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分析其原因:
1、从国家政策来看,近年来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尤其是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陈村镇受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山区农民的耕地全部退耕后,每亩每年只能领取到150多元的退耕补助款,而现有的大部分林木没有成材,还很难给他们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用以维持生计的土地,同时也无法得到国家给与的每亩每年两季100多元的粮食直接补贴,与山下粮农相比,退耕还林没有使山区农民真正受益。
2、从周边环境看,涑水河源头的两峪水库限制了山区的经济发展。
70年代,全县大搞水利工程,无偿占用了山区农民群众的大量耕地,村民们不讲条件,积极主动为水库建设出资出力,他们曾经为绛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
可是,山区五村都分别位于陈村峪、紫家峪两大库区上游,两大水库每年几百万立方的蓄水全部灌溉了山下十几个行政村的几万亩耕地,而山区5村没有任何受益。
此外,为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山区各村无法使用爆破技术拓宽和修建农村公路,导致出山的农村公路坡陡弯急,一方面使较大型载货车辆无法通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山区人民群众的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3、从生存条件看,陈村镇山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农民增收极度困难。
目前,国家实行封山禁牧政策给山区农牧民亮起了红灯,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依靠放牧挣钱,这基本上断了他们的生存后路,他们只有依靠外出打工、上山采药等办法挣钱维持生计,此外,再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与山下平垣地带的农民收入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另外,国家的各种惠农支农政策也没能使他们真正增收,政府投资的农村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公益设施人均维护成本和因交通不便带来的上学、就医、买卖等其它费用都相对较高,山区居民无力承担。
在我镇,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显突出,这也逐渐成为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关心关注和急需破解的难题。
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发现把山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列入陈村镇特色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改变山区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从山上山下两部分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为农民群众找到增收渠道,为其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
陈村镇地处省级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又是绛县县城六万余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这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发展经济的速度和方式,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上项目,不能盲目依靠发展工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养农”之路。
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陈村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了发展适合本镇产业实际的以商贸、旅游、餐饮、现代服务和高效特色农业等低碳、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
此项工程是陈村镇历届党委、政府筹划多年、准备多时、决心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
是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山区及靠山区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工程;
是加快陈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又一项招商强镇工程;
是加快建设绛县后花园——涑源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新兴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保护中条山林区9万余亩林地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
是认真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库区移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以及维护林区、库区人民核心利益的最佳结合和有效途径。
二、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
陈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涑源北路、移民新区、高效农业区、千亩休闲型苗木基地、大型养殖园区、涑源峡谷漂流、莲花池旅游度假村、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八大重点工程,总投资2.289亿元,拟用6年时间完成。
2014年要实施的重点工程主要是涑源北路建设和山区居民整体搬迁一期工程,同时做好其它项目的项目规划、可行性论证和招商引资工作。
1、涑源北路建设项目。
涑源北路从中科晶电门口经五厂直通华信大道,全长2.87公里,按准一级公路设计,街路合一,总投资790万元。
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北沟填方、管涵、人行道铺装、绿化美化、路灯安装、给排水等工程项目,计划在2014年10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工程项目资金通过“社会力量捐一点,企业单位出一点,政府部门挤一点,工程立项跑一点,一事一议摊一点,房产开发补一点”的办法筹集。
邀集城建、交通部门帮助规划设计,并聘请具备相应质资的单位承担工程监理。
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2、山区移民搬迁工程。
按沿街商住房区和集中安置区两部分设计,总投资3000万元(商住房300间,投资1800万元,安置区150套,投资1200万元)。
商业房为商住一体考虑,沿涑源北路两旁建设,间宽3.5米,进深10米,上下两层,每间附带同间宽,长5米的小院,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移民集中居住区按照陈村镇特色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住房建设为山区居民的经济、适用、方便考虑,分别建成两间两层,三间两层的独院,街道、广场、照明、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全部配套。
新区的选址初步确定在陈村镇涑源北路两侧的陈村、东荆下、东荆上三村地域内的规划区内。
具体位置由镇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后与三村干部群众商议。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新区居民的住房财产化和商品化,让他们不仅有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也可以使他们的住房成为私人全权商品化财产,拥有更高的增值空间,扩大他们投资意识。
同时,随着各农业生产项目的实施,还为陈村镇广大农民提供自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增收渠道,使他们在新区真正留得下稳得住。
3、高效农业园区、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养殖园区项目。
这三大产业项目是结合本镇人口分散、增收渠道不畅、区位特殊、资源丰富、产业受限、土地紧张的实际提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拓宽我镇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全镇经济发展后劲的新兴优势产业。
500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
以种植反季节水果、蔬菜和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为主,以高效、设施、现代农业为特色。
经过协商,公司大块承租农民的土地,出资建成反季节果蔬区和高效高产农业区,然后分块返租给农民种植,公司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负责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培训,各农户把收获的农产品交给公司统一出售,公司外运销售到全国各大市场,同时为公司制定最低保护价,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以经营批发北方干鲜果、蔬菜和中条山土特产为主,采用冷藏、包装、快运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发展成较具影响力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大型养殖园区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
