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722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桩质量检测方案Word格式.docx

1500

6300

8

合计

共计139根桩77承台

根据深圳市标准《建筑基桩检测规程》(SJG09-2007)及设计文件要求,确定检测数量如下: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

(SJG09-2007)要求

桩及承

台总数

检测

方法

检测比例

检测

数量

桩径≥800mm,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或以上土

层),且单桩承载力特征值≤8000kN的灌注桩

静载法抽检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桩总数为50根以下为2

根)

共139根桩77承台

竖向抗压静载法

静载法抽检不应少

于总桩数的1%,且

不应少于3根(桩总数为50根以下为2

3根

低应变法抽检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每承台下不

应少于1根

低应变法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每承台下

不应少于1根

77根

若本工程由于场地较狭窄、车辆进出不便、基坑混凝土支撑影响等原因导致无法吊装静载法检测设备时,如果经过业主,监理,设计,质监等各方同意,可采用钻芯法替代静载法对该部分桩进行检测,抽检比例为15%,需检测21根桩。

第二章检测技术方案

2.1低应变法检测

2.1.1检测原理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界面、断桩和桩砼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时,波形的振幅、相位会发生变化,经仪器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后,便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砼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算混凝土强度等级。

还可根据视波速和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对桩的实际长度加以校对。

2345

1.桩

2.锤

13.传感器

4.滤波、放大器

5.计算机

图1反射波法动测桩流程图

2.仪器设备

低应变动力检测设备主要有:

激振设备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1616K(S)基桩动测仪。

3.现场检测

⑴桩头处理

a)开挖露出桩头,桩头如有破损,需对桩头切割磨平。

b)根据激振及安装传感器的要求,将桩顶表面上传感器安装点和激振点打磨成直径约为100mm的光滑平面,光滑平面与桩轴线垂直。

⑵安装传感器及选择激振点

a)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禁止采用手扶方式;

b)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其示意图如下:

实心桩空心桩

⑶参数的设定

a)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b)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经验初步设定;

c)时域信号记录长度应在2L/C时刻后不少于5mδ,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合理选择;

d)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⑷测试技术要求

a)检测前应对电源、仪器、传感器、连线、接头等进行检查,确保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连接良好;

b)实测波形必须有良好的一致性,每个检测点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3个;

对发现有缺陷的桩应改变检测条件多次检测,以相互验证;

c)检测中应随时检查所采集信号的质量,信号应无零漂现象,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d)对于桩径≤800mm的桩测点不应少于两个;

对于桩径>

800mm的桩测点不应少于三个;

当测试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4.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数据采集后,采用低应变法专用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成果表和成果图。

2)桩身完整性类别宜按下表的规定综合判定: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表2

特征

无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波明显,波速正常

有轻微的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波较明显,波速基本正常

有较强的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有严重的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

或因桩身浅部有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2.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检测

1.检测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竖向抗压承载力。

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本工程采用堆载压重平台进行静载法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有:

千斤顶、承压板、电动油泵、静载分析仪、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钢平台、基准梁、表座、垫板等,见下图。

1)试验加载应采用油压千斤顶。

本工程竖向抗压静载采用1台千斤顶。

2)千斤顶的加载反力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压重量不少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压重在试验开始前一次施加,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4)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lmm。

b)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c)沉降测量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

d)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e)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5)力值和位移值的测定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6)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表3

距离

反力装置

试桩中心与锚桩(锚杆)中心(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

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锚桩(锚杆)中心(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锚桩(锚杆)横梁

≥4(3)D且>

2.0m

2.0m

压重平台

≥4D且>

注:

lD为试桩、锚桩、锚杆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2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或多支盘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宜小于

2倍扩大端直径。

3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的

情况。

4软土场地堆载重量较大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和试桩中心之间

的距离,并在试验过程中观测基准桩的竖向位移。

3.检测方法

1)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对桩头进行处理。

先凿掉桩顶部分的破损段,桩头磨平。

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应加设3-5mm厚的钢套箍或箍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试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

为使试桩的受力条件与设计条件相同,试坑底面宜与承台底标高一致。

2)施工后,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应首先对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竖向静载试验,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静载检测总量的30%。

