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XX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规划和技术管理股
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州关于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拟订全县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拟订实施广播电视网络的具体规划、组织、指导、监督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和开发工作;
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项目;
负责对无线发射台(插旗坡)业务管理;
负责卫星地面站的建设验收,办理卫星接收许可证、验收合格证和农村卫星网络的管理维护等工作;
负责完成广播电影电视业务报表的汇总、报送工作;
指导、监管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
指导和组织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
(三)纪检监察机构。
县纪委派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纪检组,负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的纪检监察工作。
二、编制依据
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列》。
6、《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7、《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xx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5、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标准与规范。
1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和对本项目的意见。
三、编制原则
1、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节约建设投资。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1)生命性原则。
要想切实维持和增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就必须首先探寻它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找到它的灵魂和脉搏,从而在源头上和根本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
只有守住了保护的生命之本,其他保护才能积极有效。
(2)整体性原则。
在对某一具体对象进行保护时,不能只顾及该对象本身,而必须连同与它生命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一起保护。
(3)人本性原则。
人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依为命的真正主人,保护好“主人”,才有可靠的保障,因为他们最知道保护对象的饥渴冷暖和发展需求。
(4)创新性原则。
要注意创新,吐故纳新,顺应同化,自我调节,促使保护对象能够应时而变,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四、编制目的
1、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研究、论证,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2、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五、项目概况
(一)、xxxx刺绣简介
xxxx刺绣发源于xxxx省xxxx县享有“百里侗乡”美称的九寨xxxx社区,九寨位于南部xxxx和北部xxxx的过渡地带与结合部,九寨的文化既包含南侗文化的特质,又具有北侗文化的品格。
兼有两区之美,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民族习俗、文化历史和精湛的xxxx刺绣技艺。
xxxx刺绣是以xxxx腊染丝线为重要原材料,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等多种刺绣工艺,陪衬和凸显盘轴绣和滚边绣特色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不仅在制作原料、制作工艺上十分特殊,而且图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当地xxxx的明显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手法,堪称xxxxxxxx的瑰宝,是我国织绣中非常特殊的刺绣工艺类别。
2011年xxxx刺绣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我县保护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本项目占地面积45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生产喘息用房、技艺展示厅和相关辅助用房。
建筑容积率为0.45,建筑密度22.1%,绿地率为35.0%。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总投资估算:
800.50万元。
其中:
建筑安装工程费641.40万元;
建设工程其他费用86.33万元;
基本预备费72.77万元。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筑占地面积
m2
4523.5
2
总建筑面积
2000.0
其中
生产用房
600.0
传习用房
500.0
展示厅
辅助用房
300.0
3
建筑容积率
0.45
4
建筑密度
%
2.10
5
绿地率
35.0
(六)、项目建设期
12个月,建设工期:
2016年6月——2017年6月
(七)、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条件、环境保护、安全措施、建设工期、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与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六、编制范围
(1)确定项目位置与建设内容;
(2)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3)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4)定性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
(5)从技术、经济、环保、社会等各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七、问题与建议
(一)、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
1、建设队伍及管理单位选择不好,影响工程质量。
2、建设施工中垃圾处理不当,影响环境。
(二)、建议
1、为使项目能按期保质达预期的效果,建议xxxx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实施单位领导应亲自抓项目的实施,严格按招投标法选好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力争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
2、应尽快对场地进行地质勘探,明确场址区的工程地质情况。
3、建议上级部门批准本项目,使本项目尽快开展建设。
建设单位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质量,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确保项目按期建成。
八、结论
本可研报告针对该项目从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故本项目的建设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xxxx县概况
位于xxxx省东南边隅,依黔面楚,东界xxxx省xxxx县,南邻xxxx,西毗剑河县,北抵xxxx。
地跨东经108°
48′37″~109°
24′35″,北纬26°
23′29″~26°
46′49″,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
xxxx县是xxxx通往湘、粤、桂的重要门户,距xxxx自治州首府凯里239公里,距xxxx省会xxxx434公里,距xxxx飞机场65公里,距xxxx省xxxx火车站79公里。
境内一般海拔高度400-800米,最高海拔1344.7米(西南固本乡龙干山),最低海拔282米(东部阳豆溪清水江山境处),南北最宽39.6公里,东西长55.5公里,总面积有1600.85平方公里。
xxxx县下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483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27万人。
xxxx县被誉为杉木之乡的美称。
(二)、政策背景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支持和促进,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
