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写何景,抒何情?
(2分)
(2)用浪线画出诗中两组对仗的句子并体会其精妙。
(3)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指出押的是什么韵(用汉语拼音表示)。
第二部分: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本文选自《》,作者是。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⑵念:
⑶寝:
⑷但: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7.加曲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二)
(甲)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啼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左氵右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农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手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乙)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8.甲乙两段文字都有对描写。
(1分)
9.请找出这两处原始森林的共同之处,并简略说明。
10.请找出作者笔下这两处原始森林的不同之处。
11.有人说,甲文重点写的是神木,有关原始森林的描写都是为描写“神木”作铺垫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谈谈你的看法。
12.甲文结尾处,重提“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有何作用?
(3分)
13.找一找甲乙两文在描写原始森林时用了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并简略说明。
(三)
冬雨
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
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
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楼外,雨小,雾大。
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
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
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
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
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雨更小了。
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
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
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
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羞.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
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4.“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针对“”而言。
15.本文依次从觉、觉、觉等方面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再分别写雨中的、和,充满了诗情画意。
(6分)
16.摘出第4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各一。
拟人句:
比喻句:
17.“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18.对加线句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每一个季节前都有一个形容词,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B.这里的春夏秋冬并非实指自然界的季节。
C、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对火热生活的向往。
D、冬天缩短,春天提前是事实;
夏天和秋天延长是想象,所以用“似乎”。
(四)
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
孔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智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
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
远读其,近读其,精读其,细读其,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
“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
“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
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
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
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
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
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呢?
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19、依次填入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
A、苍茫清秀奔放深沉
B、苍茫清幽豪放深沉
C、广漠清秀豪放深远
D、广漠清幽奔放深远
20、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1、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22、从全文来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
23、第三段中引用的孔子和孟子的话,极富哲理。
请分别在哲理句后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揭示哲理的句子。
(每句不超过15个字)(3分)
24、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的作用。
25、文章引述了诸多古代名家的诗文,请你写出下列诗句的作用及其生活的朝代。
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⑵“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写作:
(60分)
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作客”为题,写一篇文体字数不限的文章。
参考答案
1、略2、⑴这里有“精华”的意思。
⑵表约数。
⑶一起。
⑷像狗的牙齿一样。
3、
(1)描绘早春西湖的美景,抒发作者闲适得意的心情。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3)西、低、泥、蹄、堤。
4、略5、略
6、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7、蕴涵着贬谪的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欣喜、散步的悠闲等微妙复杂的感情。
8、原始森林的精彩。
9、①高大②浓密③幽静④少鸟雀
10、①甲是海洋性地区原始森林,乙是高原地区原始森林。
②甲森林中空气湿度很大,乙森林相对干燥些。
③乙森林中有许多小溪流,甲森林中未提及。
④甲森林中有标志性的“神本”,乙森林中没有。
11、是互为映衬的,如果硬要分出主次,我们认为文章重点应该看成是赞美原始森林,从某种意义上说“神本”是风光如画的原始森林中的一分子而已。
12、
(1)照应开头。
(2)用阿里山姑娘衬托阿山风光。
13、一是用精当的比喻。
二是用衬托的手法。
14、“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
15、听、视、触、雾、树木、人
16、略
17、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
18、D
19、B
20、揭示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
21、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22、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23、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
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
24、抒情;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25、⑴苏轼;
宋⑵郑板桥;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