场。

彭德怀主持祝捷大会。

他用粗犷的大嗓门宣布:

刚从晋西北返回陕北的周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来参加大会了。

下面由周副主席讲话。

周恩来笑着说,同志们,老乡们,首先让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英勇的西北野战兵团和边区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三战三捷,祝贺你们今后再打大胜仗,彻底扭转陕北的战争局势。

会场上立刻沸腾起来,口号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周恩来最后说:

我告诉大家,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天也没有离开陕北。

毛主席在陕北亲自指挥了羊马河和蟠龙战役,他要和边区军民一起奋战,与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一天不消灭胡宗南,毛主席一天不离开陕北。

那时,没有什么扩音设备,离主席台稍远一点的地方根本听不清台上的声音,但人们迅速口耳相传:

毛主席还在陕北!

毛主席还在陕北啊!

三战三捷后,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空,毛泽东依然住在王家湾。

他亲自指示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廖志高,要干部、战士做好群众工作,帮助老乡生产。

那时,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外出散步,一走就是十几里,这是在有意识地进行适应行军的锻炼。

他知道恶仗还在后头,还会有很多次的急行军,必须强化自己的身体。

但是,由于这里距瓦窑堡只有70余里地,经常有敌探出来活动。

因为农忙,毛泽东只让一两个人跟他。

警卫排长阎长林不放心,暗暗地派了几个人,先去前面探路。

有一次让毛泽东发现了:

那边山上是不是你们的人呀?

阎长林一下子怔了,不好编瞎话,犹豫了一会儿,说,我怕……毛泽东紧接着说:

怕什么呢?

敌人目前不会到这里来的。

武装来不了,便衣也不好来,我们有老百姓嘛!

现在农活忙,你们不多派几个人去帮助老乡生产,都跟着我做什么呢?

警卫员谁也没有说话。

毛泽东又说,要相信群众。

敌人头上虽没写字,可是,一有坏人,老百姓马上就会发觉的,用不着我们动手,老乡就会把他捉来。

你们应该多做群众工作。

说到这里,毛泽东特意看了阎长林一眼,问,你听说过我们机关的几多吗?

阎长林说,老百姓说我们背盒子枪的多,骑马的多,电线多,手电多,驮骡多。

毛泽东微笑着说,这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特点呀!

可见老百姓是很有分析能力的,恐怕我们的同志还不知道这个特点呢!

不过,我们要告诉群众,注意保密。

如果敌人得到这样的消息,我们就住不长了。

天气渐渐闷热起来,警卫员在门外用树枝搭了个凉棚。

每天,毛泽东都要搬个小凳子,在凉棚里坐一坐。

这天下午,刚打开干电池收音机,就传来了新华广播电台真武洞祝捷大会的消息。

毛泽东站起来走了几步,很兴奋,赞扬女播音员播得好。

房东王老汉走过来,一下子被能发出动人声音的方匣子惊住了。

他半弯着腰,双手扶着膝盖,前后左右看了个仔细,半天才说:

这是个什么东西,里头有人?

周围的人哄然大笑。

毛泽东说,你们不要笑,谁知道这个原理,给老大爷讲一讲嘛。

在当时,收音机是个稀罕物,警卫员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毛泽东搬了个小木凳,请王老汉坐下,跟他聊收音机是怎么回事。

王老汉惊叹道,哎呀,这里真有大学问。

今天我也算开了眼,长了见识,要不然,哪怕在路上摔了个跟头,拾这么个玩意回来,兴许还砸了烧火呢。

大家又哄然笑了起来。

毛泽东也笑了:

好了,你以后拾到这东西可别砸了烧火。

王老汉连连说,不能烧,不能烧,留着还能听咱毛主席说话呢。

王老汉只知道面前这位和蔼的首长姓李,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

以后,他见了警卫员还总要宣扬几句:

你们知道吗?

咱毛主席还在陕北。

直到毛泽东离开王家湾很久,王老汉才知道住在他家的就是毛泽东。

但是有人看过毛泽东的像片,再加上毛泽东在王家湾住的时间较长,他们就认出了毛泽东。

警卫科科长刘坚夫就碰上了这么一位农民。

那位农民往毛泽东住的窑洞里张望,看见刘坚夫过来,就问他:

老刘,那人是谁呀?

那是李得胜,刘坚夫回答说。

那位农民哈哈一笑,说,是的,是的。

刘坚夫知道他认出了毛泽东。

但那位农民听刘坚夫这么一说,立刻就明白在如此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这是需要严加保密的事,就紧闭住两片厚厚的嘴唇再也不说一句话了。

毛泽东对情报工作很重视,他说,不三不四的情报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撤离王家湾,毛泽东坚持要看见敌人再走

召开真武洞祝捷大会就是为了公开宣传,鼓一鼓陕北军民的士气,杀一杀敌人的威风。

没几天,毛泽东在王家湾的情报就被胡宗南获悉,他多次派飞机在王家湾一带进行空中侦察,下令刘戡率四个半旅向小小的王家湾一带进攻。

很快,气势汹汹的敌先头部队开进到寺湾,这里距离王家湾仅仅一山之隔。

这一下,王家湾紧张了。

王家湾附近没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西北野战军主力打到陇东的庆阳、环县一带去了,距此有七八百里,附近只有一些零星的游击队。

形势危如累卵,生死攸关。

在那两间半窑洞里,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点了整整一夜小油灯,商量怎么办。

周恩来和任弼时都劝毛泽东走,因为侦察不明,毛泽东不走。

原警卫科科长刘坚夫回忆,早上站岗的哨兵发现敌人在调动马匹,说明有行动,急急忙忙回来报告。

毛泽东问,敌人向哪个方向?

怎么行动?

