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022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文解释1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妖、矩”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冲”的不同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介、绍”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引导学生明白不能靠异想天开,幻想有宝葫芦之类的法宝帮助我们不劳而获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明白不能靠异想天开,幻想有宝葫芦之类的法宝帮助我们不劳而获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以前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预设: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些童话故事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和美好的追求。

2.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

我们熟悉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被称为“世界三大童话”。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2)理解题目:

《宝葫芦的秘密》是20世纪中国的民族童话精品之一,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3)介绍作者。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他还发表了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故事内容精彩,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要求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带进句子中多读几遍。

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或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3.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交流识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介绍妖怪规矩乖撵走怕烫溜走脚丫拽住幸福舔手向日葵

瘦长罢了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5)检查生字认读,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指导。

5.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6.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检查读的情况。

2.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归纳小结:

小学生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当他做事不顺利、不称心,或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就想有一个宝葫芦来帮助自己。

4.默读课文,弄清如下问题。

课件出示:

(1)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都是因为哪些事给王葆讲故事?

(3)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5.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评议。

明确:

(1)小学生王葆,爱幻想,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

(2)张三遇见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因为是个好孩子,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得到的宝葫芦是掘地掘出来的。

(3)怕冷不洗脚;为了给“我”剪脚指甲等。

(4)有了宝葫芦,就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

6.指名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段意。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概括写王葆的自我介绍及愿望。

第二部分(第5~16自然段):

主要写奶奶有事要求王葆干的时候,就给他讲一个有关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

主要写奶奶讲的故事对王葆的影响很大,使得王葆也想要一个宝葫芦。

第四部分(第19~21自然段):

写王葆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

7.指名分段再读课文,体会王葆的心理变化。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工整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课后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研读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了解一下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3.自由读文,边读边作批注,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在组内提出来。

二、精讲点拨,探究“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

奶奶为什么要给王葆讲故事?

都讲了哪些故事?

这些故事对王葆有哪些影响?

(1)小组交流,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奶奶每次要求王葆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给“我”讲故事。

故事的内容都与宝葫芦有关。

在王葆的成长过程中,奶奶的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影响着他,当他知道故事里的人们得到宝葫芦以后,都会梦想成真,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让王葆产生了想法: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

我该要些什么?

2.指名读第16~18自然段。

理解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出示):

①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感悟“幸福极了”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②后来呢?

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全都”说明了什么?

③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

我该要些什么?

”(王葆为什么会联系到自己呢?

(1)同桌交流,指名答。

(2)师生交流,评议。

(3)教师小结:

由于奶奶常年灌输“宝葫芦的故事”,让王葆感到这个宝葫芦有些神通广大,要什么有什么,令他既惊又喜,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如果有了宝葫芦,该怎么办,该要些什么。

3.再读第16~18自然段,体会王葆为了得到宝葫芦,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体会。

(2)教师小结:

王葆由刚开始只是单纯地给奶奶提要求,立规矩——听奶奶讲故事,后来自己想要宝葫芦,说明宝葫芦的诱惑力对王葆而言,是很大的。

三、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1.教师:

那么,王葆得到这个宝葫芦了吗?

如果有了这个宝葫芦,他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继续学习第19~2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阅读提示:

①王葆在哪些情况下想得到宝葫芦?

画出相关的句子。

②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你会要什么?

④读了这个结尾,你想说些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得到宝葫芦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

因为有了宝葫芦,就可以省心了;宝葫芦能满足王葆所有的心愿,能让他心想事成。

但是,你想要这样的宝葫芦吗?

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靠异想天开、不劳而获,能得到幸福吗?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探究。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

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靠真才实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1.想一想,王葆最终依赖宝葫芦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

没有了宝葫芦他又该怎么办呢?

2.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同桌交流)

3.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翻开《宝葫芦的秘密》一书,宝葫芦就一定没有秘密了。

老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明白更多。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

2.继续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

26宝葫芦的秘密

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以奶奶的“故事”贯串全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明白“靠异想天开、不劳而获,是不能得到幸福的”这一道理。

不足之处:

解答“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你会要什么?

”问题时,学生们千头万绪,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的意图,再把学生拉入正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教学建议:

教师在备课时,要设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

不仅要把教材吃透,还要把学生会想到的问题作出预设。

精读引领课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吹牛大王历险记(节选)》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2.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并能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难点:

1.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2.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理清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奶奶给“我”洗脚,答应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我”也想有个宝葫芦)

2.组织小组交流。

3.归纳总结:

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体会原因

1.提出问题:

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预设一: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预设二: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

预设三:

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要什么有什么,帮助“我”做题,得到长得最好的向日葵,处理同学关系。

2.分析原因。

(1)引导学生思考:

默读17~21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试着分析原因,并填写表格。

想要的东西

原因

(2)班内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边交流边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注意读出那种盼望的语气)

“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教师点拨重点:

童话要大胆想象,但是想象要与现实巧妙地结合。

王葆想要的东西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原因无法实现。

(3)假如你是王葆,你还会因为哪些原因想得到宝葫芦,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与同伴交流。

①填写表格。

想要的东西

原因

②再读。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

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看看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前面写“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后面写出“我”有了宝葫芦后想要的东西)

③假如你就是王葆,按照这样的句式试着说说王葆还想要的东西和原因。

(三)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张三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宝葫芦;李四游到龙宫得到宝葫芦;王五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宝葫芦。

2.引发学生创编话题:

奶奶的故事带给“我”无限的向往。

那么,这中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选其中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

(提示:

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创编)

搭建支架,想象过程:

(以张三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为例)

(1)引导想象张三是在哪里见到神仙的。

(2)引导想象张三和神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故事。

(1)同学交流,相互评议:

哪些想象很有趣?

(2)集体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