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43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

践研究

负责人

负责人

所在单位

结题报告

关键词

情境创设 有效 策略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通过调查报告拟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内容是情境创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确定了研究目标。

通过选题、立项、争取指导、学习、实践研究、总结这六项举措得出了以下几个文本成果1、情境创设的方法。

2、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作用。

同时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改进了教法学法,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化了学校的研究氛围。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中展开的,都配合有内容鲜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主题图。

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长期的教学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不断尝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但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往往我们设计的课堂情境很好,但是收效甚微,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会“苦思冥想”,为“情境”而去“创情境”,却收获不佳。

具体原因:

(一)情境不符合学生实际,流于形式化。

(二)情景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三)情景脱离目标,问题肤浅,缺少数学价值。

(四)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性差。

因此,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使教师

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能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针对重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思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键词的界定

关键词:

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 真实有效

数学情境: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

数学情境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数学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对所发现数学问题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

问题情境:

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真实有效:

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创设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符合并且贴近生活,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而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研究举措

围绕《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的研讨》的研究主题,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总结经验法,主要的研究举措如下: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以及方向的确定。

2014年1月份至3月份,我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经过再三斟酌后,我选取了《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作为小课题研究的主题,紧接着我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和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以及与同事们的探讨交流,我认为:

在长期的教学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不断尝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但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往往我们设计的课堂情境很好,但是收效甚微,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会“苦思冥想”,为“情境”而去“创情境”,却收获不佳。

具体原因:

(一)情境不符合学生实际,流于形式化。

(二)情景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三)情景脱离目标,问题肤浅,缺少数学价值。

(四)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性差。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我确定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目标,在根据课题的研究人数、学生实际,学校环境,我确定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最后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计划。

2、 2014年3月上交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申请表,四月份收到立项证书。

3、 2014年5月上旬,经过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认真学习,探讨研究之后,我们将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上传至博客。

通过博客与专家、指导老师及博友进行交流,得到了大家对我们的开题报告给予的指导,并鼓励我们坚持做好研完工作,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研究任

务。

4、 2014年5月下旬,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更有价值,我潜心学习,上网了解该课题的国内外已经取得成效,学习借鉴已有的情境创设的方法等,研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如何上好数学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等书,学习书中的知识,研究教育的内涵,注重扩大视野,博采众长,延展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底蕴,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学、校骨干教师指导学相结合,在学习中,课题成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围绕研究主题网上学习。

边学边思,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效果。

5、 以研修主题为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以教学实践夯实研究过程。

2014年6月-9月,我紧紧围绕课题研讨的内容与目标和组内的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活动。

(1)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读有关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的内涵,仔细分析教材主题图,备教材: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学生:

考虑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何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选取合适的联系生活的练习以巩固新知,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2)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的组织好教学,利用预设的情景促进课堂和谐的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引发思考,主动探究,总结知识,应用巩固,知识升华以及运用有效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我认识到:

只有课堂实践注重“把生活实际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经验、兴趣喜好,以及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数学课堂的情景,才能体现课堂的丰富多彩,学生也会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3) 认真反思每一次教学。

上完每一节课,我都认真的反思情境创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我也经常请本校教师对我的课堂进行指导,例如我上了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混合运算》《重叠问题》、《观察物体》上完后请各位教师针对研究的主题提出诚恳的意见,再请有经验的教师做总结评价,最后我总结大家的评价做出反思改进。

6、针对我研修的课题,我也积极的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撰写了教学论文,教学随笔,以及教学案例。

7、2014年的10至12月,我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对本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

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如期进行了计划中的各项研究活动。

争取能使我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能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针对重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思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从容施教,

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一年的研究,在大量的实践课中我不断地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再实践,收获多多。

(一)情境创设的主要方法。

1、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就我的研究,联系本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自身的专业水平,根据查阅资料,研究课标,课堂实践与自己的感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法来创设情境。

(1) 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知识,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我创设了“水泉坪”旅游人数的生活情境:

仁河水泉坪有名的油菜花节,当天上午来了234人,下午来了179人,离去了204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一个个问题,由分步解答到混合运算,一步步引出新知,从新知的引入,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知识的巩固,每一步骤都紧密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2) 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主要应用与常见的量,以及数学广角的教学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字编码”的时候,和学生一起玩数字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习,愿意学习,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以体验学习的快乐。

(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动态的演示、极具感染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探究平台。

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用于化静为动的教学活动中,例如:

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周边、圆形操场的周边、三角形路面的周边,由于爬行的路线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

围绕着“为什么用的时间不一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的“周长”概念的理解更深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 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

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

”创设有助于学生实际操作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

利用活动实践创设情境主要应

用于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测量的教学。

例如,在探究“长方体体积”时,先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在表格中填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即体积,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与所摆长方体的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5)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这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选取或创编出不同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创编了“兔妈妈分地”的童话故事:

兔妈妈想把一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的地分给两个兔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