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532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8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docx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

一.静电场:

1.真空中的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⑴库仑定律公式:

适用范围:

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

⑵电场强度定义式:

⑶电场线:

是引入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曲线。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静电场电场线性质:

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不闭合,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不中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电通量:

通过任一闭合曲面S的电通量为

方向为外法线方向

⑸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只能适用于高度对称性的问题:

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

应用举例:

球对称:

均匀带电的球面

均匀带电的球体

轴对称:

无限长均匀带电线

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

面对称: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⑹安培环路定理:

★重点:

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①点电荷场强公式+场强叠加原理②高斯定理

电势的计算方法:

①电势的定义式②点电荷电势公式+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的定义式:

电势差的定义式:

电势能:

2.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

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

⑴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Ⅰ.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即为等势体。

Ⅱ.导体表面紧邻处的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即导体表面是等

势面

⑵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

在导体的表面

⑶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

Ⅰ.空腔无电荷时的分布:

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Ⅱ.空腔有电荷时的分布(空腔本身不带电,内部放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

静电平衡时,空腔内表面带-q电荷,空腔外表面带+q。

3.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

⑴电场中放入相对介电常量为电介质,电介质中的场强为:

⑵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

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

⑶电容器内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的电介质后,电容为

★重点:

静电场的能量计算

1电容:

2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举例:

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

圆柱形电容器

3电容器储能公式

4静电场的能量公式

二.静磁场:

1.真空中的静磁场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⑴磁感应强度:

大小方向:

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方向

⑵磁感应线:

是引入描述磁感应强度分布的曲线。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曲线的疏密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磁感应线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曲线。

任意两条曲线不相交。

⑶磁通量:

⑷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应用举例: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洛伦兹力公式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安培力公式

★重点: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①毕--萨定律+场强叠加原理②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2.有磁介质存在时的静磁场

⑴相对磁导率为的磁介质放入磁场中磁介质内部一点的场强为:

⑵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

⑶磁场的能量:

三、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动生电动势

3.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场的性质

磁场的性质

变化的磁场和电场的关系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重点: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第四章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4.1.1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C:

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与圆C: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位置关系

利用距离判断

利用方程判断

点M在圆上

|CM|=r

点M在圆外

|CM|>r

点M在圆内

|CM|<r

4.1.2圆的一般方程

1、方程

、当时,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其中圆心为,半径长为,即

、当时,方程表示点

、当时,方程无解,不表示任何图形。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和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补充:

已知直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公式推导:

以为直径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是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几何法:

直线,圆心C:

,圆心C到直线的距离d。

代数法:

直线,圆心C:

,两方程联立,消去x或者y,得到关于y或者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

位置关系

交点个数

代数法

几何法

相交

2

△>0

d>r

相切

1

△=0

d=r

相离

0

△<0

d<r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

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

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1、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

2、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叫做点M的横坐标,叫做点M的纵坐标,叫做点M的竖坐标。

已知空间中两点、,则有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2、空间中线段中点的坐标为

比的意义和

求比值(数值)

同类量的比:

比值表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同类量的比:

比值表示一个新的数量。

比、分数、除法

之间的关系

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a÷b==a︰b

(b≠0)

分数是一种数。

除法是一种运算。

化简

方法:

①运用商不变的性质②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结果:

最简整数比,可以是分数的形式或比的形式。

比的

应用

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策略1:

找准数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1份数再求几份数。

策略2:

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应用问题的解答方法来解决比的应用问题。

(1)比的意义

Ø知识点一: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Ø知识点二:

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符号:

比用符号“:

”表示,“:

”叫做比号。

写法:

15:

10,记做15:

10或

读法:

两种形式的比都读作几比几。

Ø知识点三:

比的各部分名称

Ø知识点四:

求比值的计算方法

求两个数比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值是一个数值。

比只能写成a:

b或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Ø知识点五: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Ø知识点六:

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任何一个比的比值都不带单位名称。

练习:

1.填空。

(1)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是(),乙和甲的比是()。

(2)a除以b的商是,a和b的比是()。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

2.求比值。

0.8:

1.660米:

70米1.5吨:

1.2吨8:

9:

3.判断。

(1)比的前项不能为0.()

(2)A:

B的比值是3:

1.()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不能用比表示。

()

(4)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

8,今年年龄比不变。

()

(5)一个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

2:

6.()

4.求比的未知项。

4:

()=0.512:

()=():

=

(2)比的基本性质

Ø知识点一: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字母表示比的基本性质为:

a:

b=na:

nb(b≠0,n≠0),a:

b=:

(b≠0,n≠0)。

Ø知识点二:

化简比的意义

复习:

1.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3.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Ø知识点三:

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化简后的比必须为互质数的比,否则比的化简没有完成。

2.在以后求两个数或几个数的比时,都要求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Ø知识点四:

分数比的化简方法

分数比的化简方法:

(1)比的前项和后项中含有分数的,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2)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可以化简分数比,但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Ø知识点五:

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带单位的两个同类量的比进行化简时,单位要统一,否则计算的结果不正确。

化简后的最简比必须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即使后项是1也不例外。

Ø知识点一: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把各部分的比看做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一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2)用份数乘法解决问题:

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步骤:

①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②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Ø知识点三:

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

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

例:

学校进来一批图书,按3:

4:

5分配给四、五、六年级。

五年级分得120本,其他年级分得多少本?

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另一个量或总量。

例:

小华和爷爷的年龄比是1:

6,已知小华比爷爷小50岁,小华和爷爷的年龄和是多少?

1.两个量的差÷两个量对应的份数差=每份数,每份数×总份数=总数量。

2.两个量的差÷两个量占总量几分之几的差=总数量。

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时,所给出的比如果不是最简比,必须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否则计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体的是面,面面相交为线,线线相交为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射线不能度量。

3、直线、线段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角的意义: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角的大小的比较:

(1)叠合法,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旁进行比较;

(2)度量法。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