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650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7菩萨兵【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

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读讲第1自然段自由读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读讲第25自然段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

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

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自由读。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

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朱德: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藏民:

躲跑返回流泪课尾拓展:

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

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8李广射虎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多媒体PPT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细读课文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相机板书: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相机板书: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

(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9、少年王勃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昌、章”:

读翘舌音。

“诵”:

读平舌音。

“都、督”:

“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

结果呢?

想一想,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

探望、南昌、景色、宴请、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教学目的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齐读课题)2、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1)出示词语:

萧伯纳娜塔莎(师:

这是两个外国人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说说他们的身份吗?

(2)出示一个字:

教(师:

教是一个多音字,你能用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读第一声时,一般单用,指一种具体行为。

如教书、教课等。

读第四声时,组的词就多啦,如:

教学、教育、教室、教师等。

课文中,这个字组成的词是:

教育。

师:

生活中,一般是谁教育谁?

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给了谁教育呢?

(小姑娘给了萧伯纳教育)(3)难怪课题叫大作家的小老师呢!

再一起读读课题。

3、质疑一个普通的苏联小姑娘居然能让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称她为老师,你们想认识这小女孩吗?

二、品读课文

(一)认识小老师、(出示:

小姑娘的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她的呢?

打开书本,划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出示:

小姑娘白白胖胖,真是可爱极了。

)抓住外貌特点来表现一个人的可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试一试。

2、(出示第一段,再读读,这小姑娘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利用他人对她的态度,从侧面来表现小姑娘的可爱,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三)释疑、过渡:

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会给萧伯纳怎样的教育呢?

好好读一读2-4自然段,品味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的对话。

2、师:

让我们来再现他们分别的情景。

出示: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