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概论Word下载.docx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间音乐概论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清代“花部”兴起,昆曲则被称为“雅部”。
23.昆腔有南昆、北昆两大流派。
24.北曲主要用七声音阶;
南曲主要用五声音阶。
25.北曲中武打剧目较多;
南曲偏重文戏。
26.与西方音乐相比,昆曲赠板相当于8/4拍。
27.集曲是选取不同曲牌中的一至数句,联成新的曲牌。
28.南北合套中,一般生角唱北曲,旦角唱南曲。
29.昆曲分本套、变套两种形式。
30.高腔的音乐属曲牌体结构。
31.高腔的每支曲牌由帮腔、锣鼓和唱腔三部分组成。
32.高腔与昆腔的套曲大多由引子——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
33.帮腔是高腔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34.说出三个高腔剧种:
川剧、湘剧、赣剧、徽剧。
35.湘剧(川剧、赣剧、徽剧)的主要声腔是高腔。
36.写出川剧中的五种声腔:
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
37.川剧中的弹戏属于梆子腔声腔系统。
38.梆子腔因为用梆子伴奏而得名。
39.梆子腔的主要旋律伴奏乐器是板胡。
40.写出梆子腔的三个剧种:
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
41.梆子腔中把徵调式的第三级音降低而构成的音阶叫“苦音”。
42.秦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
43.皮黄腔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
44.清代乾隆年间从安徽来北京的四个戏曲班社统称为四大徽班。
45.程长庚是京剧形成时期的著名老生。
46.写出京剧四大名旦的名字: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47.京剧乐队的主奏乐器是京胡。
48.京剧唱腔主要包括二黄和西皮。
49.京剧青衣演唱时用假声,京剧小生演唱时用真假结合声。
50.二黄腔的胡琴定弦是SOL、RE。
51.京剧二黄原板为2/4节拍。
52.京剧导板后常接一个过渡性乐句,成为“回龙”。
53.西皮腔的定弦是LA、MI。
54.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
55.琵琶是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的。
56.中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把乐器分成八类,统称八音。
57.目前人们习惯把中国乐器分成吹、拉、弹、打四类。
58.汉代流行的一种军乐叫鼓吹乐。
59.近代笛曲分南方、北方两大流派。
60.陆春龄是南方曲笛的演奏家。
61.传统北方笛曲的代表人物有冯子存。
62.梆笛的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等。
曲笛的代表曲目有《小放牛》《鹧鸪飞》等。
63.近代的筝曲流派有山东筝曲、河南筝曲、潮州筝曲、客家筝曲、浙江(武林)筝曲等。
64.《出水莲》是客家筝派的代表曲目。
65.潮州筝曲使用“二四谱”。
66.潮州音乐的调式有“轻三六”、“重三六”、“轻三重六”、“活五”。
67.琵琶曲有大曲、小曲之分。
小曲通常为68板,大曲则是多段曲调的联套。
68.《阳春白雪》是琵琶曲。
69.《夕阳箫鼓》属于文套,《十面埋伏》属于武套。
70.我国胡琴类乐器包括(选答4种)二胡、四胡、京胡、板胡、坠胡、粤胡、马骨胡、二弦等。
71.阿炳创作和传谱的二胡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72.二胡曲《听松》是阿炳创作的。
73.夜深沉是京胡曲牌。
