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5867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缺乏有续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依赖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评测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像4.69、0.47和9.70这样的数叫做(),"

."

叫做()。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即米,还可以写成()米。

(3)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即米,还可以写成()米。

(4)5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5)3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6)一枝铅笔8分钱,写成小数是()元,也是()角。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28厘米就是2.8米。

()

(2)3分钱就是0.3元。

()

(3)3分米比2.99分米大。

(4)5.28可以读成五点二十八。

(5)0.09可以读成零点零九。

(6)九点四八可以写成9.48。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

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编排特点

1.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

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92页例1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变从书中学数学为在生活中做数学

书中的例题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的,本设计在教材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以“买文具”为主线,串起各个教学环节,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与感悟数学。

(二)、变教师教数学为学生探究数学

本设计中,教师没有去“教数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学习流程,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让学生主动进入“调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3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

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

我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课件播放录像,超市或商场各类物品及其价格。

2(课件出现食品及价格。

师:

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师指一食品的价格,先指小数点前面的数问:

这表示多少钱?

再问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多少钱?

4师:

录像中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

像5.89、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出示板书。

这些小数中的“·

”叫小数点,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请注意它的位置。

(板书:

小数点。

2读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

(请学生尝试读板书中的小数,读错的地方由教师或学生加以更正。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教学例1

刚才有的同学发现铅笔芯有的是0.5mm(毫米),还有的是0.7mm(毫米),除了毫米外,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1)师:

1米有多长?

请比划一下。

那1分米有多长?

也请比划一下。

1分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

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1分米=1/10米=0.1米。

(2)师:

既然1分米是1/10米,那么推想一下,3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可让学生看课件,根据提示回答。

3分米=3/10米=0.3米。

(3)师:

8分米是( 

)米,5/10米是多少分米?

7分米是( 

)米呢?

910米呢?

2分米呢?

(让学生口头回答。

2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

1厘米大概有多长?

它是1米的( 

),也就是1/100米,它还可以写成0.01米呢!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读下面的句子,并将句中带下划线的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你能行吗?

试试看。

(3)填写后,小组汇报,集体评价。

师将几组学生填写的结果进行展示,并适当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4)还有哪些厘米数可以用米作单位的?

(学生自由提问、回答。

3课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

几位学生正在测量身高,一位学生做记录。

一生提出:

如果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同学们,现在谁来解答录像中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的身高,如:

1米38厘米=( 

学生回答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你的身高是多少米?

能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

(1)请学生填写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评讲。

(2)互动活动。

①师在展台出示人民币,请学生以“元”为单位说出数量。

(如:

师出示2张1元,4个1角,生答24元等。

②小组活动。

我摆你说(或我说你摆)。

一生拿出人民币(或说出人民币数量),一生以元为单位,并用小数说出数量(或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其余学生当裁判,轮流进行,教师参与指导。

2展示汇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

如:

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24千米,这“10.624”就是一个小数。

同学们,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带有小数的数据吗?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些数据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数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效果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

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了,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读写小数相对简单,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探究,感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以及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但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部分学生仍然对小数的含义理解不透,在进行小数和分数的改写中时有出错。

《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

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

整堂课上下来老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

  成功之处: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

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读写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分米=()/()米=()米。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

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

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

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

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点没有实施,但是本意确实如此。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

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

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

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一、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要是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

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

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一厘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三、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

也许是以前习惯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些高估,所以导致前松后紧。

  四、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

  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

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

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总之,通过这次备课讲课评课听课的一系列活动,深感到自己对小学数学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预设不足,高估较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