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林木病理学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病理学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的有:
斑点、溃疡、腐烂等。
(3)枯萎:
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破坏而导致整株植物死亡或局部凋萎。
(4)畸形:
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枝、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5)流脂或流胶:
林木细胞被分解为树脂或树胶自树皮流出。
如流胶病、流脂病。
3、病症的类型
(1)粉霉状物:
在病部由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呈现出的各种颜色的粉状物或霉状物。
✓白色粉霉状物,如白粉病
✓黑色粉霉状物,如霉污病
✓其它颜色
(2)锈状物:
在病部由病原真菌形成的黄褐色或锈色而形状各异的物质。
✓多见于锈病
✓花朵状锈状物,如梨锈病,梨叶上
✓舌状锈状物,如松针锈病,针叶上
(3)膜状物或线状物:
在病部由病原真菌形成的灰色或紫褐色的膏药状物(即菌膜)或线状物(即菌束或菌索)。
✓菌膜如油茶、漆树等的膏药病;
✓菌索如板栗、漆树等的紫纹羽病病根上的菌索
(4)粒状物:
在病部由病原真菌形成的颗粒状的、菜籽状或团块状的物质(真菌的子实体)。
✓颜色各异,大小差异也很大。
(5)蕈体(伞状物及马蹄状物):
在病部由病原真菌产生的体形较大的伞状、马蹄状的繁殖体。
质地各异,有肉质、革质、木质等。
✓立木腐朽病产生革质、马蹄状的“老木菌”;
✓香菇、平菇则是肉质的伞状物。
(6)溢菌:
病部出现的脓状粘液性物质。
干后成为胶质的粒状或小块状物。
✓出现在细菌病中
✓溢脓又称菌脓、细菌溢、溢脓
✓细菌性病害在切开病部时往往可以见到菌脓溢出
(7)其它
四、林木病害的分类
1、以寄主的种类来划分:
●针叶树病害——松树病害、柏树病害……
●阔叶树病害——杨属病害、樟树病害……
2、以病原的种类来划分:
●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
分白粉病、锈病、炭疽病……
•细菌病、病毒病、寄生害……
●非侵染性病害
•缺素症、药害
3、以寄主受害部位来分:
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种实病害
4、以传播方式来分:
空气传播的病害、土壤传播的病害、种苗传播、机械传播、昆虫传播……
5、以寄主发育阶段来分:
苗期病害、幼林病害、成林病害、过熟林病害
6、以症状特点来分:
白粉病类、锈病类、煤污病类、发霉、斑点病类、炭疽病类、溃疡病类、腐烂病类、腐朽病类、流脂或流胶、花叶病类、肿瘤病类、丛枝病类、萎蔫病类、畸形等。
Chap.2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
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
⏹包括:
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近来有上升的趋势。
1、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没有病症;
●常为全株性,且成片发生;
●常与一定的特殊环境相联系;
●没有传染性;
●病后可以恢复;
●是许多侵染性病害的先驱。
2、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
一、温度不适引起的植物病害
⏹低温:
低温对植物的损害常见的是霜害和冻害。
⏹霜害:
指气温或地表温度下降到0℃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凝结成霜。
遭受霜害后,受害叶片呈水浸状,解冻后软化萎蔫,不久即脱落。
幼芽受害则变为黑色,花器呈水浸状,花瓣变色脱落。
树干甚至会破皮流胶。
⏹冻害:
指植物体温降至冰点以下,细胞原生质胶体凝固,细胞间隙结冰所引起的伤害。
冻害常将草本植物冻死,将一些木本植物树皮冻裂、引起枝枯等现象。
⏹高温:
引起灼伤。
如日灼引起的树皮开裂,产生愈伤组织。
发生在幼苗上,常引发茎腐病。
二、营养贫乏引起的植物病害(缺素症)
⏹缺氮:
植株矮小,分枝少,早熟;
叶稀疏,小而薄,色变淡或黄化,早落。
⏹缺磷:
植株矮小;
叶片初期变成深绿色,但灰暗无光泽,后渐呈紫色,早落。
常引起紫化病。
⏹缺钾:
叶片往往出现棕色斑点,发生不正常的皱纹,叶缘卷曲,最后焦枯,似或烧过的状态。
⏹缺铁:
植物叶片黄化或白化。
由缺铁引起黄化病先从幼叶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老叶。
⏹缺镁:
与缺铁相似,但从下部老叶先发病。
⏹缺锰:
褪绿。
症状常从新叶开始。
表观为叶肉失绿,呈枯黄或黄白色,或略带灰色;
叶脉仍呈绿色。
⏹缺钙:
病果果尖提早成熟、软化,继而凹陷溃烂。
三、土壤水分失调等引起的植物病害
⏹土壤缺水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组织中纤维细胞增加。
较剧烈的干旱常引起叶尖、叶缘或叶脉间组织枯黄或早期落叶、落花、落果。
⏹土壤中水分过多时,使植物根部呼吸困难,以致窒息而发生腐烂。
四、空气污染引起的植物病害
⏹污染源:
二氧化硫、酸雨、臭氧、粉尘等。
