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3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鱼类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鱼类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鱼类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鱼类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类学》题库.docx

《《鱼类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学》题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类学》题库.docx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鱼类学:

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尾柄:

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颐部:

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腹棱:

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

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

6.软鳍鱼类:

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7.环片:

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角质鳍条:

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棱鳞:

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

如鲥、鲚等。

10.侧线鳞:

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栉鳞:

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珠星:

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

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14、外骨骼与内骨骼:

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

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

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16、红肌与白肌:

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

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口腔齿与咽喉齿:

.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

19、呼吸瓣:

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

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

20、鳃栅:

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

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

21、喉鳔类与闭鳔类:

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

22、鳃片与鳃小片:

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

23、鳃间隔:

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

24、半鳃与全鳃:

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

25、动脉球与动脉园锥:

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

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

26、动脉与静脉:

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

27、肾单位:

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8、裸卵巢与被卵巢:

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为被卵巢,如真骨鱼类。

29、主性征与副性征:

与鱼类繁殖直接相关的特征称为主性征,如交配器,鳍脚、生殖腺等;与鱼类本身繁殖无直接关系的特征称为副性征,如珠星等。

30、姻姻色:

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31、背根与腹根:

背根和腹根是指一对脊神经,分别由脊髓的背侧和腹侧发出,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

32、内分泌腺:

鱼体上没有输送管道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

其分泌物通过血液循环至全身各有关器官和组织。

33.物种:

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相互间可以配育(繁殖)的一群生物有机体。

34.亚种:

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种群。

35.双名法:

指物种的学名用两个拉丁文字构成,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36.臀鳞:

裂腹鱼亚科鱼类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具有的一列特化的大型鳞片即。

37.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食谱:

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选择指数:

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

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充塞指数:

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性成熟:

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排卵与产卵:

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怀卵量:

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性周期:

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副轮:

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

46.产卵轮:

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亦是一种假年轮。

47.年轮:

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

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

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肥满度:

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49.生长率:

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50.洄游:

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

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二、填空题

1.鱼类一般可分为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四种基本体型,肛门前移的鱼类,身体的躯干部与尾部的划分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为界。

2.鱼头部腹面可区分为颐(颏)部、峡部、喉部等三个区域。

3.鱼体外部器官用作感觉的有眼、鼻、须,用作运动的有鳍,用着保护的有皮肤、鳞片。

4.白鲢体呈仿锤形,腹部狭窄,有腹棱。

5.硬骨鱼类的口一般开于吻端,依据上,下颌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三种类型,唇具有协助吸取食物的作用,一般生活在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的鱼类具有。

6.鱼类的须依据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颐须鼻须颌须吻须四种类型。

7.骨质鳞条由鳞片衍生而成,可分为鳍条和鳍棘两大类,二者的区别为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

8.一般鳍式中以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

9.某鱼背鳍上有21枚鳍条,其中前面为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后面13枚鳍条本身分节,末端分枝,请写出该鱼的背鳍式DⅧ,13。

10.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色素细胞位于皮肤的真皮层,当色素颗粒集中于细胞的一点时,鱼的体色变淡。

11.鱼类的皮肤腺主要有黏液腺和毒腺二种,其中黏液腺为单细胞腺体。

12.骨鳞由上、下两层构成,上层为环片,下层为基片,上层的生长方式为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

13.鳍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和平衡,其中尾鳍的作用是推进和转向。

14.手摸鲨鱼体表面和一些鲈形目鱼类的鳞片时有粗糙感觉,是因为前者为盾鳞有鳞棘,后者为栉鳞有后区有栉齿状。

15、鱼类骨骼可分为主轴骨骼(头骨+脊柱)和附肢(奇鳍骨骼+偶鳍骨骼)两大部分。

16、骨骼之功能为支持身体、保护内脏、配合肌肉产生运动。

17、背鳍、臀鳍的支鳍骨一般由基节、中节、末节构成,高等鱼类则逐渐减少。

18、支持胸鳍的带骨为肩带,支持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19、肌肉细胞又称肌纤维,按组织结构、分布和生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脏肌三大类,其中骨骼肌是构成鱼体肌肉的主要成分。

