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5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docx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

1.前言························································································································2

2.实验部分···········································································································3

2.1仪器与试剂··········································································································3

2.23-取代香豆素的合成方法··················································································3

2.3产物的表征·········································································································4

3.实验结果与讨论···································································································5

3.1实验讨论··············································································································5

3.2实验结论············································································································6

4.参考文献············································································································6

5.致谢··················································································································8

FeCl3催化的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

靳磊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摘要:

本文对氯化铁作为催化剂,串联反应合成香豆素衍生物作出研究。

这个方法使用氯化铁作为催化剂,使用水杨醛和丙二氰作为底物,70℃下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7小时左右。

这个新方法具有选择性好,产率高,操作性强等特点.我们对相应的可能机理也做出研究,并合成了一些Na2CO3作为催化剂的产物。

这些产物是在用碱做催化剂时比用酸会有更好的产率。

我们所得到的所有化合物均利用核磁共振和碳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得到很好的证实。

关键词:

水杨醛;香豆素;串联反应;FeCl3;合成反应

FeCl3–CatalyzedEfficientMulticomponentReactionSynthesizeCoumarinDerivatives

Jinlei

(CollegeofChemistryandMaterialsScience,Anhuinormo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

WehavedevelopedanefficientFeCl3–Catalyzedmethodforthesynthesisofthecoumarinderivatives.Theprotocolusesiron(Ⅲ)chlorineasthecatalyst,andfurnishedtheexpectedproductingoodtosatiesfiedyieldsbyatwo-componentreactionofsalicylaldehydeandmalononitrilederivativesinethanolabsoluteat70℃for8hinthepresenceofcoumarin.Thisnovelsyntheticprotolisselective,effcientandgeneral.Aplausibemechanismfortheprogressisproposed.AndwealsohaveacorrespondentreseachonNa2CO3catalystwhentheyieldisbetterthanFeCl3.Thestructureofallthecompoundsobtainedwhichwerecharacterizedbythe1HNMRand13CNMRspectraconfirmedus.

Keywords:

salicylaldehyde;coumarin;multicomponent;FeCl3;syntheisis

1.前言

香豆素(coumarin)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内酯化合物,又名氧杂萘邻酮,以苷的形式存在于许多植物中[1]。

具有黑香豆的浓重香味,可以用作香料。

它和香兰素一起可用于糖果,糕点之类,加入烟草中可以增加亮度。

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口服抗凝药物[2]。

它具有抗艾滋、抗肿瘤、增强免疫等生理活性;并且通过香豆素环上不同位置的取代修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范围的吸收和荧光发射波长,从而显示不同颜色和具有较强荧光的衍生物[3],香豆素类化合物除了广泛用作荧光增白剂[4]、荧光染料和激光染料[5]外,又由于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还被应用于电致发光材料[6-10]、太阳能电池的有机光敏染料[11]以及生物蛋白研究中的荧光探针[12]等领域。

香豆素在自然界中以母体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都以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因此香豆素的骨架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

香豆素骨架的经典合成方法是Perkin法[13]。

香豆素类物质的合成研究中,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最近以FeCl3为催化剂为代表的选择性好,收率高,易于回收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14],其反应的机理为Lewis酸引起的亲核反应,如有报道FeCl3催化合成美托洛尔的反应[15]。

串联反应与多组分反应是当今有机化学的研究前言和热点领域之一,在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组分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6]。

串联反应对于解决有机合成中的结构和效率问题具有强有力的优越性,串联反应具有中间体不需分离,操作步骤简单;溶剂、洗脱剂的用量少和副产物少等,利于环保;同时可以得到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复杂化合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等优点[17]。

因此,在复杂结构及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串联反应常常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串联反应已成功地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以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中,特别是对于光学活性的天然产物和复杂分子,串联反应充分显示了较一般方法的优越性[18]。

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庞大的一类,约占65%以上,而且在自然界分布也十分广泛,其化学结构千变万化,各自有着特殊的性质和重要用途[19]。

许多杂环化合物具有生物和药理活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近年来有关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串联反应,如基于烯胺和亚胺相结合的催化模式以及少量的氢键催化的串联反应,相关报道相对较多[20].但是基于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多步串联反应构建复杂化合物分子差向异构体的研究目前报道的非常少,研究开发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多步串联反应合成具有药物活性骨架的杂环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21]。

本文即通过串联反应在FeCl3作为催化剂下通过类水杨醛与丙二氰或丙二酸二乙酯反应探究香豆素的合成。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ZF-І型三用紫外分析仪,红外线快速烘干箱,旋转蒸发器,循环式真空泵,磁力搅拌器,调压器,试管,烧杯,液相色谱柱,分液漏斗等,Bruker-300MHz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TMS为类标。

水杨醛,丙二氰,邻羟基苯乙酮,丙二酸二乙酯,5-氯水杨醛,Na2CO3,FeCl3,石油醚,乙二酸二乙酯,二氯甲烷,无水乙醇等试剂均为市场上销售,未加任何提纯。

2.33-取代香豆素的合成方法

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mmol的取代水杨醛,3mmol的丙二氰(或丙二酸二乙酯,具体情况如表格),以及等当量的FeCl3后,再加入5ml左右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在70-100℃左右反应6-8h左右,用紫外分析仪确认其反应情况后,停止反应。

过滤除去不容物,将反应液经无水Na2SO4干燥后,利用石油醚和乙酰乙酸乙酯配制展开剂,用硅胶作为固定相,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产品。

将所得产品采用旋转蒸发仪将溶剂抽干,并干燥2小时,用真空泵抽气。

将所得产物进行称重,计算产率并进行谱图分析。

(反应见Sheme1)

(Sheme1)

产物3的反应时间和产率

Thereactiontimesandyieldsofproducts3

Entry

R1

R2

R3

R4

Product

Time/h

heat/℃

yields/%

1

H

CN

CN

H

3a

8

70

62.7.

2

CH3

CN

CN

H

3b

12

90

5.12

3

H

COOC2H5

COOC2H5

H

3c

12

80

78.5

4

CH3

COOC2H5

COOC2H5

H

3d

18

100

6.03

5

H

CN

CN

Cl

3e

18

80

76.1

6

H

COOC2H5

COOC2H5

Cl

3f

18

100

82.9

2.3产物的表征

2-氰基氧杂萘邻酮(3a):

淡黄色固体;1HNMR(300MHz,CDCl3)δ:

8.228(s,1H,CH),7.67(t,J=7.5Hz,1H,ArH),7.56(d,J=7.2Hz,1H,ArH),7.35(s,1H,ArH),7.19(s,1H,ArH);13CNMR/ppm(75MHz,CDCl3)δ:

152.0135.6129.4125.8117.5

2-氰基-3-甲基氧杂萘邻酮(3b):

黄色固体;1HNMR(300MHz,CDCl3)δ:

7.75(d,J=7.8Hz,1H,ArH),7.47(q,J=8.2Hz,1H,ArH),7.23(d,J=21Hz,1H,ArH),6.94(m,J=8.25Hz),2.647(s,3H,CH3,);13CNMR/ppm(75MHz,CDCl3)δ:

136.5130.8118.9118.426.71.0

2-氧代-2H-色烯-3-甲酸乙酯(3c):

无色晶体;1HNMR(CDCl3)δ:

7.49(d,J=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