⏹症状:
普遍的表现为植株变色(如褪绿、黄化)。
⏹危害:
⏹二氧化硫:
针叶树易受害,受害针叶发黄或先端枯死,并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全叶枯死。
⏹酸雨:
危害严重,引起各种叶斑病,甚至早落叶,早死亡。
雪松、紫花苜蓿、矮牵牛、菠菜、胡萝卜等可作为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植物”。
如紫花苜蓿对二氧化硫很敏感。
空气中只要有0.3ppm就表现中毒,出现叶斑、落叶或死亡。
⏹臭氧:
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份,产生于地表,对植物有害。
⏹光化学烟雾:
是光化学作用的产物。
即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污染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辐射下发生反应而生成臭氧和过氧酰基等有害物。
⏹粉尘:
覆盖在植物叶片上,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诊断的目的:
查明和鉴别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
⏹现场调查:
注意病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分布状况。
病害的发生与地势、地形、土质及方位有密切关系。
⏹排除侵染性病害:
检查病组织中是否有病原物存在。
⏹治疗诊断:
如缺素症。
⏹测定环境状况:
4、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适地适树;
⏹改善环境条件,治理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
⏹消除致病因素。
损伤(机械损伤):
⏹损伤:
由人、动物或不良的气候条件引起的,植物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的机械性的伤害。
⏹与病害的区别:
不经过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即没有病程。
直接伤害之外,还是许多侵染性病害的先驱。
Chap.3林木病害的侵染性病原
§
1.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生物学概念
●真核生物:
●有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营养体为菌丝体:
●没有叶绿素:
●能产生孢子:
●具多态性:
2、生活中的真菌
●种类繁多:
已知约7万多种,估计超100万
●分布广泛:
●真菌的益:
●真菌的害:
●真菌与植物病害:
●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
●植物病原真菌=(部分)霉菌+(部分)蕈菌
3、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
A.菌丝体的形态和类型
⏹无隔菌丝、单细胞,多核
⏹有隔菌丝多细胞,单核
●菌丝的变形体
⏹吸器
⏹匍匐丝、匍匐枝
⏹假根:
菌丝产生的类似植物根的结构,深入基质吸收营养;
并固定、支撑菌体。
B.菌丝体获取营养的方式
●由菌丝直接完成:
菌丝直接穿入植物细胞内,先分泌酶,将植物细胞内物质溶解,然后凭较高的渗透压将营养物质吸收过来。
●由吸器完成:
菌丝伸于植物细胞间,长出吸器,由吸器伸入植物细胞内完成对营养的吸收过程。
C.菌丝体的变态:
由两种菌丝组织构成的特殊的结构。
菌核、菌索、菌膜、子座
●两种特殊的菌丝组织: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4、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及其所形成的孢子
●无性繁殖体
●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粉孢子,芽孢子,厚壁孢子
●真菌产生无性孢子的数量很大,在一个生长季中可有多次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体
●有性繁殖:
●有性孢子:
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
●有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只产生一次。
●有性繁殖体和有性孢子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孢子——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子实体(繁殖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器官统称子实体。
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
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果实。
●有性子实体:
●无性子实体:
二、真菌的生活史
●生活史:
从一种孢子到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又称“发育循环”。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