当其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检测其余的桩。

3)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0、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b)试桩沉降量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

c)当桩顶沉降量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lh,按第5、10、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4)快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

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量小于前一个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量。

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l5min,按第5、15min测读桩顶沉降量;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2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增量应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增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已超过40mm;

b)3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增量应大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降增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深圳市规范第3.6.4条的规定外,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试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试桩及锚桩(锚杆)的尺寸、材料强度、锚桩(锚杆)数量、配筋情况。

3加载反力装置种类。

堆载法应提供堆在重量,锚桩法应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

4加、卸载方法,荷载分级。

5深圳市规程第4.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

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确定有关的曲线及数据。

6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确定的依据。

2.3.钻芯法检测

钻芯法是采用液压高速钻机对基桩进行抽芯取样,通过直接观察芯样和对芯样进行抗压试验,判断桩身质量、桩长和持力层情况,是最为直接的检测手段。

钻芯法检测采用主要设备有:

XY-1A型或XY-1型12马力油压钻机、101㎜单动双管钻具、金刚石钻头、钻杆(不小于50㎜)等。

3.检测方法与步骤

1)设备安装及钻前准备

a)按相关操作规程安装和使用设备:

抽芯钻探设备的安装必须稳固、精心调平,各部位固定螺栓要拧紧,传动系统要相应对线,确保施工过程不发生倾斜、移位;

钻芯孔垂直度偏差≤0.5%;

b)钻探设备安装定位后,钻机的立轴中心、天车前缘切点与抽芯桩中心点必须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c)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试运转,在确认正常后方能开钻;

d)应具备冲洗液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必须离开钻机塔脚0.5m以上,避免冲洗液冲湿地面造成钻机倾斜、移位。

2)检测步骤和方法

a)定位:

桩径小于1600mm钻1孔,桩径为1600-2000mm钻2孔,桩径大于2000mm钻不少于3孔。

钻芯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0.25倍桩径内。

多孔时应对称分布,并应记录钻芯孔在桩顶面的位置;

单孔且受检桩的长径比大于30时,宜在桩中心位置开孔。

b)测量调较好立轴及导向管的垂直度后开孔钻进,在刚开始钻进的1~2m深度范围内,必须经常反复校对钻芯孔垂直度,以保证立轴、导向管、钻芯孔都在同一直线上,然后才能正常钻进。

在钻芯过程中,还必须经常测量立轴、导向管、钻芯孔垂直度;

c)每回次取混凝土芯样必须摆放整齐,即记录每回次进尺,芯样长度,并对每回次芯样用红油漆或油性笔写好编号;

d)当进尺接近桩底时,必须注意钻穿桩底的钻进速度,若出现钻尺快进现象,必须立即关水泵起钻,然后用无泵或反循环进行捞渣钻进,以确定沉渣厚度及沉渣组成;

e)钻持力层时,若为中、微风化岩层,一般用金刚石钻进;

若为土层或强风化岩必须用合金钻头钻进,才能取到芯样。

3)数据采集和过程观察

a)钻芯取样必须认真填写钻机钻芯记录表、砼芯与岩芯描述等完后应详细记录。

回次岩芯(砼芯)必须按顺序排列装相编号、并由技术人员及时描述归档,拍彩色照片,岩芯(砼芯)要妥善保管,无关人员不得乱动或拿走岩芯(砼芯)。

b)对桩身混凝土芯样的描述包括:

混凝土钻进深度,芯样连续性、完整性、胶结情况、表面光滑情况、断口吻合程序、混凝土芯是否为柱状、骨料大小分布情况,气孔、蜂窝、麻面、沟槽、离析、破碎、夹泥、松散的情况。

对取样和持力层的描述包括:

持力层钻进深度,岩土名称、芯样颜色、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序、坚硬及风化程序,以及取样编号和取样位置,或动力触探、标准贯入检测位置和结果,分层岩层应分别描述。

c)应先拍彩色照片,后截取芯样试件。

取样完毕剩余的芯样宜移交委托单位妥善保存。

d)砼芯抗压强度检测样品的选定:

钻芯工作全部完成后,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见证采样,芯样试件截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有效桩长小于或等于30m时,每孔截取不少于3组芯样(每组3块);

