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095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同时激活β1受体,引起心脏活动加强

  D激活β2受体作用加强,引起通气过度

  E同时激活β3受体,引起脂肪代谢紊乱

  13对心绞痛伴有肺通气不畅的病人进行治疗,应选用

  A酚妥拉明B育亨宾C普萘洛尔 D阿提洛尔E丁氧胺

  14脑内多巴胺最主要的产生部位是

  A脊髓B低位脑干C中脑黑质D纹状体E边缘前脑

  15脑内多巴胺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A延髓B黑质C下丘脑D尾核E大脑皮层

  16激活后能使cAMP水平升高的多巴胺受体是

  AD1和D2受体BD3和D4受体CD3和D1受体

  DD2和D3受体ED4和D5受体

  17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

  A脊髓背角胶质区B低位脑干中缝核C中脑中央灰质

  D下丘脑弓状核E纹状体尾核

  18下列5-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可为突触前受体的是

  A5-HT1A受体B5-HT2B受体C5-HT3受体

  D5-HT4受体E5-HT5A受体

  19下列5-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属于离子通道型受体的是

  A5-HT1E受体B5-HT1F受体C5-HT3受体D5-HT6受体E5-HT7受体

  20下列关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广泛分布于脑内,但脊髓内没有分布

  B大部分促进代谢性通过增加cAMP而起作用

  D甘氨酸能结合NMDA受体而抑制其作用

  E所有受体结合后均使突触后膜出现EPSP

  21NMDA受体激活后,允许通过后膜的离子是

  ANa+,K+和Cl-,主要是Na+,K+ BK+,Cl-,Ca2+,主要是K+,Cl-

  CNa+,Cl-,Ca2+主要是Cl-,Ca2+ DNa+,K+,Ca2+主要是Na+,Ca2+

  ECl-,Ca2+,主要是Cl-

  22AMPA受体激活时,允许通过突触后膜的离子是

  ANa+,Cl-,主要是Na+BK+,Cl-主要是K+

  CCl-,Ca2+主要是Cl-DK+,Ca2+,主要是Ca2+ENa+,K+,主要是Na+

  23大多谷氨酸促代谢型受体激活后可使

  AcAMP升高,或IP3和DG降低BcAMP升高,或cGMP降低

  CcGMP升高,或IP3和DG降低DcAMP降低,或IP3和DG升高

  EcGMP降低,或IP3和DG升高

  24下列关于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脊髓内含量很高,而脑内含量很低BGABAA受体为促进代谢型受体

  CGABAA受体为离子型受体D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的形成

  E该递质受体系统受损时可引起震颤麻痹

  25 GABAB受体激活后

  A直接增加突触后膜的Na+电导 B直接增加突触后膜的K+电导

  C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Na+电导 D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K+电导

  E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Cl-电导

  1B2B3A4C5A6E7E8A9E10D11E12C13D14C15D16C17B18A19C20E21D22E23D24D25D

  01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投射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躯体为交叉投射,而头面部为同侧性投射

  B投射区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大小相同

  C躯体和面部内部均为倒置安排

  D肌肉牵张感觉在前,慢快感觉居中,关节等感觉在后

  E下肢在顶部,头面部居中,上肢在底部

  02下列关于视皮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右眼颞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至左枕叶皮层

  B左眼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至右枕叶皮层

  C视网膜的上半部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下缘

  D视网膜的下半部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上缘

  E视网膜的中央黄斑区的传入纤维投射至距状裂前部

  03截去猴的一个手指后,该被截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将

  A无任何变化,但从此被废用B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功能丧失

  C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取代D被邻近手指代表区蔓延过来而占据

  E转变为非特异感觉代表区

  04如果切除猴的大脑皮层的某个手指代表区,结果是

  A代表区不能再造,因而该手指将永久失去其感觉功能

  B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填补其空缺,并部分恢复其功能

  C原代表区由邻近手指代表区的神经元蔓延过来而占为已有

  D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原代表区的周围皮层

  E该手指的感觉投射移向感觉区以外的皮层联络区

  05各种躯体感觉的感知取决于

  A感受器的分布密度B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

  C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D参与传入神经元数目

  E大脑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

  06引起躯体各种感觉的强度决定于

  A感受器阈值的大小B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

  C特定的神经传入通路D传入通路中神经元换元的次数

  07下列有关触压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在皮肤上均匀分布,但敏感不同 B精细触压觉经脊髓丘脑束传导