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多数担子菌则没有无性阶段;
●半知菌没有或未发现有性阶段;
●锈菌的生活史则还有孢子多型现象。
三、真菌的生理特性
●:
营养条件: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
●湿度(r):
生长要求潮湿环境;
孢子萌发r≥90%
●温度(T):
最适T:
18-25℃
●酸碱度(PH):
3-9
●氧气:
多为好氧
●光照
四、林木真菌病
Ø
五界系统:
1、原核生物界
2、原生生物界
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真菌界)
六界系统:
病毒界(又称非胞生物界)
八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胆藻界、真菌界、眼虫动物界、藻物界、动物界、绿色植物界。
(1981,1988)
与林病有关的部分真菌:
•腐霉属:
苗木猝倒病的重要病原。
•疫霉属:
•霜霉属和白锈菌属等也是重要病原菌。
•根霉属:
引起种实腐烂病。
•毛霉属:
•小煤炱目:
引起煤污病。
•小煤炱属:
•双胞小煤炱属:
•煤炱科:
•外囊菌属:
使寄主组织产生畸形症状,如叶片皱缩,枝叶丛生,果实膨大等。
如桃外囊菌所引起的桃缩叶病。
•小丛壳菌属:
引起炭疽病。
形成轮纹状病斑。
•腐皮壳菌属:
引起树干的腐烂病,主要发生于木本植物的树皮上。
如苹果树腐烂病。
•栗疫壳菌属:
引起栗属植物的干枯病,如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
•球腔菌属:
引起叶斑病。
如油桐角斑病。
•葡萄痤腔菌属:
引起干腐病。
寄主为木本植物,如杨、柳、桃等。
•核盘菌属:
危害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菊科)引起猝倒病;
危害木本植物引起软腐病。
•散斑壳菌属:
引起落叶病。
寄主有松属、云杉属、桧柏等。
如针叶树的落针病,杉木叶枯病。
•黑粉菌目:
引起黑粉病。
寄主主要为农作物玉米、水稻等。
•锈菌目:
引起锈病。
•卷担子菌属:
引起紫纹羽病。
•隔担子菌属:
引起膏药病。
•外担子菌属:
引起饼病。
寄主有茶科和杜鹃花科。
•蜜环菌属:
引起林木根朽病。
寄主为极多种植物。
•多孔菌属和层孔菌属等等:
引起立木和木材的腐朽病。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质地各异,俗称“老木菌、老牛肝”。
•青霉菌属:
引起青霉病、绿霉病、褐腐病。
寄主为多汁的果实,如柑桔、苹果、山楂等。
•曲霉菌属:
•丝核菌属:
引起苗木立枯病。
•粉孢属:
引起白粉病。
(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但少产生子囊世代。
)
•黑星孢属:
引起黑星病。
如梨黑星病。
•小尾孢属:
引起叶斑病,白霉病(如桃白霉病,侵害叶面,生白霉)。
•镰刀菌属:
侵害木本植物,引起立枯或猝倒或萎蔫。
•炭疽菌属(毛盘孢属):
•痂圆孢属:
引起柑桔属植物的疮痂病。
•盘单毛孢属:
引起林木叶斑病。
寄主有栎属植物、栗属植物。
•茎点霉属:
引起叶斑病、茎点病。
•壳球孢属:
引起苗木的茎腐病。
•壳囊孢属:
引起树干的溃疡病。
导致枝干皮层腐烂。
关于锈菌:
与林病关系密切
•在自然条件下是典型的纯寄生菌(专性寄主菌)。
•生活史复杂,分完全锈菌与不完全锈菌。
•普遍存在转主寄主现象。
典型的锈菌生活史
•这五种孢子是相继依次产生的。
•完全锈菌:
有五个繁殖阶段,产生五种孢子。
•不完全锈菌:
缺少一种、二种或三种孢子。
●转主寄生现象:
某些锈菌当发育某一特定的阶段时,必须转换到另外一种寄主上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如:
栎柱锈菌(松—栎锈病),0、Ⅰ阶段在松树枝干上;
Ⅱ、Ⅲ、Ⅳ阶段在栎树叶子上。
•梨胶锈菌(梨—桧锈病),0、Ⅰ阶段在梨树叶上;
缺Ⅱ;
而Ⅲ、Ⅳ阶段在桧柏小枝上。
●单寄主的锈病,如玫瑰锈病,五种孢子都产生在玫瑰的叶片上。
2.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普遍存在;
在植物病害中占一定地位。
病原细菌主要为害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上很少发生。
我国林木的细菌病: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木麻黄青枯病,油橄榄青枯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柑橘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细菌性穿孔病、蔷薇科植物及杨柳等的根癌病等等。
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
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
属于原核生物界。
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细菌的形态:
•球状
•杆状,数量最多
•螺旋状
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
细菌的运动器官。
•荚膜:
细胞壁表面覆盖的一层松散的黏液性物质。