20、鱼类的躯干肌肉有大侧肌、上棱肌和下棱肌三种,它们都属于体节肌。

21、鱼类在水中运动的主要动力有肌肉交替收缩、鳍的摆动、鳃孔向后喷水。

22、鱼类的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消化腺主要有胃腺、肝脏、和胰脏。

23、鱼类取食器官包括齿、舌、鳃耙等,位于口咽腔内。

24、鱼类消化管由表及里由浆膜层、肌肉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构成。

25、鱼类的齿按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二大类,鲤科鱼类具有咽喉齿。

26、胃的近食道处叫贲门部,近肠处叫幽门部。

27、鱼类扩大消化吸收的构造黏膜褶、螺旋瓣、幽门盲囊、肠本身增长。

28、肝脏位于食道和胃的下方及两侧,前端系于围心腹隔膜上。

29、胆汁来自肝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乳化脂肪。

30、为不破坏鱼体表,摘取咽骨(下咽骨)观察咽喉齿应由鳃盖骨后缘(鳃孔)入手。

31、鱼类的呼吸器官为鳃,其主要呼吸场所在鳃小片上进行,因为它的排列方式很特殊,即相互交错排列,因而可加大与水流的接触面,加之血流与水流方向,具有反向流动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

32、伪鳃位于鳃盖骨与舌颌骨关节处的腹缘,近第一对鳃弓背面。

33、鱼类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为扩张吸水、压缩出水。

34、鲤的鳔为2室,在第二室的腹前方有一小管即鳔咽管,与食道相通,根据此特点,鲤鱼可归为喉鳔类鱼类。

35、乌鳢的辅助呼吸器官是鳃上器官,鳗鲡是皮肤。

36、硬骨鱼类的心脏位于鳃弓后下方的围心腔内,由后向前由静脉窦、心房、心室等组成,向前连于动脉球(软骨鱼类为动脉圆锥)。

37、由背主动脉发出向腹腔内器官供血的血管叫腹腔系膜动脉。

38.尾动(静)脉从尾椎骨的脉弓中通过。

39.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和淋巴管两部分。

40.鱼类的泌尿系统包括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41.鱼类的肾脏位于腹腔背壁,其结构和功能单位为肾单位。

42.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43.真骨鱼类的精巢,根据内部构造的特点,通常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花鲈的精巢属辐射型。

44.真骨鱼类消化、排泄、生殖三系统开向体外的口子有二种类型,凡是具有尿殖窦的,体外开口为二个,依次为肛门和尿殖孔。

45.淡水鱼类的体液特点为高渗性,根据渗透压原理,它们主要通过排尿、吸收盐份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渗透调节,达到水盐平衡。

46.鱼类的脑由前至后由端脑、大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等部分构成,下丘脑是指间脑下部。

47.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穿出脊椎后,可分为背支、腹支、内脏支(交通支)三支。

48.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是以交感神经节为划分界线的。

49.鱼类的嗅觉中枢和呼吸中枢分别为端脑、延脑。

50.皮肤感觉器官有感觉芽、陷器和侧线(管),它们主要功能是感觉水流;嗅觉器官为嗅囊,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

51.鱼类眼壁的组织结构由巩膜、脉络膜、视网膜三层被膜组成,起视觉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视网膜。

52.脑垂体位间脑腹方,可区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包括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和后腺垂体三部分,它们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与生殖关系密切的是促性腺激素。

53.保存鱼类的脑垂体一般用无水丙酮,盛于棕色瓶中。

54.性激素的功能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促进副性征出现、维持性行为等。

55.鱼类分类阶元由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组成。

56.种的特点有有稳定的形态结构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与其它种生殖隔离等。

57.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有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可辩性状。

58.采集的鱼类标本用清水洗净后,一般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