一具体,哨兵回答不上来了。

毛泽东非常生气:

敌人从哪一条路上走,你也没弄清,报告给我有什么用?

这情况不完全,不准确。

毛泽东叫再侦察。

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解释,放哨那么远,敌人有行动,不敢近了;

侦察都是便衣,要让抓住一问,毛主席在哪儿就暴露了。

毛泽东一听更生气了,说不要怕,就告诉他,要是敌人抓住,就告诉敌人毛泽东在这里呢。

毛泽东为搞清情报下了很大的决心,他强调情报很重要,要准确,不三不四的情报不行,容易出现判断错误。

也正因为情报弄得很准,毛泽东在陕北周旋胆子才很大,而敌人是瞎子,毛泽东在他们身边也不知道。

所以,毛泽东从军事上说隔一个山头就是一个世界。

一直等到黄昏,边区政府才送来了准确的情报。

自从撤出延安后,毛泽东的休息就不规律,这时他正在睡觉。

所以,周恩来和任弼时、陆定一商量,紧急决定马上分头通知王家湾的老乡向山里疏散,部队除带必要的东西外,其余的物品就地掩埋。

在老乡撤退的同时,也准备向王家湾以东方向转移。

毛泽东起床后,听了他们的报告,说不能向东去,敌人就是想让我们向东,他在东边的大川里设下圈套,想两面夹击我们。

敌人的企图很明显:

第一,要把我们消灭在这里;

第二,要把我们赶过黄河;

第三,要把我们赶到沙漠里去饿死。

毛泽东说,但是我们坚决不让敌人消灭,也坚决不过黄河,看来我们只有走敌人给我们安排的第三条路了。

胡宗南打算利用马鸿逵的部队来合击我们,但是,马鸿逵会不会听他的话很难说。

我们就利用马的地方主义去闯一闯沙漠。

天下的路多得很,你胡宗南想让我们往东,我们偏偏往西;

敌人向北,我们就向南;

敌来我走,敌人走了我们就住下来。

我们一定要在陕北坚持下去,拖也要把胡宗南拖垮。

谁消灭谁,还得走着瞧。

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大家都认为毛泽东的分析是对的。

马上派罗青长骑马去把已经出发的部队追回来,让他们西去。

这时敌人已经很近了,周恩来劝毛泽东赶快走。

毛泽东依然如平常一样抽着烟,踱着步,从容地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

过了一会儿,他说,咱们在王家湾住了这么长时间,敌人来了,我们却偷偷走了,这怎么对得起王家湾的老百姓?

我要看见敌人再走。

周恩来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对策。

汪东兴说,既然主席要看见敌人再走,不让他看恐怕是不可能的。

那么,能不能找个人替他去看?

任弼时说,这是个好主意,可以试试。

他对毛泽东说,主席,有这么一个建议,你看行不行,可不可以派一个同志替你来看敌人?

毛泽东说,是啊,看见了敌人,就要打。

打一下吧,可我们眼前没有战斗部队,中央警备团就这么一点点兵力,保护机关都不够,但是不打一下又不行。

尽力抽一点部队,又由谁带着指挥合适呢?

窑洞外的汪东兴听见毛泽东的话,立即说:

主席,我提个建议,你先走,我去领着跟敌人打一下,杀杀他们的威风。

毛泽东对汪东兴说,你敢留下吗?

汪东兴笑着说,怎么不敢?

只要主席下命令。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好,你要多少部队?

给你一个连吧。

汪东兴说,给我一个加强排吧。

毛泽东略微沉思一下说,好,给你留一部电台,随时联络。

毛泽东一行是6月8日晚离开王家湾向西走的。

汪东兴从警卫二连三排挑选了30名战士,由排长陈少先带领,每班一挺轻机枪,每人一支步枪、两颗手榴弹,子弹能带多少就带多少,个人的东西能扔就扔。

汪东兴和古远兴一起去勘察了地形,决定分成两个梯队,限9日早上8点以前挖好工事。

战斗是9点接的火。

步枪、机关枪一阵猛打,敌人一下子蒙了,以为撞上了大部队,迅速缩到沟外。

一会儿,飞机侦察来了,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

于是,第二次进攻又开始了。

毛泽东临走时对汪东兴交代:

接火后,不要走我们这条路,你必须向北边的榆林方向走,“包袱”丢了,再向西找我们。

为了多拖住敌人一段时间,让毛泽东他们走得更远一些,汪东兴命令用更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射击。

敌人的第二次进攻又被打了下去。

这时候,敌人的飞机来扫射,有一个战士的眼睛负了伤。

下午,下起了暴雨。

汪东兴和古远兴商量,这么大的雨,敌人难以行动,我们趁早撤出阵地。

毛泽东等冒雨爬上王家湾西边的山梁。

越走雨下得越大,路滑得几乎一步一个跟头。

翻过山梁,路更加泥泞不堪,一脚踏下去,鞋就拔不出来了。

此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窄窄一条路,下面是深沟,摔下去就不得了。

但毛泽东走得很稳,旁边的一个警卫员失了脚,还被他一把拉住。

队伍在9日夜间抵达一个叫小河村的村子。

小河村位于陕西和甘肃交界的沙漠边缘。

毛泽东一行从王家湾退出来后,先到了小河村,可过了预定的时间仍不见汪东兴他们,左等右等,没有一点儿消息。

这时又接到报告说,一股敌人穿过王家湾正朝这里扑来,离小河村也就十来里地了。

队伍在泥里水里又往前走了一段,却忽然停了下来,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

原来带路的老乡迷路了。

雨越下越大,顺脸流进脖子里。

阎长林心想,如果能搭个凉棚,让主席避避雨该多好,可周围连一棵树也没有。

不知谁出了个主意,几个人紧紧围成一个圆圈,把毛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