•芽孢:
细胞内的近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芽孢(或内生孢子、孢子)。
•有的细菌还有一些少见的附属结构,如鞘、柄,甚至子实体(子实粘细菌);
有的有特殊的内含物,如异染颗粒、毒素、伴孢晶体等。
病原细菌的生理特性:
•营养:
以糖类为主
•水分:
水湿环境
•PH:
中性或微碱性
•T:
最适温度为26-30℃;
致死温度多为50-60℃下10分钟;
但能耐低温。
•氧气:
多数好氧。
关于植物病原细菌
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状,多有极生鞭毛,无芽孢,多无荚膜,多为G¯
。
二、细菌的分类
•病原细菌主要分属于9个属(第九版,1984):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欧文氏菌属(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土壤杆菌属:
引起蔷薇科根癌病;
✓假单胞杆菌属:
常引起植物的叶斑病;
✓黄单胞杆菌属:
✓韧皮部杆菌属:
引起柑橘黄龙病。
三、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病状
•坏死:
•畸形:
•枯萎:
●病症: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菌脓(细菌溢)出现。
诊断:
依据细菌病症状上的明显特点:
病组织呈水渍状,病斑透光,病斑周围有晕圈;
以及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溢出细菌粘液。
观察有无喷菌现象:
取病组织小块,横切,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水于切口处,镜检,若可见到有大量细菌从病组织中流出(即细菌溢),则可初步判断是细菌性病害。
四、细菌性病害的传播
传播方式:
–雨水的溅洒作用、灌溉水;
–昆虫的活动;
–农事活动;
–人为传播。
侵入途径:
–主要为伤口,或自然孔口。
–降落点不在孔口时,只要有水膜存在,就可靠其本身鞭毛游动到孔口侵入寄主组织。
五、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防治方法:
•检疫。
•着重消除侵染源。
•尽量减少伤口和做好伤口的保护工作。
•使用农用抗生素(如农用链霉素)。
3.病原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一、病毒的特征
⏹一类非胞生物,属非胞生物界;
⏹分布广泛;
⏹为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只能用活组织或活细菌、血液等培养;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由核酸(RNA或DNA)在内形成“心轴”、蛋白质亚基在周围形成“外壳”,组成病毒粒体(即毒粒)。
⏹有杆状、球状、纤维状等。
二、病毒的增殖(复制)
⏹病毒特殊的生存方式
⏹病毒特殊的“繁殖”的方式
☐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增殖方式就是一种复制的方式。
即病毒生活在活细胞中,并且也只能利用寄主活细胞内的合成系统、原料和能量来完成增殖。
过程:
病毒感染植物细胞时,首先“吸附”,再“打开”蛋白质外壳,接着“放出”核酸,“接管”寄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使之按照病毒的遗传特性,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然后“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
三、病毒病害的症状
⏹木本植物的病毒病主要发生在阔叶树上。
⏹引起的主要症状(病状):
☐变色:
最常见的是花叶(叶片斑驳);
少数也可引起黄化或白化。
☐畸形:
叶畸形;
严重时果实也常变小、发皱等。
☐生长停滞:
整株植株矮小,花、果减少或无花无果。
⏹病毒病与其它侵染性病害相比,在症状上有显著的特点:
☐不出现任何病症,即有病状无病症。
☐绝大多数是系统性病害(即全株性病害),局部性病害很少。
而且危害严重的病毒病都是系统性的。
☐病毒病迟早总要在叶部表现症状。
⏹病毒病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相似性:
均无病症且均为全株性,容易混淆。
☐区别方法:
⏹病毒病有传播中心;
病后不可恢复;
⏹而生理性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病后可以恢复。
四、病毒病的传播
⏹侵入途径:
轻微的伤口
⏹传播方式:
☐昆虫传播:
自然界最常见。
主要是具有刺吸式口器的蚜虫与叶蝉等通过取食等活动产生刺伤伤口来传染。
在已知的249种植物病毒中,仅蚜虫就能传播159种。
☐带毒的真菌、线虫或菟丝子:
☐病健摩擦:
☐人为传播:
无性繁殖
五、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防:
选用无毒种苗;
减少、控制传播媒体;
选育抗病品种;
清除病株;
加强检疫等等。
治:
对带病繁殖材料进行高温消毒有一定疗效
4.植原体
☐植原体即植物菌原体
☐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植原体属(Phytoplasma).