以山西海王养殖育种公司的先进管理和养殖技术为依托,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城镇外转地区建设大型养殖场,返租给养殖户分散饲养,公司为饲养户有偿提供技术和种苗服务,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对接公司,内联饲养户,统一定价,统一销售,集中管理,公司、合作社、饲养户三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莲花池旅游度假村、涑源峡谷漂流、生态休闲型苗木基地项目。
这三大项目建设工程是陈村镇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做深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三大项目的可研工作。
莲花池旅游度假村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
该项目区拟建于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中心区域,根据现有的地理地形状况、景点分布和交通条件,并结合专家意见,将景区分为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两大类进行开发。
自然生态类包括原始森林、中药材标本园、野生动物观赏园、梅花鹿天然养殖场、牛马羊大型牧场等;
人工种植类主要是分片规模种植,主要种植适于本地生长的既经济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初步设计有:
花鸟虫鱼观赏园、大型绿化苗圃、名木古树认养园、各种果园、竹林等,努力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到头有果吃。
人文景观类:
完善和扩大财神庙建设,开办佛教学院,开发涑水源泉,建设大型浴场、攀岩、竞技、狩猎、沙滩摩托、赛马、射箭、水上运动、江南水乡等项目。
涑源峡谷野外漂流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兴旅游项目,从各地已经开发出来的漂流项目看,三年基本都能收回全部投资。
从陈村峪三岔河到陈村峪水库近五公里的河道,水量充足,青山环绕,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远离污染,是建设漂流项目的理想区域,我们计划多方吸纳资金,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集峡谷漂流、水上乐园、景点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浏览区,为我县旅游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1500亩生态休闲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9800万。
陈村镇多年来都有种植经营苗木的传统,在本镇有多家苗木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由此也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
苗木基地建设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重点项目,苗木基地建设与休闲型建设相结合,是升级苗木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增收渠道,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基地内建设有高、中档次宾馆、餐饮名吃城、度假购物中心、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并规划了一个占地200余亩的“晋南古文化博览园”,以晋南“古文化”为核心,以古民俗民宅居住文化为支撑,以陈村镇特有的山水休闲文化为补充,打造一个以旅游、休闲、体验、历史文化等为核心的创意集聚区;
陈村镇多年来都有种植经营苗木的传统,在本镇有多家苗木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由此也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
在基地内建设有高、中档次宾馆、餐饮名吃城、度假购物中心、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将苗木基地打造成具有休闲、旅游、购物等多功能的生活消费乐园。
在总体思路上,陈村镇将在未来五年内,以涑源北路建设工程为起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等绿色循环经济,不仅要让陈村镇11个村的9000多农村居民和3000多城镇居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也要提升陈村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对外总体形象。
三、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的准备情况
为认真做好陈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磋商研究,并多次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制定了详细的《陈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已提请陈村镇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得到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
为提高该项目的可操作性,我们认真筛选了一家信誉较好、业绩显著、实力雄厚、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作为合作方,与其签订了合作意向。
该合作单位主要是协助我镇做好涑源北路工程规划设计,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户参与农业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园区的劳务、生产和经营等项工作。
另外,我们还完成了陈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莲花池旅游度假村、涑源峡谷河流、休闲型苗木基地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部分招商工作正在进行,完成了涑源北路占地调整、地形勘测、工程设计等项工作。
各位领导,实施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不仅关系到我镇1万多名群众的现实利益,而且对全镇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全镇上下群情振奋,热情高涨,特色城镇化建设顺利起步,开局良好。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好特色城镇化建设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
如何做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如何做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城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特色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理念要更新
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城市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有亮点,出精品,是实施城市突破战略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前提。
特别是要搞好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比如政务区、商贸区、旅游区、居民区等,以实现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最经济配置、最优化利用,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又不断赋予城市以新的亮点和内涵。
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完善市区功能分工,建设一批理念超前、功能先进、融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做到和谐协调、居住舒适。
二、规划要科学
搞城镇建设,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有些城镇道路修得很好,却经常开挖,楼房建得很漂亮,设施却不配套,广场修得很大,利用率却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规划不科学。
在规划上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合理确定城镇的布局、功能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和衔接,保证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作为**市按区管理县之一,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打造环京津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方便舒适的新型生态卫星城的目标,准确定位,重新修订城市总编,融入到大**中心城市建设中,面向京津全面开放、主动融入、借力发展。
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的建设策略,以推动城镇化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带动作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特色要鲜明
城市建设要突出本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和品牌,避免简单刻板、“千城一面”。
特别要做到展示现代气息与挖掘历史底蕴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健全市场体系与搞好市政建设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与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服务当地和带动市区相结合,让城镇大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真正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