(1)国家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
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
(2)国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形式。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把政府的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文化领域,均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同等待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的见证,亦是民族文化形象和民族精神象征的集中体现,是民族自治地方效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支柱。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依赖相应的物质形态才能得到保护和传承。
当前必须对濒临消失和遭受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加快建设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
首先,对xxxx刺绣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xxxx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史的保护。
勤劳、智慧的xxxx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民族差异感强的独特的xxxx文化。
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凉亭、风雨桥最为出色,不用钉铁,工艺精湛,堪称xxxx建筑的“三件宝”。
民族刺绣职称的民族服饰,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艳丽,图案花纹之美观,民族特色之浓郁,可谓巧夺天工。
其次,xxxx拥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xxxx人人在大迁徙过程中,沉淀形成今天的xxxx和相应的独特文化形态。
其依山而居,就近取材,垒石为屋,以农为主,农牧兼营,农闲务工,敬畏自然,重视亲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xxxx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变化、遗失甚至是消亡。
2、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团结xxxx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团结xxxx封闭的大门打开了,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团结xxx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
路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了。
二是贫困及年轻xxxx后代认为侗文化的过时感、价值观,人为地造成了传承的鸿沟。
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盲目开发和轻率遗弃,导致了大量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损毁、流失和变异,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四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五是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3、九寨是xxxxxxxx县西北部的一个xxxx山地社区,因有彦洞、黄门、瑶白、石引、xxxx、高坝、皮所、魁胆、小江9个大寨而得名,原为九寨区,现属xxxx镇和彦洞乡辖区,含28个行政村,人口2.8万多人,其中xxxx人口占99.3%。
在民族学上,九寨是南侗与北侗分界线的过渡地带与结合部,由于地处僻乡,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在民间文学、饮食、服饰、礼仪、节日、歌舞、信仰、禁忌等方面独具特色。
其中xxxx刺绣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xxx北侗婚恋习俗、xxxx歌簦、xxxx“鞍瓦”、瑶白摆古、侗年、xxxx北部方言歌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通过近年来的宣传与展示,xxxx刺绣逐渐为大众所知晓,xxxx刺绣传统文化产业悄然兴起。
2015年1月,xxxx刺绣技术协会成立,广大妇女在协会的带领下从事刺绣产品的加工与生产,xxxx刺绣已形成了我县的一个文化品牌。
因此,建设xxxx刺绣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展示和介绍九寨xxxx地区的民族文化,提高外界对九寨xxxx文化的感知与认识,促使其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效拉动就业,推进xxxx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是《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是满足xx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xxxx县人民政府对本项目的强力支持,为xxxx村保护利用设施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本项目建设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老百姓也会大力支持。
3、具备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xxxx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技术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满足开展本项目建设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4、在xxxx县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本项目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都有整套完善合理的方案和施工工艺,因此,xxxx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本项目建设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必要、可行。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一、xxxx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总体经济概况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0.34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4.7亿元、10.7亿元和14.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7.8%和17.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5:
35.3:
49.2。
财政总收入完成3.7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2.69%;
后根据省州财政年终决算要求,调减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0.54亿元,实际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2亿元、1.46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03亿元,同比增长6.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9亿元,同比增长28.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55亿元,同比增长17%,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17.7%。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67亿元,同比增长20.67%。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6亿元,同比增长12.1%。
旅游总收入完成7.73亿元,同比增长19.1%。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443元、5705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5.3%。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3亿元、1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5%和21.42%。