  C粗略触压觉经后索传导 D两类触压觉的传入纤维均为Aβ类纤维

  E触压觉有助于躯体空间位置感觉的形成

  08皮肤触压感受器分布最密的部位是

  A头面部B躯干C四肢D手掌E手指尖

  09脊髓损伤时,下列哪一种感觉最不容易被完全阻断

  A触压觉B本体感觉C温度觉D痛觉E内脏感觉

  10病变较局限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出现节段性

  A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均消失或减退

  B痛觉,温度觉缺失或减退,触压觉仍保留

  C痛觉缺失或减退,温度觉触压觉保留

  D温度觉和触压觉缺失或减退,痛觉不变

  E触压觉缺失或减退,痛觉和温度觉仍保留

  11在痛觉传入通路中,调控痛觉信号的“闸门”位于

  A脊髓后索B脊髓后角C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

  D脑干网状结构E丘脑髓板内核群

  12内脏感觉主要是

  A触压觉B本体感觉C冷觉D热觉E痛觉

  13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是

  A尖锐的刺痛B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长C定位不明显

  D伴有情绪和心血管反应E对牵拉刺激不敏感

  14牵涉痛是指

  A患病内脏本身痛而引起相邻的内脏疼痛

  B患病内脏本身痛而引起远隔的内脏疼痛

  C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邻近体腔壁骨骼肌痉挛和疼痛

  D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起远隔的体腔表位疼痛

  E患病体表部位本身疼痛而引起远隔的内脏疼痛

  15关于牵涉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患病内脏周围区的痛觉敏感B体腔壁痛是牵涉痛的一种

  C牵涉痛的放射部位具有不确定性D所有内脏痛都有牵涉痛的表现

  E躯体深部痛也是牵涉痛的表现

  16以汇聚学说和易化学说解释牵涉痛的主要依据是

  A病区和放射部位源于相同的胚胎阶段和皮节

  B体表局部麻醉不能取消剧烈的牵涉痛

  C体表局部麻醉可取消轻微的牵涉痛

  D脊髓后角存在调控痛觉传入的“闸门”

  E感觉传入通路中存在辐射式和聚合式联系

  17下列有关皮层诱发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特异性感觉传导受刺激引起 B由非特异性感觉传导受刺激引起

  C主反应仅出现于皮层的某一局限部位 D主反应为一先负后正的电位变化

  E后发放为系列不规则电活动

  18记录皮层诱发电位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

  A诱发电位的波形特征B诱发电位的潜伏期

  C诱发电位与自发脑的关系D各种感觉投射的皮层定位

  E皮层与丘脑之间的反馈关系

  19人脑电图中α波最明显的部位是

  A额叶B颞叶C顶叶D枕叶E前脑顶部

  20成年人脑电图中α波存在于

  A安静闭目时出现阻断现象B糖皮质激素血浓度升高频率减慢

  C高血糖时频率减慢D发热时频率减慢 E动脉血PO2高时频率减慢

  21下列关于成年人脑电图安静时的主要波形变化,正确的描述是

  A婴儿枕叶常见高波频B幼儿一般为δ波

  C儿童期常见α波D儿童期脑电图逐渐加快

  E自青春期开始出现β波

  22脑电图形成主要是由于皮层表面

  A单个神经元顶树突同时产生多个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B单个神经元胞体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

  C大量神经元顶树突同步发生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D大量神经元胞体同时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的总和

  E大量神经元轴突同时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的总和

  23在自发脑电的形成中,大量皮层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依赖于皮层与下列哪一结构之间的交互关系

  A基底神经节B皮层小脑C丘脑感觉接替核

  D丘脑髓板内核群E脑干网状结构

  24与维持行为觉醒有关的神经元结构是

  A脑干网状结构乙酰胆碱递质系统B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

  C蓝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D黑质多巴胺系统 E脑干5-羟色氨系统

  25下列有关睡眠的表现,那一项为异相睡眠所特有

  A感觉功能减退B骨骼肌活动减弱C交感活动相对减弱

  D副交感活动相对加强E眼球快速运动等阵发性表现

  01D02B03D04D05E06B07E08E09A10B11B12E13C14D15E16A17A18D19D20E21D22D23D24D25E

 1甘氨酸

  A在脑内含量很高,而脊髓内含量很低B受体有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种

  C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  D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l-电导而产生IPSP

