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702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8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docx

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

2015年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

1、选择题(2*8=16)

1.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明显的经济结构。

A高科技产业、低端制造业

B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C城市工业、农村农业

D先进产业、落后产业

答案:

C

2.若正常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该商品需求D向右下移动至D’的因素包括:

1)该商品价格下降2)替代品价格3)互补品价格4)消费者收入5)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A1)2)B2)3)C3)4)D4)5)

答案:

D

3.不属于我国社保制度构成的内容

A社会保险B社会捐赠C社会福利D社会救济

答案:

B

社会福利:

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保制度。

社会救济:

社会救助,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扶危济贫。

社会捐赠: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团体出于爱心,自愿无偿地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赢利单位,某个群体或个人捐赠财产进行救助的活动。

4.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1)弥补政府财政赤字2)替代私人投资3)调节经济4)筹集建设资金5)公开从事市场业务

A2)5)BC1)5)D

答案:

A

5.米德冲突是指

A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B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个政策工具。

C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D在某些情况下,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答案:

C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6.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刻,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是

A远期B期货C期权D互换

答案:

A

7.根据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条件包括:

1)要素市场融合2)价格与工资弹性3)商品市场高度融合4)国际收支顺差5)宏观经济协调和政策融合6)金融市场融合

A1)2)4)6)B1)2)3)4)6)C1)3)4)6)D1)2)3)5)6)

答案:

D

8国际收支表的经常账户包括

1)货物2)服务3)收入4)经常转移5)国际收支

A1)2)3)B1)2)3)4)C1)2)3)4)5)D1)2)4)5)

答案:

C

  

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初是在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劣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提出,一个国家如果价格和工资具有很强的刚性,那么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汇率制度应采用浮动汇率安排。

固定汇率下,价格和工资的刚性将造成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要么导致通货膨胀,要么加剧失业。

如果采用浮动汇率,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动将通过贸易条件和实际工资的改变来减轻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

由于现实世界中各国的价格和工资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刚性,因此人们大多认为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采用浮动汇率制的结果总是正面的,但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这是不对的。

  1.价格与工资弹性。

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的假定是弗里德曼建立浮动汇率制的立论基础。

假设由一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区域,如果区域内价格和工资具有充足弹性,即工资和价格可以对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充分的反应,那么区域内各地区或国家应该采用固定汇率在彼此的货币间建立起相应的关系。

因为价格和工资的完全弹性,即相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可使整个区域内的市场随时出清,从而使各地区间收支差额的平衡过程不会引起失业率上升,所以区域内(即地区间或国家间)汇率的浮动是不必要的。

而且,通过固定汇率将整个区域联在一起还可以提高货币的有用性。

  如果上述区域内价格与工资是完全刚性的,则区域内各地区间收支不平衡的调整过程,将会使一个地区出现失业或另一个地区出现通货膨胀。

在这种条件下,各地区间汇率的浮动,可以部分具有真实经济调整过程中工资和价格具有弹性时所起的作用。

弗里德曼由现实生活中各国经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出发,得出了各国应采用浮动汇率制的结论。

而蒙代尔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开创者则提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即使工资和价格无弹性,采用固定汇率制,也可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

  2.要素市场融合。

蒙代尔关于最优货币区的定义是:

内部要素充分流动(包括地区间和产业间劳动力、资本的流动),对外则生产要素完全不流动的区域。

这样的区域可以采用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来组成最优货币区。

蒙代尔的论述是,组成货币区的两国在面对需求转移引致的收支失衡时,除了汇率政策外也还有其他的平衡机制,如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

若A、B两国组成一个货币区,两国货币比价固定或者采用了单一货币,那么当需求由B国产品转移到A国产品,则A国将出现通货膨胀,B国将出现失业。

如果假设价格与工资完全无弹性,但两国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那么B国过剩的劳动力将转移到A国,在A国生产出更多产品,提高A国的供给水平,汇率便无须调整,真实经济的最终均衡可部分由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

由于要素流动的速度一般较慢,它对于缓解长期、永久性需求转移造成的收支失衡将更有效,而对于短期、暂时的经济冲击而造成的收支失衡,如果仅通过生产要素在产业间或地区间的转移进行调节,区域内各地区仍将出现通货膨胀或者失业。

  3.金融市场融合。

国际收支理论告诉我们,除了长期实际收益率的差异引发的资本流动,一般来讲,金融资本的转移不能无限维持结构失衡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

但是,资本流入弥补贸易赤字的做法却可以延长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

在长期中,价格和工资的弹性以及货币区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提高。

因此,经济调整的成本会因金融交易高度融合而有所减少。

资本流动调整经济失衡的另一个渠道是“财富效应”,贸易顺差地区同时也大多是资本流出的地区,即金融资产的净债权持有国,财富增加会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开支,这样将会减少本地区(本国)的收支盈余。

与之相反,国际收支逆差国,也是净债务国,财富减少会使人们减少开支,从而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由此可见,货币区内金融市场的融合可以减低通过汇率改变贸易条件从而消除区内收支失衡的必要性。

另外汇率波动会引起不确定性的增加,加大交易成本,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和对外金融市场的分割,因此,在区内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情况下采用固定汇率(或者单一货币)是一个好的选择。

  4.商品市场高度融合。

美国各州之间收支失衡之所以能够顺利解决,经济学家归之于美国的内部开放性,即各州间商品市场完全一体化。

经济学家由此认为,一个成功的货币区应该具有高度的内部开放性,即区内产品的广泛交易。

“开放性”一般由几个指标来衡量,如在生产或消费中可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比例;进出口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者边际进口倾向(单位收入增量中用于进口的比例)。

这几个比例越高,表明经济的开放程度越高。

  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一个高度对外开放的地区,应该采用浮动汇率制还是应该与贸易伙伴国一起组成一个货币区(区内货币汇率固定或者采用单一货币)?

首先,假定此地区对外高度开放,即可贸易商品占总产出和总消费中的极大比重。

在这种情况下,此地区采用对外币值调整(比如说对外贬值)来纠正对外收支失衡时,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全面波动。

这时,如果要限制非贸易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就必然带来需求紧缩和失业。

其次,由于开放经济中人们缺少“货币幻觉”,本国货币贬值后,人们会明显地感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所以人们会要求相应地增加工资。

这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

再次,开放经济的消费对进口依赖很大,所以需求弹性较低。

这样为纠正某一水平的对外失衡所需汇率变动的幅度也就相对较大。

因此麦金农认为,浮动汇率对开放经济来讲,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一些相互间贸易关系密切的开放经济,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货币区,对外实行共同浮动的汇率制,对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可能更为有利。

  5.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除上述几个适于组成货币区的标准外,生产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冲击更具抵抗力。

因而可对外实行固定汇率制。

而生产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则应联合起来,组成货币区,对外实行浮动汇率。

哈伯勒和弗莱明则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性质类似的国家可以组成单一货币区。

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于各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选择不一致。

具有相同政策态度,即所谓“政策一体化”的地区可以组成单一货币区。

2、名词解释(3*4=12)

1.提供曲线

答案:

提供曲线(offer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2.流动偏好陷阱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

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参见图)。

3.等产量曲线

答案: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4.国家预算法

答案:

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执行机关、中央和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分配关系。

3、简答题(8*4=32)

1.利息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案: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2.中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

货币供给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3.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

答案:

一般地说,税负转嫁的存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条件:

1)商品经济的存在

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

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