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610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终南星渎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归属感是一流小区所普遍具有的特征。

“若是郊区住宅区的人们礼拜一到礼拜五的早晨赶上班,晚上回来睡觉,周六、周日去市中心购物,这样的小区是失败的。

小区必需有足够的吸引力,足够的服务设施,能让居民在工作日、节假日都留在小区。

二、创造江南水乡特色的居住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地位日渐重要。

在居住区中,环境已是居住质量的首要标准,同时环境的创造和利用也是尊重地域文化和创造小区特色的关键,小区的环境决定了小区的品位和特色。

计划区地处江南城镇,江河纵横。

计划设计突出水乡“水”的特色,无论是对河流的整治,沿河休闲步行场所及中心绿地、广场计划,仍是小区的骨干道形式,无不以“水”为核心,以“水”为主题,从而创造出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特色的居住环境。

3、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主体,构筑和谐的生活环境,居民置身于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当中。

营造有人情味的生活环境,创造集中开敞的空间环境,居民能更方便的接近自然环境,创造踊跃空间,使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新时期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创造功能完善、结构清楚、布局合理、道路通畅、配套齐全、利于管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品质的居住区。

4、表现生态理念

充分利用生态理念,营建小气候环境,组织良好的户内自然通风度光,合理选用玻璃的反射系数,减少住宅对空调机械的依赖,部份材料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利保护生态。

创造完整开阔的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安全、优美的户外步行活动空间。

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树木,使计划区成为切近自然的绿色生态居住区。

第五章计划布局结构

按照计划原则及目标,尽可能避免高压线对居住区用地布局的不利影响,合理组织河道水网,使各用地块在整体上趋于规则、完整。

在用地布局中,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行政中心、医疗中心等位于经四路东西双侧,组成居住区核心区域,形成区内最具活力的中心,围绕中心计划了各居住组团。

经四路为区内绿色景观大道,规二路为贯穿区内的另一条重要街道景观轴线。

位于经四路和规二路标志性建筑,增加了居住区的可识别性。

结合现有水系,组织了环形的河道水网,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江南水乡空间格局;

而且结合河流水系布置滨河绿地,形成江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景观。

道路骨架基本以方格网系统为主,局部为放射形道路,这样既丰硕道线路型,形成特色景观,也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紧凑布局。

第六章道路系统计划

一、交通发展策略

居住区作为服务昆山市南部吴淞江工业园区的重要组团,高效顺畅的交通组织相当重要。

居住区交通处置重点是,理顺区内交通与大区域性交通的转接,特别是与312国道改线道路的衔接。

路网设计尽可能减少二者间的彼此交叉与干扰,成立品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普及趋势成为必然,在做好疏导控制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

随着居住区的发展,应在远期考虑将自行车系统与机动车道路系统分开,融入沿河的步行绿化系统;

道路中将自行车道并入人行道、以便为机动车提供更多的空间

2.道路网系统

312国道改道线从居住区的南侧边缘通过,双侧考虑50米的防护隔离绿带。

北侧为沪宁高速公路。

分析现状和周边道路的关系,道路网结构采用放射形与方格路网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丰硕道线路型,形成特色景观,同时也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紧凑布局。

(1)、骨干路

经四路为贯穿计划区南北向的景观大道,其红线控制宽度为50米,采用三块板的形式。

规二路、纬一路和划三路为区内主要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4米,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为表现居住区主要景观特征,适当增加绿化带及人行道的宽度,增强路面及铺装设计。

(2)、次干路

联系居住区内部骨干路的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18米。

划一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4米,主要考虑了较宽的绿化带及人行道宽度。

(3)、步行交通

结合水网绿化体系进行建设,步行系统深切到各地块内部。

步行系统将绿地休闲场地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交通设施

为适应不断增加的交通量要求,计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如果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

各功能地块按照有关停车标准配建停车位;

计划在纬一路南侧和经四路西侧结合大型绿地,设置社会停车场一处,起到区域相对集中停车的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停车方式越未越趋向与就近停泊,因此各个地块的配建停车就显得相当重要。

计划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参考其它城市的配建停车规定,考虑必然的超前意识,对计划区的各个不同功能地块配建停车标准做如下规定,具体体此刻计划图则中对各地块的配建停车位的数量要求。