  E能与NMDA受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

  2甘氨酸受体的阻断剂是

  A4-羟基喹啉酸B氯胺酮C荷包牡丹碱 D士的宁E印防己毒素

  3下列有关神经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B贮存于轴突末梢的小囊泡中

  C常与经典的神经递质共存D作用于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类受体

  E释放后依靠末梢的重摄取而被消除

  4下列有关阿片肽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阿片肽包括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三类

  B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分别作用于μκδ受体

  Cμκδ受体激活后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D激活δ受体可降低突触后膜的K+电导

  Eμκδ受体激活可增加突触后膜的Ca2+电导

  5嘌呤类递质

  A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B主要包括腺苷,ATP和GTP

  C腺苷是中枢内一种抑制性调质D受体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

  E第二信使包括cAMP和cGMP

  6下列有关腺苷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种

  BA1受体激活后能增加IP3和DG浓度

  CA2A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AMP浓度

  DA2B受体激活后可降低cAMP浓度

  EA3受体激活后可降低IP3和DG浓度

  7有关与磷酸腺苷结合的嘌呤能受体,正确的是

  AP2Y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cAMP增加

  BP2U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cAMP减少

  CP2X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IP3和DG增加

  DP2Z受体可被ATP激活后能使IP3和DG减少

  EP2T受体可被ADP激活,且为一种离子通道

  8关于中枢内组胺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胺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脑和脊髓

  B组胺能纤维投射到中枢几乎所有部位

  C大多数H3受体为突触前受体且为离子通道

  DH1受体激活后可抑制磷酸酯酶C

  EH2受体激活后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9实现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A神经元兴奋B神经纤维传到冲动C突触传递 D反射E中枢整合

  10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指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B数量很多,但不是无限

  C一旦形成,形式较为固定D在长期种系中发生

  E建立须经大脑皮层的参与

  11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呼吸道粘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引起咳嗽

  B异物轻触眼角膜引起眨眼动作

  C叩击髌骨下方骨四头肌腱而引起小腿前伸

  D肢体受到伤害刺激时产生疼痛而回缩

  E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

  12下列有关丘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继机体所有的感觉传入纤维

  B对各种感觉传入信息无分析综合能力

  C与大脑皮层不构成反馈回路

  D是感知痛觉的最高中枢

  E痛觉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接替核有关

  13下列有关丘脑感觉接替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后外侧腹核接受头脑面部的感觉投射纤维

  B后内侧腹核接受躯干四肢的感觉投射纤维

  C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听觉投射纤维

  D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觉投射纤维

  E有部分纤维投射到丘脑的联络核

  14下列有关丘脑联络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前核,中央中核和后腹核等

  B仅接受来自丘脑内部的纤维

  C发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

  D协调多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

  E主要参与痛觉的传入和整合功能

  15下列有关丘脑髓板内核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发生上属于最新结构

  B直接接受经典感觉传导道第二级神经元的侧枝纤维投射

  C发出的纤维多次换元后弥撒性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

  D给予电刺激能激发大脑皮层感觉区神经元连续放电

  E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无关

  16下列各丘脑核团中,与痛觉的传导与整合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外侧腹核B丘脑前核C丘脑枕核 D髓板内核群E前腹核

  17关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指丘脑感觉接替核及其向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

  B感觉接替核在所有感觉传导通路中都是第三级神经元

  C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D主要与大脑皮层第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E主要作用在诱发大脑皮层小锥体细胞兴奋

  18下列哪一种感觉的传导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

  A触压觉B痛觉C视觉D听觉E嗅觉

  19关于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丘脑投向大脑皮层的所有纤维

  B自大脑皮层返回丘脑的纤维也归入此系统

  C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

  D主要与大脑皮层的第四层的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

  E电刺激该系统可引起皮层感觉区的连续放电

  20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的感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    D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神经冲动

  E抑制丘脑和大脑皮层之间的反馈活动

  21非特异性投射不引起特异性感觉的原因是

  A接受感觉传导路的侧枝联系B与丘脑第二类细胞群无纤维联系

  C进入到脑皮层各层   D通路失去各特定感觉的专一性

  E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22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尾核B与丘脑联络核之间形成反馈联系