74.我国民间丝竹乐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75.江南丝竹有8首著名乐曲,统称八大名曲。
76.写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中的5首:
《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77.《行街》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
78.写出4首广东音乐的曲名:
《三潭印月》《雨打芭蕉》《旱天雷》《鸟投林》《平湖秋月》。
79.《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
80.潮州弦诗流行于潮州、汕头地区。
81.《狮子戏球》是潮州弦诗的代表曲目。
82.福建闽南地区流行的丝竹乐种叫福建南音。
83.福建南音中除了器乐演奏以外,还包括声乐演唱。
84.福建南音主要包括“指”、“谱”、“曲”三大部分。
85.福建南音中著名的套曲有《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简称“四、梅、走、归”。
86.民间器乐中,用吹奏乐器模拟人声和动物声的演奏叫咔戏。
87.《江河水》是辽南鼓吹乐乐种的代表曲目。
88.《一枝花》是山东鼓吹乐乐种的代表曲目。
89.晋北鼓吹乐又称山西八大套。
90.冀中管乐俗称“河北吹歌”。
91.《放驴》是冀中管乐乐种的代表曲目。
92.十番锣鼓流行在江苏南部地区,属于吹打乐合奏乐种。
93.潮州锣鼓属于吹打乐合奏乐种。
二.名词解释
1.宋代的杂剧和南戏:
宋代,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是我国最早的两种戏曲形式。
北杂剧主要继承了说唱曲种诸宫调的艺术传统,南戏源于民间歌舞小戏。
北杂剧使用的是流行于北方的众多曲调,统称为北曲;
南戏使用的是流行于南方的众多曲调,统称为南曲。
2.元杂剧:
元代是杂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产生了大量优秀戏曲作品。
3.传奇:
明代的戏曲形式,是在南戏基础上,吸收北杂剧的丰富成果而形成的。
4.“两小戏”或“三小戏”:
民间小戏大多只有旦、丑或旦、生两种角色,或者是旦、生、丑三种角色,故被称为“两小戏”或“三小戏”。
5.“唱、念、做、打”:
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要求演员掌握“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
“唱”有演员的独唱和对唱;
“念”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念白;
“做”是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6.行当:
戏曲中的角色分工,主要分为“生、旦、净、丑”。
“生”扮演男子;
“旦”扮演女子;
“净”又叫“花脸”,以勾画脸谱为特色;
“丑”的行为幽默或奸诈。
7.“文场”和“武场”:
戏曲乐队的组织,文场即管弦乐部分,武场即打击乐部分(唢呐、大号也属于武场)。
8.曲牌体:
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以曲牌为基本单位联缀而成,属于套曲结构,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渐趋成熟。
9.板腔体:
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以对称的上下句为基本单位进行板式和旋律变化。
板腔体最先出现在梆子腔戏曲中。
10.折子戏:
明末清初的昆腔艺人节演整本名剧,选取特别精彩的一出或数出,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独立演出的短剧。
11.集曲:
是选取不同曲牌中的一至数句,联成新曲牌。
12.“腔儿”:
“腔儿”是梆子腔剧种中所使用的华彩乐句,歌唱性较强,往往有特定的表现功能,在梆子腔各剧种中名称不一,可能是梆子腔由曲牌体结构演变到板腔体结构后遗留下来的。
