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635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docx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会计学

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体系的完善

一、前言部分

2008年12月10日美国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涉嫌“庞氏”投资诈骗被逮捕,这场号称华尔街史上最大诈骗案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高达500亿美元。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造假案件,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致使投资者损失惨重,给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巨大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产生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会计监管缺位或不到位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动荡,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危机的背后同样暴露出巨大的监管问题。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衍生金融工具又是金融创新的核心。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国家造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会计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有效性地防止公司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生成、披露的过程,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加强会计监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并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监管模式势在必行。

本文阐述了会计监管的相关理论,从美国金融危机着手发现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会计监管弱化的原因,并对会计监管模式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

进而,在分析我国面临的潜在的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参考他国会计监管模式,提出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措施,推进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二、主体部分

(一)会计监管体系概述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完善研究(梁彦勋,2009)指出,目前关于会计监管的内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1)会计监管是会计监控和会计管制的统称。

(2)会计监管可粗略地分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和会计职业监管。

另外,阐述了监管目标及会计监管模式。

会计监管模式是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这些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特色。

基本的模式可归纳为行业自律模式、政府监管模式以及独立监管模式三种。

会计监管的目标是监管者通过监管活动希望达到的效果。

会计监管的目标实际上从高到低依次包含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而且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会计监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所有监管客体进行监管;中间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严格符合会计核算规范的要求,其次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管;具体目标则是与特定监管客体相联系。

会计监管理论历史回顾及启示(刘冬荣,邓永勤,2008)阐述了会计监管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从早期会计监管理论到有效市场假说,再到市场失灵论、产权理论,最后是新会计监管理论,笔者得出启示:

我们应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和反政府监管动机及其表现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从而为监管主体找准监管对象,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改革开放30年会计监督的发展与创新(王竹泉,毕茜茜,2008)分四个阶段阐述了我国会计监督的发展和创新:

(1)1978年到1984年: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会计监督的延续

(2)1984年到1992年:

利益冲突导致会计监督陷入困境(3)1992年到2000年:

会计监督不断探索和改革试点(4)2000年至今:

会计监督体系逐步理顺,内部控制渐受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指出,会计监督体系是指由若干具有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组织机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个部分。

我国会计监管体系机构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国务院下设置国家会计监管委员会,充当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的总协调人和领导者,统一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会计监管力量。

详见图。

 

会计规范主要指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经法规。

财政部充当会计监管政策的总制定者;国家会计监管委员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企事业、会计师行业及事务所的统一监管机构,与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平级。

依据相应的财经法规和财务披露制度,组织驻各地会计监管机构,进行会计行业和职业监管;会计监管纪律委员会隶属于全国人大,作为会计监管委员的最高监管机构,对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的职能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并做出相应的惩戒措施,即对监管的监管。

我国强有力的监管主体是在国务院下设立的全国统一的监管中心机构——国家会计监管委员会,并且下属分会计信息监管委员会,会计职业监管委员会,会计监管评价委员会三个部门。

会计监管的客体包括了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监管的对象是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职业,以及注册会计师行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

监管的内容是对会计活动进行的管理、控制及检查处罚,即会计监管制度的实施。

 

 

(二)金融危机下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下面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

此后,次债危机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实时保证研究(高锦萍,2010)认为,对金融工具的监管失控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近10多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品种日益丰富,交易规模迅速扩张,而与此同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和监管手段却远远滞后于其发展进程,大大增加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研究——基于美国房地产证券化实践的启示(葛扬,吴亮,2010)从房地产证券化角度深入详细地分析了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如图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缴纳房贷出售抵押贷款出售MBS出售CDO

 

提供贷款提供资金提供融资提供资金

图3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如图3所示,由抵押贷款机构接受借款人的贷款申请给借款人提供住房贷款,借款人按合约分期付款。

抵押贷款机构为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将抵押贷款出售给联邦政府设立的特殊机构以增加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