建设类型

机动车配建指标

办公建筑

0.4个停车位/100平米建筑面积

商业建筑

0.5个停车位/100平米建筑面积

居住组团

个停车位/10户

为便于居住区与周边地域的联系,在居住区的中心和经四路东侧计划了区域性的公互换乘站点,以利于居住区与周边城市地域的便捷联系。

居住区内的公交站点结合各个地块绿地系统安排,在居住区中的站点应考虑和住宅区出入口的关系。

具体公交计划划应以全市为统一的系统,结合建议的公交站点安排具体公交线路。

第七章绿地系统计划

一、计划原则

(1)、居住区计划中要充分尊重现有的绿色生态景观资源,并综合利用各类绿化手腕,表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原则。

(2)、绿化实施表现系统化思想,与原有自然景观资源一路构筑清楚完整的绿化网络,注意充分保护与发挥现状水资源的优势。

(3)、绿化与各类广场、公共空间相结合,表现居住区设计“以人为本”。

(4)、表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5)、在整体功能结构布局中表现复合功能整合发展的生态原则,达到居住区建设和功能完善的有机性。

二、实施策略与办法

·

策略

各类绿地在功能组成和空间布局上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景观和生态两个方面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创建完整的居住区绿地系统,将不同的绿地空间连成整体,并结合绿地功能与形式,考虑特色种植,从植物形态、色彩及自身生物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强调环境设施、绿化种植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不同特色的绿化主题。

全面表现地域的文化特质

(1)维持并延续江南水乡文化传统。

(2)建筑、水体、绿地、道路融于一体

(3)运用生态原理,种植设计与环境设计及水体相结合

表现自然的生命力和季节转变

(1)表现切近自然的环境精神树种选择从功能、形态、生态、生长速度作出合理安排。

(2)行道树表现道路的统一性,造成大片绿荫。

(3)结合居住区功能和景点,选择花木种类,表现路段和地址的主题。

成立持续性和秩序性

绿化、铺地、广告、指示牌、小品的色彩、风格、尺度、定位一体化设计;

昼与夜、阴与晴、平时与节庆和四季的效果维持内在的联系,表现居住区的历时性;

充分考虑实施的阶段性和相对完整性。

3绿地系统

居住区计划绿化系统可归纳为“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

绿化点

主要有三个大型公共开放绿地,形成了区内的绿化景点。

另外,结合现状地形在各地块安排的街头绿地和组团绿地。

绿化线

结合防护绿带和滨河绿带形成重要带状轴线绿化景观。

经四路为区内重要的绿色景观大道。

居住滨河绿带按8-15米控制,按照具体建设项目与河道的不同,进行岸线设计,配合绿化种植,营造出优美的休闲步行活动空间。

绿化面

居住区都有很高的绿化率,有大面积的集中绿化形成“绿化面”,与“绿化点”和“绿化线”一路组成居住区的生态绿网。

第八章空间景观计划

一、整体构思

居住空间环境的计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

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组成;

充分利用区域性交通绿化走廊和计划水系,形成景观轴线;

通过对建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

通过生态绿色网架的重点塑造,表现人本思想。

整体上经四路为居住区南北向的景观大道,规二路、纬一路和相交的经四路形成居住区结构性轴线。

将区内最突出的功能空间、特色场所、景观序列等内容有机连缀起来。

“十”字型轴线以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交汇点,大型居住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公共开放绿地、行政中心等形成居住区核心公共开放空间,又是该地域重要城市景观节点。

二、景观系统组成

按照服务的区域和特点,将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景观轴线、景观区域、重要景观节点和一般景观节点。

(1)景观轴线

计划肯定以经四路、规二路和纬一路为居住区景观轴,是居住区的靓丽风光线。

经四路:

红线宽50米,双侧有10米的绿化带,从居住区中部南北贯穿,南侧与纬二路(312国道改道道路)相连接,是居住区南部主要出入口。

沿线景点有居住区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公共绿地等,计划肯定其为绿色景观大道。

规二路和纬一路:

红线宽24米,双侧以商业建筑为主,形成持续的公共建筑界面,道路呈东西向贯穿居住区,计划肯定其为综合景观轴。

(2)景观区域

景观区域是指有必然面积的、富有特色的景观地域。

计划确居住住区的景观区域主如果以绿化为特色的面积较大的三个集中绿地,即:

中心公共绿地,东北角绿地和东南角入口广场。

(3)重要景观节点

重要景观节点对表现居住区特色有重要作用,计划肯定的重要景观节点包括:

景观轴线的交叉点:

即二个道路交叉口;

居住区入口:

包括从南侧进入居住区的两个入口;

城市广场:

商业中心广场和行政中心广场。

(4)一般景观节点

一般景观节点对于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计划设置的街头绿地同时也是一般景观节点,其散布普遍,可以按照周边的用地性质决定其内容和主题,表现其多样性特点。

3、建筑形象及色彩

整体居住区建筑形象应简练、朴实、明快、色彩应统一中有对比。

计划建筑风格应表现“新、巧、淡、雅”的现代风格。

各类建筑的色彩应协调美观,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第九章分区控制指标

分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1)维持各类用地的完整性,便于管理与操作;

2)原则上以城市道路、自然水系和山体为边界肯定分区范围。

居住区划分为3个大区,14个片区,62个地块。

各分区的用地控制指标见附表。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分区编号

地块编号

用地性质

面积

(公顷)

容积率

最小绿地率

(%)

A-1

A-1-1

G2

A-1-2

R2

A-1-3

G1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1-10

A-2-1

A-2

A-2-2

C2

A-2-3

A-2-4

C2

A-2-5

A-2-6

A-3

A-3-1

A-3-2

A-3-3

A-4

A-4-1

A-4-2

S3

A-4-3

A-5

A-5-1

A-5-2

A-5-3

B-1

B-1-1

B-1-2

B-1-3

B-1-4

B-1-5

R2

B-2

B-2-1

B-2-2

B-2-3

B-3

B-3-1

B-3-2

B-4-1

B-4-2

B-4

B-4-3

B-4-4

B-4-5

B-4-6

B-5

B-5-1

C5

B-5-2

R22

B-5-3

C1

B-6

B-6-1

B-6-2

C-1

C-1-1

C-1-2

U2

C-1-3

C-1-4

C-1-5

C-1-6

C-2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3

C-3-1

C-3-2

C-3-3

C-3-4

S2

第十章工程计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计划

(一)水源

水源:

纬二路(312国道改道道路)的城市给水干管(DN10000),实现区域供水。

(二)水量预测

计划区用水量预则采用用地指标法计算,人均指标法校核。

1、用地指标法:

计划区各类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选取如下: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

万m3/km2·

d;

行政办公用地用水量指标:

公共服务用地用水量指标:

金融商贸用地用水量指标:

教育用地用水量指标:

万m3/km2·

道路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

公共绿地用水量指标:

市政用地用水量指标:

由此求得计划区总的用水量为万m3/d

2、人均综合指标法:

按照计划区的用地性质,考虑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取400升/日,则计划区需水量为万m3/d。

以上两种预测结果相较,需水量取中间值略偏大,计划区设计用水量为万m3/d。

(三)管网布置

计划区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供水,计划在划一路、规一路、划二路和经五路、形成供水骨干环,与纬二路的昆山市区域供水干管相衔接。

水源主入口,由经四路和经五路口进水,形成计划区的给水小环套接城市给水大环的管网格局。

进水管段的管径按计划区总水量的70%计算,给水管道布置见《给水工程计划图》。

第二节、污水工程计划

按照《昆山市吴淞江工业园区计划》和计划区的性质、特点,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在计划区内应形成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

(一)污水性质及污水量

计划区内的用地性质主如果居住和配套的公建设施,故污水组成是以生活污水为主。

由于居住区的污水搜集系统比较完善,污水量的计算按给水量的95%计算,则计划区内最高日污水量为万吨。

(二)污水管道系统布置

由于居住区地势较低且平,地面坡度转变不大,本地域属河网地域,为尽可能保证区内的污水都能靠重力流顺利排放,减少污水提升泵站的数量和规模,在计划区污水系统布置时,尽可能知足以下原则:

1.污水管管径的计算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

2.市政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取DN300,最小坡度取千分之三。

3.污水管道在居住区道路下按收水一侧布置。

4.在竖向布置上,污水管位于雨水管之下。

居住区内污水骨干管由南北布置,在划三路、经四路和经五路与纬二路的城市污水干管相连接。

由于计划区处于河网地带,过河污水管道在标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从河底下穿这,较深河段可采用倒虹的形式过河,倒虹管不得低于两根。

污水管道布置详见《排水工程计划图》。

第三节、雨水工程计划

(一)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

F

其中:

ψ一径流系数,取,绿地取0.3;

q—设计暴雨强度(1/s·

ha)

F一汇水面积(ha)