13.“花音”和“苦音”:
花音又叫欢音,因具有欢快爽朗的风格色彩而得名;
苦音又叫哭音,因具有悲愤哀伤的风格色彩而得名。
梆子腔曲调的音阶大多为徵调式。
在花音音阶中,除了突出主音外,第二级音LA和第六级音MI是调式中的特性音,第三级音和第七级音则较少使用。
而在苦音音阶中,第三级音偏低的SI和第七级音偏高的FA是调式的特性音,第二级音和第六级音则较少使用。
14.京剧声腔:
京剧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另有昆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等多种辅助腔调,用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15.反二黄声腔:
反二黄声腔由二黄声腔派生出来,其胡琴定弦用反弦,多表现悲壮、凄凉、低沉的情绪,在慢板中用的较多。
16.筚篥:
古代的一种竖吹乐器,是管子的前身。
17.轧筝:
古代的一种用竹片拉奏的弦乐器。
18.八音: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共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叫做“八音”。
19.曲笛:
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常用于南方乐种的合奏。
20.梆笛:
以伴奏梆子腔类戏曲而得名,用于北方乐种的合奏。
21.近代民间筝曲流派:
在不同地区,筝曲融合当地的民歌、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形成了以不同音韵特点和独特演奏技法为特色的地方流派。
近代有代表性的筝曲流派有山东筝曲、河南筝曲、潮州筝曲、客家筝曲、浙江筝曲等。
22.“轻三六”/“重三六”/“活五”:
潮州音乐的调式之一。
23.曲项琵琶:
琵琶传入中国的初期形式之一,横抱,用拨子弹奏,因头部向后弯曲,又叫曲项琵琶。
24.小曲、大曲:
琵琶曲有大曲、小曲之分。
小曲通常为68拍,大曲则是多段曲调的联套。
25.文曲和武曲:
琵琶曲有文曲、武曲之分。
文曲长于表现文静柔美的情趣,如《夕阳箫鼓》等;
武曲长于表现英武雄健的气概,如《十面埋伏》等。
26.丝竹乐及其乐种:
丝竹乐是由丝竹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形式。
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27.《中花六板》/《行街》/《三六》:
江南丝竹著名乐曲。
28.“儒家乐”和“棚顶乐”:
潮州弦诗乐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演奏风格,分为“儒家乐”和“棚顶乐”两种。
“儒家乐”的演奏风格纤细、典雅,除自娱外,多用于民间婚丧喜庆场合;
“棚顶乐”风格简朴、粗犷。
主要用于戏曲舞台,为渲染剧情服务,亦可独立演奏。
29.催:
潮州弦诗中“催”的手法,是突出节奏型变化的变奏手法,在民间有几十种之多。
30.“二四谱”:
潮州音乐所用的乐谱。
31.福建南音:
福建闽南地区流行的丝竹乐种。
32.“坐乐”与“行乐”:
吹打乐的演奏有“坐乐”与“行乐”两种。
坐乐演奏于室内,行乐演奏于室外,并常常演奏于道路行进之中。
坐乐所演奏的曲目比行乐长大、复杂。
33.咔戏:
民间器乐中,用吹奏乐器模拟人声和动物声的演奏。
34.清锣鼓:
纯粹的打击乐演奏形式。
三.问答
1.戏曲的综合性艺术特征。
答:
戏曲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2.中国戏曲的古代四大腔。
3.写出皮黄腔、梆子腔、昆腔、高腔的主奏乐器。
主奏乐器上,皮黄腔剧种为京胡,梆子腔诸剧种多为板胡,昆腔用笛子,高腔用打击乐器。
4.中国戏曲的现代四大声腔。
5.昆曲中南曲、北曲的不同特点。
(1)音阶。
北曲一般用七声音阶;
南曲一般用五声音阶。
(2)读字。
北曲用《中原音韵》,与普通话近似。
南曲用《洪武正韵》,与苏州话近似。
(3)调和韵。
北曲一出戏一调一韵到底;
南曲一出戏不限一调,亦可换韵。