我们立足华北明珠白洋淀,结合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在打造绿化美化亮化城市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白洋淀水城,从2014年10月开始了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对现有水系进行还清和生态恢复,将河道两侧打造成极富水乡特色的滨河景观,青绿交映、水城一体,利用两年的时间“描绘”出一幅“渔舟泛绿波,清水绕城郭”的北国水乡风情小城画卷。
四、配套要完善
加强城市配套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目标,但现代城市还要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这就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县城缺乏区位优势、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大手笔、高标准进行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2014年,投资5亿多元万元进行路网建设,优化县城“五横四纵”的路网格局,增强城区与外围的沟通能力。
投资3162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加强城区环境治理;
投资4200万元进行地表水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谋划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的海华商贸城项目,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启动投资11亿元的湿地华城项目,包括住宅、五星级宾馆、酒店、超市等商业综合体83万平方米、公园50000平方米、湿地博物馆以及游泳馆,打造综合商业休闲区;
加快四城区改造工程,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谋划投资30亿元的白洋淀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高档旅游休闲项目,提升城市旅游品味。
五、体制要创新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
而资金是城市建设的“血液”,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投入
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
凡是能推向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
按照有偿使用、有偿服务的原则,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调整等管理运作机制,善于经营市政公用设施、品牌等城市资本,盘活、用好国有资产;
重视开发利用城市无形资产,搞好城市道路、广场冠名权及广告牌位的拍卖,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奋力拼搏,才能确保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来定位、来推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一定可以开创城镇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精神。
我认为,城镇化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目前,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历史任务,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契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重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发展也出现了上述问题。
因此城镇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壁垒,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与同企业的正式职工相比,农民工在工资、奖金、节假日、医疗和抚恤等社会保障方面总体上处于一种待遇十分低下和无保障的地位。
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将农民工完全排除在外。
同时,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难题。
二、失地农民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在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道路、住房、厂区等的建设。
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
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要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
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城市的农民工政策。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居民的迁徙自由,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为城乡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一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制度恢复其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使更多农民工成为“名正言顺”的城市人。
⑵要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应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发展情况和生活安置能力等各种具体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⑶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首要的内容,就是必须给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让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样的合法权益,享有平等参与各种竞
争的机会,如职业培训、子女受教育等权利。
⑷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进城就业。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
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虽然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但重中之重是强化产业支撑,实现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城镇化提供物质支撑。
新型工业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步入信息社会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尽早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而采取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
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
⑵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
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的看,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
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很难支撑农民在大中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以及现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
而小城镇和农村具有天然的联系,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载体,基础设施条件不高,对于农民进入的门槛,相对于大中城市要低得多。
⑶加快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为条件的,而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长期阻碍,导致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在城镇立足,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和消费群体的支撑,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紧密结合。
在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下大力气打破城市第三产业的行业垄断,加快改革步伐,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在用工制度上取消户籍限制和对外人员的限制,第三产业作为劳动力吸收器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培养城市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城镇化进程并不排除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失效时期和城镇化的初期,以及城镇化超常规发展时期,更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产业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构建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秩序,优化城镇化的组织架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