暴雨强度q采用苏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1+

q=——————————(1/s·

ha2)

(t+0.81

式中:

P一设计重现期,取1年;

t一降雨历时(分钟),取20分钟。

(二)雨水管渠布置

由于居住区地处河网地域,地势较低,所以区内的雨水应尽可能靠重力流

放、居住区雨水管渠的布置应遵循以下要求:

按照地形、道路坡向、雨水干管及河流的位置来布置雨水管渠,使雨水就近排放。

2.雨水管渠的覆土深度应尽可能控制在0.7—1.3米左右,浮土不足0.7米的管段需做加固处置。

3.雨水管渠的最小坡度应保证不低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

4.立交排水应尽可能单独设排水管渠,直接排入水体或排洪沟,以便雨水的顺利排除。

雨水管道布置见《排水工程计划图》。

第四节、防洪防灾

(一)防洪

一、现状:

计划区现状的地面标高在—米之间,水塘多为自然水体.仅能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

二、防洪标准:

计划区设防标准定为百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洪标高米。

3、防洪方式:

本计划区的防洪方式为举高地面高程(防涝)与防洪堤相结合的防洪方式,即把现有标高较低自然地面举高到常年水位标高以上的必然高度。

计划将现状场地标高,结合区内水系一并调整,平整为米之间。

加固防洪驳岸,局部地段与沿路的游憩绿化一同设计,采用路堤结合的建设形式,以增加河道的亲水性。

防洪堤顶标高控制在之间(记载历史洪水位为吴淞高程米)。

4、河道控制:

河道流量按照计划水系由水利部门与排灌设计一并计划,区内水系的河底标高控制在米以下,维持河道宽度及防护绿化带,并按期疏浚。

(二)消防

沿计划次干道每100米设置消防栓。

(三)防震

计划区地震烈度为六度,重要工程项目提高一度设防。

第五节、电力工程计划

(一)负荷预测

l、依据:

区内各地块用地性质及建筑面积。

本区计划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

行政办公万平方米;

商业金融万平方米;

公共服务设施万平方米。

二、预测方式:

按照计划的各类建筑面积,采用单位指标法预测,其结果作为布置lO千伏变电站及开闭所的依据。

S=Kl(K*N)/(1000*COSφ)

式中,S——计算功率(千伏安)

Kl——同时系数

K——单位指标(瓦/平方米)

N——建筑面积(平方米)

COSφ——功率因数

3、单位指标:

参照《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技术办法》,《城市电力计划规范》,并结合计划区的特点取定。

一类住宅建筑:

60W/m2

二类住宅建筑:

40W/m2

行政办公建筑:

10OW/m2

商业金融建筑:

120W/m2

文化娱乐建筑:

80W/m2

公共服务设施:

50W/m2

医院:

60W/m2

4、总负荷

依照上述标准,计划区各类建筑预测负荷共万千瓦。

考虑负荷同时率取0.7—O.8,则计划区实际计算负荷为万千瓦。

按照《城市电力网计划设计导则》的要求,35—11OKV变电所顶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则计划区要求电源提供的负荷容量至少应为万千伏安。

(二)负荷品级

居住区内由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等组成的建筑群体,除居住区内消防水泵、消防电梯、事故照明和部份重要负荷按二级设计外,其余负荷均按三级设计。

(三)电源

居住区南侧的35KV变电所为区域提供电力。

(四)配电网

计划区配电电压采用10KV,配变站主要采用环网供电,按照地块负荷值及其散布组成环网,开环运行。

环网电源取自35KV变电站的不同的lOKV母线段。

l、开关站:

本区按lO千伏变电站供电半径不超过300米的原则布置配变站,具体位置在修建性详细计划中落实,每4—5座配变站应设一座lOKV开关站,计划1OKV开关站2座,开关站布置见《电力工程计划图》。

二、配电线路:

本区lOKV配电线路全数采用电缆,从35千伏变电站每台变压器出线9回,则从35KV变电站共有225回10KV出线可向负荷区供电。

l0千伏配电电缆沿电缆沟敷设。

电力电缆沟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详见《电力工程计划图》)

(五)路灯供电

居住区路灯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lO千伏路灯交配电站尽可能结合道路东侧或南侧建筑物布置在室内。

低压线路采用电缆直埋的方式敷设。

第六节、电信工程计划

(一)电话配置标准及用户预测

标准:

参照国内城市的计划指标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