当桩长大于30m时,不应少于4组芯样(每组3块)。

上部一组芯样位置距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1m,下部一组芯样位置距桩底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1m,中间组芯样宜等间距截取,同组芯样截取的范围不宜大于500mm。

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增加截取一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

有质量问题桩段可加密采样;

样品的采取位置、采取深度应记录准确。

严格执行有见证送检,并用1:

1纯水泥浆对桩孔进行回灌。

4)数据记录

检测人员应及时将检测数据、检测所用的设备等信息填于『钻孔钻芯记录表』中。

原始数据应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在书写时或统计时发生错误,检测人员应在该数据上划双横线,然后在上面重新书写数据,并签名。

检测完毕后检测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

4.成果及资料

原始数据须经质量监督员校核无误后,才可作为报告编制的依据。

混凝土芯样胶结情况描述。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及混凝土抗压强度值评定。

桩底沉渣的评定。

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及工程地质性质。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评定。

2.4验证检测与扩大抽检

1.验证抽检

当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选择以下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1)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2)对灌注桩采用低应变法或超声波法的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3)对钻芯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

2.扩大抽检

当基桩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扩大抽检。

扩大抽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扩大抽检应采用原抽检用的检测方法,或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

扩大抽检完成后,应根据全部检测结果综合判定。

2)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小于抽检桩数的20%时,应按Ⅲ、Ⅳ类桩数的2倍扩大抽检;

当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或等于20%时,应在未检桩中再取总桩数的30%扩大抽检。

若两次抽检中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或等于两次抽检桩数总和的20%时,该批桩应全部检测桩身完整性。

3)当静载法或钻芯法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数的2倍扩大抽检。

第三章检测施工组织方案

3.1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力资源

为使本检测项目有序地进行,我公司拟投入充足的人力资源,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各主要人员的职责是:

项目经理1名:

负责与甲方联络及其它外部关系的协调,保证整个测量与检测工作按甲方要求和设计意图进行,对内全面负责项目中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并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与配备,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负责人1名:

全面负责处理检测工作中有关的技术问题,负责检测人员素质、检测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及技术资料的宏观质量控制工作及重大技术问题把关;

负责检测成果报告的审定工作。

质量监督员1名:

负责整个项目技术质量工作,检测工作质量监督、报告审核,并协助项目经理全面开展工作。

现场检测技术员3名:

负责整个项目检测现场技术工作,检测成果报告编写。

现场施工负责人2名:

负责整个项目钻芯施工、仪器安装、试验等施工组织工作。

安全员1名:

全面负责本检测项目的安全工作。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人力资源见表6。

拟投入的主要人力资源表6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专业

职称(工种)

本项目中分工

1

张欣海

研究生

工程地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一级建造师

项目经理

2

周洪涛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技术顾问

3

本科

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工

4

李新让

/

副经理

施工、安全负责人

5

刘勇

岩土工程

工程师

质量监督

6

项目技术负责人

7

周佳

现场技术负责人

卢试文

道路桥梁

助理工程师

检测人员

9

袁焓

地质工程

10

冯周民

工程部长

检测施工负责

11

唐孝财

检测施工员

3.2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清单见下表。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清单表7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千斤顶

100t/500t/800t

1台/1台/1台

静载仪/数显百分表

JCQ503A/50mm

1台/4个

基桩动测仪

KON-PIT(N)

1台

人货车、吊车

2台

3.3检测成果及提交形式

1)为保证成果真实可靠,无论是用电子记录还是直接手录,都必须保留原始观测数据。

2)按规定对测点进行检测后,依据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对资料进行及时分析整理,如发现检测不合格情况,在24小时内出具书面报告通知业主。

3)分片区,按阶段提交检测中间成果资料。

4)整个检测工作结束后,提交检测总报告。

内容包括:

检测点布置平面图,检测说明,检测成果表,统计表,检测曲线,结论等。

3.4相关单位的配合及有关试验条件基本要求

为保证工期如期完成,我司制定了以下工期配合和管理方案:

相关单位的配合及有关试验条件基本要求:

1)进行低应变法检测前,施工单位需提前磨好桩头,且桩顶位置不能有积水或浮浆。

2)进行静载法检测前,甲方和施工单位需提供进场条件和试验条件。

第一、静载试验需业主、施工单位提供足够场地,以便吊机将钢梁、混凝土块及千斤顶等检测设备吊装堆载,检测设备进出场时,工地进出主要道路应有足够的空间供大型拖车行驶。

第二、地面试验条件:

需保持地面吊机能行走、作业,场地应硬地化且比较平整。

若堆载区承载力不能满足工程需求,必须对堆载区进行加固处理:

可采用级配碎石加砂分层夯实或石粉换填加固,加固深度不应小于1500mm。

抗压静载法检测需处理以桩为中心9米乘12米的区域.试验堆载前,需核实堆载区场地情况,若有局部开挖回填、局部有淤泥层等软弱层,必须提前通知现场堆载负责人,同时对局部软弱区进行加固处理。

静载法试验装置见附图:

基桩实验平台示意图1

基桩实验平台示意图2

第三、静载受检桩的处理。

为确保静载试验能够进行。

检测前应提前选定受检桩,方便合理安排检测顺序,桩周需要土体平整,桩头切割磨平。

由于试验吨位较大,桩身配筋抗拉强度值可能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应该增加钢筋数量,需要在桩中心提前预埋钢筋以提供反力,由于这一部分混凝土的凝结需要时间,提前预埋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若受检桩的试验吨位较大,可能还需使用多台千斤顶并联以提供足够出力。

3.5质量控制目标

本检测工程我方的质量控制目标简单概括即为“合规、合格、合理、合求、先进、创优”,也即:

1)合规。

在检测过程中,保证检测工作符合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我司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程序规定,采取对人、技术、管理的事中控制,达到国家及各级管理部门对检测工作的要求;

2)合格。

保证检测成果合格率100%。

采取质量预控、过程控制、事后质量把关等环节的严格控制,运用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想以及动态控制的原理,保证检测成果合格率100%;

3)合理。

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工作,合理调整计划,合理安排成本,做好己方质量控制;

同时,检测成果对信息化施工的指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对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整体工程合理实施。

4)合求。

保证检测成果完全满足业主的各项要求;

保证检测成果满足设计等各方对检测成果的各项要求;

保证配合施工方的施工进程的需求及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保证满足各相关方对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求;

5)先进。

确保检测工作优良率95%。

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先进的组织方法、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元器件,来保证检测工作做到“以人为本、诚实守信、技术领先、创新发展”;

6)创优。

创我司品牌工程、争创省部级优秀检测工程。

3.6质量控制措施

3.6.1加强自检工作、接受各方检查、监督和指导

对于检测工作的关键工序如检测关键数据的采集、取样等必须请监理人员进行验收或者进行过程监督。

工作中加强自检工作,任何一道工序都需要由项目经理及专业负责人批准方可执行。

3.6.2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本检测工程的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为有关方面提供检测数据与信息,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检测技术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检测工作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执行采纳技术标准规范的有效性以及检测工作的后勤保障五个方面来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3.7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程序

3.7.1检测准备

1)承接项目后,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制检测纲要,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业主及监理。

2)经业主批准的检测纲要生效后项目经理应策划检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人员配置的策划与调遣。

4)设备仪器的准备。

5)项目经理组织制定项目检测计划,编制时须考虑以下因素:

(1)保证合理的检测周期,确保按检测合同规定如期交付成品。

(2)计划进度和工作顺序应符合检测程序。

(3)检测计划应留有适当的余地,实施时管理者应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发现延误时及时采取措施。

6)现场准备工作:

项目经理应到现场了解生产、生活条件(如施工生活用水、食宿条件)等。

了解现场场地情况、地下管线、交通等情况。

3.7.2外业工作

1)项目经理在施工期间应时常到现场指导工作,从源头上对检测工作的准确性负责。

2)承接项目后,严格按检测纲要或检测技术要求作业,专业负责人负责安排、组织外业施工,由测量组、物探组、钻探组及原位测试组负责人分别对组内测量、测试工作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测量、测试工程师负责外业现场工作的具体实施。

对外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