(4)板数和衬字。
北曲板数不定,衬字多少不拘;
南曲板数固定,衬字较少。
(5)词曲关系。
北曲字多腔少;
南曲字少腔多。
(6)旋法特点。
北曲多跳进;
南曲多级进。
(7)唱法特点。
北曲断而有连;
南曲以连为主。
(8)演唱形式。
北曲一人独唱一出到底;
南曲在一出中有独唱、接唱等五种演唱形式。
(9)剧目。
北曲偏重武打戏;
6.昆曲南北合套的原则。
一、通常是一支南曲一支北曲交替运用,在曲调的性质上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二、一般生唱北曲,旦唱南曲;
或主要人物唱北曲,次要人物唱南曲。
三、其宫调性质以北套为基础,所用曲牌调高须相同,旋律衔接须和谐自然。
四、合套中北曲大都保持北杂剧一人通唱到底的惯例,南曲则按剧情需要分给不同角色独唱、对唱、齐唱。
7.昆曲套曲的种类与形式。
(1)昆曲套曲的类型包括南套、北套、南北合套。
南套由南曲组成,北套由北曲组成,南北合套由南北曲交替组成。
(2)昆曲套曲的形式包括本套、变套。
本套即基本形式,变套即变化形式。
8.高腔的音乐特点。
它具有“不协管弦,向无曲谱,其节以鼓,一唱众和”、“声高调锐”、“错用乡语”、“宫调不严”、“随心入腔”、“一泻而尽”等特点。
9.梆子腔中“腔儿”的特点。
“腔儿”是梆子腔剧种中的华彩乐句,歌唱性较强,往往有特定的表现功能,在梆子腔各剧种中名称不一,旋律线条各异。
“腔儿”的旋律性质类似小调或曲牌,间奏不多,可能是梆子腔由曲牌体结构演变到板腔体结构后遗留下来的。
10.秦腔“花音”与“苦音”的特色。
梆子腔的音阶大多为徵调式。
11.京剧二黄的艺术特点。
(1)板起板落,节奏比较平稳。
(2)生腔为商调式;
旦腔为徵调式。
(3)音调多围绕SOL、RE两个空弦音进行,旋律曲折,多级进,音乐性格稳健、平和、抒情。
(4)二黄腔使用的京胡比西皮腔的稍大,发音较深沉。
12.京剧西皮的艺术特点。
(1)眼起板落,音乐流动。
(2)生腔为宫调式;
(3)音调多围绕LA、MI两个空弦音进行。
旋律多跳进。
(4)多用切分节奏。
(5)西皮腔使用的京胡比二黄腔的京胡小,音色较响亮。
(6)西皮腔适于表现慷慨激昂、活泼的情绪。
13.戏曲音乐的主要来源。
戏曲音乐有两个来源:
一是民间歌舞,而是说唱音乐。
北曲和南曲是我国最早的两种戏曲声腔。
北曲源于宋、金两代的说唱音乐诸宫调,南曲源于南宋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歌舞。
至今,这一演变过程仍在延续,像吉林的吉剧、黑龙江的龙江剧等,是从说唱音乐转化形成的;
而湖南的花鼓戏、安徽的黄梅戏等,则是从民间歌舞转化形成的。
这些戏曲形式程度不等地带有前身的痕迹:
来自民间歌舞的戏曲长于动作,来自民间说唱的戏曲长于歌唱。
14.曲项琵琶在中国的变化。
盛行于唐代,到宋元以后逐渐得到整理和改进,废拨子为手弹,改横抱为竖抱,将多弦改为四弦,由四相再增加九品(或更多),使其形制和弹奏技巧逐渐定型,并在演奏技艺上有了很大发展。
15.南方曲笛和北方梆笛的艺术特色。
南派笛曲风格典雅,北派笛曲风格刚健。
南方曲笛擅用气的技巧,其旋律连贯、平稳,音乐柔和,富有抒情性。
北方梆笛擅用舌的技巧,其旋律多具分割性、跳动性的特点,节奏鲜明。
16.丝竹乐的艺术特点。
丝竹乐的特点可用“小”、“轻”、“细”、“雅”四个字来概括。
“小”指乐队小型,具有小型重奏特点;
“轻”指音乐轻松活泼;
“细”指演奏精致细腻;
“雅”指所奏作品优雅柔和。
17.江南丝竹中的五代同堂。
“五代同堂”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在江南丝竹中演变出的5支曲调。
其演变顺序由快渐慢,由简到繁:
1)《老六板》,流水板;
2)《快六板》,流水板;
3)《中六板》,一板一眼;
4)《中花六板》,一板三眼;
5)《慢六板》,一板七眼。
“五代同堂”可分开独立演奏,亦可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逆向演奏,由慢至快,由繁到简。
18.吹打乐的艺术特点。
吹打乐的乐队人数众多,乐曲篇幅长大,常演奏长篇套曲,风格粗犷。
19.学习民间音乐的体会。
此处省略数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