☐结构比病毒复杂,比细菌简单:
具细胞结构,但无细胞壁,最外层为细胞膜,形态多变化。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
☐植原体对植物的致病性:
☐症状(病状):
丛枝、黄化、萎缩、枯萎等。
☐侵入途径:
☐传播:
☐自然界多由叶蝉传播,少数由蚜虫、木虱、蚧壳虫、椿象等昆虫和菟丝子来传播
☐人为传播
☐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防:
使用组培苗;
控制媒介昆虫;
加强检疫等。
☐治:
☐热处理;
☐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适当控制。
5.寄生性种子植物
⏹概念:
种子植物中,有些种类由于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根系发育不全,不能独立生活,依靠从其它寄主植物上吸取全部或部分养分而生活,这些种类即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
⏹已知约有2500种,分属12科:
桑寄生科、菟丝子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樟科等等。
❑寄生在林木(如果树和行道树)和农作物上。
❑在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等;
有些在温带,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少数在干燥冷凉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如列当。
❑不同于附生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划分
⏹按寄生性质分为:
❑全寄生:
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
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按寄生部位分为:
☐茎寄生:
桑寄生、檞寄生、菟丝子、无根藤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
☐根寄生:
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的根上,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常见的寄生害种类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半寄生、茎寄生
☐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
☐包括36属;
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
⏹桑寄生属(Loranthus):
⏹特征:
常绿小灌木;
叶全缘;
花两性;
果实为浆果状核果;
果实颜色鲜艳。
⏹我国桑寄生:
30多种,以桑寄生和樟寄生(即毛叶桑寄生)为主。
人们平常所说桑寄生泛指桑寄生属,且主要包括桑寄生和樟寄生这两个种。
⏹桑寄生的生活史:
鸟类传播:
鸟取食果——排出种子落树上——发芽、产生胚根——形成吸盘——形成吸根——侵入寄主树皮,穿过形成层到达木质部,吸取水分和矿物质——形成寄生关系.
⏹桑寄生的危害:
☐影响寄主生长:
使寄主提前落叶,延迟抽芽,叶形变小,顶梢枯死;
使经济林木少开花,迟开花甚至不开花,落果或无果。
☐影响寄主材质:
使木质部形成空洞,材质变裂,易受风折;
还可于寄生处产生肿瘤,破坏木材纹理。
⏹桑寄生的防治:
☐砍除受害枝条。
在种子成熟前进行。
槲寄生属(Viscum):
✓特征:
叶常退化或为鳞片状;
茎绿色;
花单性,雌雄异株(但常寄生于同性寄主植物);
果实为浆果,颜色鲜艳。
✓生活史等
槲寄生(V.album)
叶对生,内含叶绿素;
浆果肉质球形,初白色,半透明。
菟丝子科:
全寄生。
茎寄生。
一年生草本;
无根;
叶退化成鳞片或缺;
茎桔黄色或紫色等,均不含叶绿素;
花小,两性;
蒴果,种子2—4,种胚中不含子叶和胚根。
典型的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