特殊机构将这些抵押贷款重新组合及配置现金流量并通过信用增级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信用评级机构则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出售给投资银行以换取资金,投资银行再将这些MBS证券通过金融工程进一步打包组合,创造出新的衍生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这些CDO再通过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后出售给保险基金、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获取资金。

当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在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上扩散,次贷产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且过度衍生,政府监管不力导致次贷风险膨胀并积累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就存在不稳定性。

风险聚集到一定程度,加上利率的上调和房价的下跌的外部因素的刺激,运行机制中最关键的一环(稳定的现金流)就会断裂,风险就会沿价值链进行传导放大,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

笔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原因。

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经济是呈波浪式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危机。

虽然每一次经济大规模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市场经济的盲目扩张性两个方面却是共同的。

(三)会计监管弱化的原因

会计监督之我见(易婧,2009)分析了我国会计监督现状,认为会计监督弱化具体表现在社会风气不太理想。

对某些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很难识别其合法性与真实性;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会计工作辛苦繁杂,待遇、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过分强调审计监督,以致于淡化会计监督的监督职能。

从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两方面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1)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不当。

(2)企业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3)社会监督不力。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5)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

(6)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会计监管权力畸形及其抑制(马晓芳,2007)认为,会计监管权利来自保护产权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义务,谁来履行这两项义务,谁才拥有会计监管权利,现实会计监管权利的分布存在着典型的畸形性现象。

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监管制度的“路径依赖”、政府部门的过度授权和独立审计机制的不完善性,是会计监管权利畸形性的具体成因。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十年回顾(郜进兴,林启云,吴溪,2009)较为系统地回顾了1999年以来国家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工作组织、检查结论与发现以及处理处罚情况,用事实说明会计监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出重大作用,但会计监管始终面临着重大挑战,即极其庞大的监管对象与有限的监管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

会计监管的挑战和压力从根本上来自于监管对象违反会计规范、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和机会。

尽管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能够逐渐减少这种动机和机会,从而适当缓解监管压力,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所有的动机和机会,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监管压力。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冯玮,2009)通过研究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层取代所有者掌握公司控制权

(2)有关衍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3)政府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的不匹配(4)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四)国际市场会计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美内部控制监管机制比较研究(董美霞,陈艳,2009)比较中国与美国监管机制,表现为:

(1)监管机制的比较。

具体表现为规范制定组织的作用方式、监管规范制定程序、监管规范框架不同。

(2)监管主体的不同。

(3)监管内容的比较。

美国内部控制的监管着眼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重点在于内部控制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作用的发挥,主要关注管理层和审计师职责的履行情况。

我国相关监管主体加强监管,重点是管制欺诈行为,即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止和消除信息虚假披露行为和欺诈行为。

(4)监管方式的比较。

从立法监管效果、审查程序、信息披露监管三方面比较得出,我国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对内部控制的监管亟待加强。

股份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模式之国际比较及启示(茹家团,2008)通过分析研究英美股份公司、德日股份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模式,得出英美股份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模式采用的是外部型,这种模式的前提是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股票流通性强,股权比较分散,进而导致股份公司控制权分散。

而德日股份内部会计监管模式采用的是内部型,这种模式的前提是资本来源比较集中,主要资本来自少数几个大股东、或银行、或其他法人组织等,公司控制权往往由大股东、银行、创业家族和经理人员联合控制,注重企业内部的监控。

得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监管模式的结论。

并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股份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模式选择的几点启示:

(1)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完全采用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公司治理的条件还不成熟,英美模式不应成为完善我国股份内部会计监管的目标模式。

当前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参考以大股东监督、内部治理为主的德日会计监管模式。

(2)无论是建立独立董事制,还是引入外部监事制,内部会计监管的独立性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保证内部会计监管部门成员的独立性来保障内部会计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内部会计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

(3)股份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机构要实施有效的监管必须明确内部会计监管机构及其人员的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