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62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指定答题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用双横线划掉原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yǒng)娇嗔(chēn)搠倒(shù)云销雨霁(jì)

B.懿范(yì)桂棹(zhào)赀财(cī)装模作样(mú)

C.垂涎(xián)摈弃(bìn)连亘(gèn)光阴荏苒(rǎn)

D.着路(zháo)孝悌(tì)忤逆(wǔ)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迤逦胡诌哎声叹气不即不离

B.讥诮翳翳噼里啪啦平心而论

C.嗤笑耘耔臭名昭著林林种种

D.泠然维幕心有余悸不知所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祖父静静的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来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去。

②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

③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于我们自身的存在。

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

这种探索导致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

A.纵目奥妙依从B.纵目奥秘倚重

C.注目奥妙倚重D.注目奥秘依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权力部门率先垂范意味着权力要“革自己的命”,这会像让人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难。

但是也只有推陈出新地去治理公车,才会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

B.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但收入分配悬殊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会大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收入分配改革已如箭在弦。

C.从任何一个角度讲,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都不应该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因为我国受过正规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不是过剩了,而是微不足道。

D.我坚信一点: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各种类型的课都可以上得别开生面,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捕获,得鱼忘筌,身心获益,留连往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本月17日,“中国首善”陈光标首批生产的10万瓶“陈光标新鲜空气”易拉罐将正式亮相。

据称,只要吸了他的易拉罐,就可以一天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B.一个世界级的大奖,如果不能颁给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灿烂的当代文化与艺术创作成就的国家,那么遗憾的就不仅仅是作者,还有这个奖项本身。

C.日前,日本副首相冈田也已经公开批评石原慎太郎此前的“购岛”行为,说他带头将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问题扩大化是错误的,结果此事招致中国非常强烈的反对。

D.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今年前六个月全球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投资总额下降了8个百分点,中国再次超越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

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摘自《说“木叶”》)

6.下列各项中,对“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能更理性而清晰地阐明“木”何以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B.目的是要阐述“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

C.目的是要阐述“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艺术特征。

D.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其实是为了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既含有落叶的因素,又透视出黄色的、干燥的性格。

7.下列各项中,关于“木”“木叶”“落木”三个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木”在这里是个总概念,先介绍完这个总概念的艺术特征后,再分别谈及“木叶”“落木”的艺术特征,层次性强,行文思路很清晰。

B.先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是为了后面进一步阐述“木叶”“落木”的艺术特征做铺垫的,“木”解释清了,“木叶”“落木”也就清楚了。

C.本文的重点是说“木叶”,阐述“木”“落木”的有关内容都是为其做铺垫的,两者其实都是以“木叶”为议论中心来行文的。

D.本文的重点是说“木叶”,但所选文段的重点是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的,这与“木叶”“落木”艺术特征的阐述是并列关系。

8.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等这些诗人,都因为效仿屈原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因而都取得了关于“木”的鲜明的形象。

B.作为概念,“木”和“树”是一样的,但“木”作为诗歌形象,却多了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具有疏朗的形象,并暗示着落叶。

C.“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它们作为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因而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D.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正是这个距离才有“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从:

顺随

B.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敛:

收拾

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怡:

使愉快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

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有四方之事宾主尽东南之美

B.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云无心以出岫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泉涓涓而始流天柱高而北辰远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诗人辞官的“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叙述了作者求职的原因、经过和旋而辞官归隐的原因,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序文重在叙事,辞文重在抒情。

B.诗人在文中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却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经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