全县小康社会预计实现程度83.16%,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4年,xxxx强化基础建设,破除发展瓶颈。
抢抓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着力解决“路”“水”两个突出“短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破解发展瓶颈。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完成大曲线公路改造,实施原S311河口至八受段二级公路改扩建,完成2014年及提前实施的通村水泥路改造242.56公里。
完成三黎高速公里新化服务区至敦新公路三级路、农村公路安保及国省县乡道维修改造工程。
实施县城汽车客运东站(聚龙滩)、南站(豪赖)和公交停保场建设,在县城开通3条公交路线。
实施清水江(xxxx至白市)高等级航道改造工程。
积极配合黎锦同城化快速通道建设。
力争完成交通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
积极完善综合水利体系。
扎实推进水利建设三年会战,加快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规划骨干水利项目,完善响水坝水库建设,重点推进归老洋(孟佰)水库、归元溪水库建设,全力争取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第二轮建设项目。
建设大同和江西街防洪堤,完成偶里、茅坪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实施固流、规线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三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城市用水保障能力。
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亿元以上。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整合资金4.3亿元,实施“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项目421个。
强化示范带动,加强州级重点示范镇和13个县级重点示范村小康寨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
(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一直来,xxxx县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扎实推进基本普及15年教育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xxxx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升类工作,着力抓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加大“全面改薄”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全力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全县小学和初中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州中上水平,高考成绩和中职教育成绩继续位列全州前茅。
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
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动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快县体育运动场、九寨xxxx文化博物馆、文斗生态博物馆建设。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积极推进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扩面提标,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巩固和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门诊和大病统筹报销比例,新农合实际参合率确保95%以上。
积极发展其他社会事业。
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
始终坚持心系群众冷暖、情牵百姓幸福、事谋人民利益。
今年,县人民政府将着力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本项目的需求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民族民间文化是旅游产业开发的基础和卖点,越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地越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传统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则更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非物质类文化对于旅游来说吸引力更大,因为比起物质文化,它们更容易失传,更加隐秘,不易被外人知晓。
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入,将其列入旅游产业开发计划,是抢救、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的大力开展可以解决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以缓解政府压力,解决资金压力,真正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运作化,以利益机制调动对非物质类文化的自觉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类遗产更加珍贵,因而更能受到游客的欢迎,能够为旅游经营者、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益。
在发展旅游、拉动经济的同时,促使所有的人自觉地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现在全国各地都流行着申报热、开发热、文化热,纷纷发掘本地优秀的非物质类民间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宣传、学习和交流,这样不但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增强了人们的保护意识。
2、旅游业促进了xxxx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直接促进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而这种保护是最直接的,不需要政府立法、投入资金、强行保护,而是靠商业、旅游业带动,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愿意把各种民俗开发利用起来,因为这可以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xxxxxxxx刺绣分布区域是以xxxx为中心,包括黄门、彦洞、瑶白、石引、高坝、皮所、魁胆、小江等周边xxxx村寨,xxxx刺绣中的“盘轴滚边绣”明清时期都已盛行。
“盘轴滚边绣”是以xxxx腊染丝线为重要原材料,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等多种刺绣工艺,陪衬和凸显盘轴绣和滚边绣特色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不仅在制作原料、制作工艺上十分特殊,而且图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当地xxxx的明显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堪称xxxxxxxx的瑰宝,是我国织绣中非常特殊的刺绣工艺类别。
2011年,xxxx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xxxx刺绣讲成为xxxx旅游的一大亮点。
3、xxxx属于九寨之一,九寨地处革命老区杉木之乡xxxx县西北部。
“九寨”已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研究xxxx文化的典型基地之一。
本项目的建设,是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第四章项目位置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
xxxx镇,位于xxxx省xxxx县西北部,东经108°
56′48″-109°
9′4″,北纬26°
38′7″-26°
43′40″。
东临本县三江镇,西该县彦洞乡毗邻,南与该县平略镇接壤,北与xxxx石洞镇、剑河县盘溪乡为界。
人口、经济、社会全镇辖19个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620户,人口16000人。
xxxx旅游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境内群山叠翠,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民风淳朴。
由xxxx风情风景名胜区和自然景名胜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