  C经丘脑髓板内核群接替后继续上行D属于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一部分

  E属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一部分

  2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具有以下哪一功能

  A形成模糊感觉B激发情绪反应C具有唤醒作用

  D维持身体平衡E增加肌紧张度

  24刺激动物中脑网状结构可使动物

  A出现类似睡眠现象,脑电呈同步化慢波 B被唤醒,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

  C出现类似睡眠现象,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 D被唤醒,脑电呈同步化慢波

  E保持原来睡眠或觉醒状态,脑电无明显变化

  25切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动物将

  A出现脊休克现象B出现去大脑僵直 C出现站立不稳的表现

  D处于持久昏睡状态 E发生运动共济失调

  1D2D3C4C5C6C7E8B9D10E11E12E13E14D15C16D17C18E19C20B21D22C23C24B25D

  01下列有关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叶蚓部具有易化肌紧张的作用

  B前叶两侧具有抑制剂紧张的作用

  C易化区和抑制区在前叶均呈正立式空间分布

  D进化过程中,前叶的易化作用逐渐占主导地位

  E后叶中间带也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

  02小脑损伤后出现小脑共济失调,可初步断定为受损部位是

  A绒球小节叶B前叶蚓部C前叶两侧部

  D后叶中间带区E后叶外侧区

  03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小脑后叶中间带区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

  A肌张力降低B腱反射增强C静止性震颤

  D意向性震颤E位置性震颤

  04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本体感觉B协调随意运动C启动精巧运动

  D执行精巧运动E参与编写运动程序

  05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瞳孔缩小B膀胱逼尿肌收缩C唾液腺分泌粘稠唾液

  D胃肠括约肌舒张E有孕子宫舒张

  06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瞳孔散大B汗腺分泌C胰岛素分泌

  D糖元分解加强E骨骼肌血管舒张

  07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

  A内脏器官均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

  B对效应器的支配具有紧张作用

  C活动度的高低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

  D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局限

  E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08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脊髓B延髓C中脑D下丘脑E大脑皮层

  09下丘脑是皮层下

  A重要的感觉中枢B重要的运动中枢C较高级的交感中枢

  D较高级的副交感中枢E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10日周期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位于

  A下丘脑前核B视上核C下丘脑外侧核D视交叉上核E弓状核

  11下丘脑内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

  A视前区B腹内侧核C背内侧核D外侧区E视旁核

  12中枢内奖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通路是

  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B杏仁核-终纹-下丘脑P物质递质通路

  C下丘脑-中脑中央灰质谷氨酸递质通路

  D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递质通路

  E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递质通路

  13激活中枢内奖赏和惩罚系统的生理意义在于

  A产生发怒和恐惧的心理B产生愉悦和痛苦情绪

  C调节情绪生理反应D激发和抑制产生行为的动机

  E调节生理活动的稳态

  14谈论美味佳肴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B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E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活动

  15关于人类记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级记忆三个阶段

  B第一,第二级记忆均为短暂记忆

  C第一级记忆的保留时间不超过1秒钟

  D第二级记忆的形成与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E第三级记忆的形成与建立新突触有关

  16关于遗忘的描述,正确的是

  A意味着记忆痕迹的消失B有生理性遗忘,也有病理性遗忘

  C遗忘的发生规律是先慢后快D逆行性遗忘多见酒精中毒

  E顺兴性遗忘多见于脑震荡

  17联系大脑两侧半脑功能的神经纤维是

  A网状结构B旁锥体系C边缘系统

  D纹状体E胼胝体

  18病人看不清文字含义,而其他功能健全,视觉也正常,其语言中枢损伤部位位于

  A中央前回底部前方B中央后回底部C额中央后部

  D颞上回后部E顶下小叶的角回

  19病人听不懂别人说话,而其他功能健全,视觉也无障碍,其语言中枢损伤部位位于

  A布洛卡三角区B额中回后部C颞极D颞上回后部E视皮层前方

  20病人不会书写,而其他功能健全,手部其他运动也无障碍,其语言中枢损伤部位位于

  A额下回后1/3处B额中回后部C颞上回后部

  D中央前回底部前方E顶下小叶

  21病人不会说话,而其他语言功能健全,发音器官也无障碍,其语言中枢损伤部位位于

  ABroca区BWernicke区C额中回后部D颞上回后部E角回

  22关于大脑皮层功能一侧优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右侧半球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