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024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十七章 耳部病证.docx

第三十七章耳部病证

第三十七章耳部病证

第一节耳胀、耳闭

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

相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诊断]

1以耳内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

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

耳闭多由耳胀迁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上。

3耳部检查:

鼓膜有内陷,或有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

咽鼓管不通畅。

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

5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邪犯耳

症状:

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

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例方:

银翘散。

2痰浊积聚

症状:

耳胀不适,听力下降,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

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

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

健脾祛痰,渗湿通窍。

例方:

六君子汤合四苓散。

3气滞血瘀

症状:

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

检查见鼓膜混浊、内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例方:

通气散。

4脾气虚弱

症状:

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溏。

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有鼓室积液。

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祛湿通窍。

例方:

参苓白术散。

5肝肾阴虚

症状:

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养阴通窍。

例方:

耳聋左慈丸。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1耳胀者,可用适当的滴鼻剂,以保持咽鼓管通畅。

1.2行鼓膜按摩,或咽鼓管吹张。

1.3鼓室积液者,可行鼓室穿刺抽液。

2针灸疗法

2.1体针:

辨证取穴及取耳周穴位,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一次。

2.2穴位注射:

可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注入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每穴每次0.3~0.5毫升。

2.3耳针:

可选耳道、肺、肝、神门、肾上腺等穴,埋针,每次2~3穴,或用王不留行贴压,3~5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

1治愈:

耳内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好转:

耳内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3未愈: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第二节脓耳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肉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

[诊断]

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

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2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

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慢性脓耳,病程长。

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3耳部检查:

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或见穿孔耳内流脓。

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或间歇性流脓。

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

若听力检查呈混合性耳聋,X线摄片见有骨质破坏腔,提示属重症,有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可能。

5小儿脓耳应与旋耳疮相鉴别。

[辨证论治]

1肝胆火热

症状:

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

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

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解毒排脓。

例方:

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困

症状:

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

健脾渗湿,扶正祛邪。

例方:

托里消毒散。

3肾阴亏虚

症状:

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头晕头痛,腰酸乏力。

X线乳突摄片见骨质破坏。

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

补肾培元,去湿化浊。

例方:

知柏地黄汤,或附桂八味丸。

[其他疗法]

1外治

1.1耳窍疼痛较甚者,可用黄连滴耳液、虎耳草滴液或紫金锭化水点耳,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2保持患耳引流通畅,用3%双氧水或淡白醋清洗耳内脓液,然后滴入黄连滴耳液,鱼腥草液等,每日3~5次。

1.3吹耳,可用红棉散,烂耳散等吹入患耳,每日3~5次,注意每次吹药前应将脓液及

上次吹入的药粉洗净,以免防碍引流。

2针刺疗法

2.1针刺:

急性脓耳,可取听宫、听会、翳风、外关、侠溪、阳陵泉等穴,每日一次,用泻法。

2.2放血疗法:

脓耳初起,耳痛甚者,可行同侧耳垂放血,每日一次,每次十滴。

3西医疗法

3.1急性期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口服或注射。

3.2急、慢性期均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4手术疗法

4.1鼓膜干性穿孔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其他听力重建术。

4.2胆脂瘤形成者,宜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耳内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2好转:

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

3未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第三节暴聋

暴聋是因邪犯耳窍,听力突然下降的耳病,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诊断]

1听力突然下降,1~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

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

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5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邪外犯

症状:

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可有恶寒、发热、身疼。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

疏风清热,复络开窍。

例方:

蔓荆子散。

2肝火上炎

症状:

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例方:

龙胆泻肝汤。

3肝阳上亢

症状:

突聋发于兴奋恼怒等剧烈情绪波动之后,常伴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

滋阴柔肝,潜阳通窍。

例方:

杞菊地黄汤。

4气滞血瘀

症状:

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

舌质暗红,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例方:

通窍活血汤。

5气血亏虚

症状:

素体虚弱,面色无华,突发耳聋;或暴聋数日后头痛、耳胀闷等症消除,而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语声无力、四肢倦怠等症仍在。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升阳通窍。

例方:

益气聪明汤。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1体针:

取耳周及少阳经穴为主。

1.2耳针:

可取外耳、内耳、肾、肝、神门等穴,每次2~3穴,针刺或埋针,每日一次。

1.3头皮针:

可选耳晕听区,每日一次。

1.4穴位注射:

选耳周穴位,注入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B12,每穴0.2~0.5毫升,每日一次。

1.5贴敷法:

每晚睡前用附子、吴茱萸末醋调糊,贴敷涌泉穴。

2西医疗法

2.1可酌情选用口服或注射维生素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

2.2必要时可使用激素类药物。

3有条件的可考虑进行高压氧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听力恢复正常。

2好转:

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耳中不适感减轻。

3末愈:

听力提高不足10分贝。

 

第四节久聋

久聋是因脏腑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气滞血瘀所致,以听力下降、日久不愈为特征的感音神经性聋。

包括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等。

[诊断]

1以持续日久的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或伴耳鸣及轻度眩晕。

2起病缓慢,耳聋程度逐渐加重。

部分患者因暴聋失治强治而成久聋。

3常因使用耳毒性药物、年老体衰、营养不良等因素致病。

4耳部检查:

鼓膜少光泽,或有内陷、增厚、粘连、钙质沉着等表现。

5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6应与耳胀耳闭、听神经瘤相鉴别。

[辨证论治]

1肾精亏损

症状:

耳聋日久,耳鸣如闻蝉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补肾益精,育阴潜阳。

例方:

耳聋左慈丸。

2气血亏虚

症状:

耳聋耳鸣,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面色无华,食欲不振。

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

例方:

归脾汤。

3痰火郁结

症状:

耳聋,头重而晕,耳中胀闷,脘腹痞满。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开郁通窍。

例方:

加味二陈汤。

4气滞血瘀

症状:

耳聋或重或轻,或伴耳鸣,鼓膜增厚,或有粘连、钙质沉着。

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例方:

通窍活血汤。

[其他疗法]

(参见暴聋)

[疗效标准]

1治愈:

听力恢复正常。

2好转:

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

3未愈:

听力无明显好转。

 

第五节耳眩晕

耳眩晕是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疾病。

相当于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

[诊断]

1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志清楚。

2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3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4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

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

或有偏倒及错指物

位等表现。

5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等鉴别。

[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症状:

眩晕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或加重。

平素性情急躁,胸胁胀闷。

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

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例方:

天麻钩藤饮。

2痰浊中阻

症状:

眩晕而胸脘痞闷,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

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燥湿,涤痰熄风。

例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3脾气虚弱

症状:

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例方:

归脾汤。

4肾阴亏虚

症状:

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例方:

杞菊地黄汤。

5肾阳亏虚

症状:

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萎靡,腰痛背冷,面色白。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肾壮阳,散寒利水。

例方:

真武汤。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1针刺:

辨证选穴,每次3-4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加温针,每日一次。

1.2耳针:

可选额、心、交感、神门、肾、内分泌等,每次3-4穴,针刺或埋针。

1.3耳穴注射:

可选耳周穴位1-2个,注入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每日一次。

1.4头皮针:

取晕听区、平衡区,每日一次。

1.5灸法:

眩晕发作时,灸百会穴,日1-2次。

2西医疗法

可选用镇静剂、血管扩张剂、脱水剂等。

3手术疗法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眩晕症状消失,听力及其他有关检查正常。

2好转:

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3未愈:

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