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08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 荷花Word格式.docx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一、认真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1、“传说中的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

”“为什么不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实”一词。

(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其实”一词就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

这时教师可围绕《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教育,所谓传说就是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人或物的记叙和评论,这种记叙和评论因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不免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

这个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而幻想出来的。

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后羿射日”是不可能的事。

2、“谁能运用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事?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也要用二十几年。

箭是射不到的,这是第一;

太阳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把它射下来呢?

这是第二;

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钢铁都会变成汽,这箭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

这是第三。

3、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投影

(1)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个空填“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二个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个空填“二十几年”。

在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把填上去的数字换成“很”“很多”不好,为什么不好。

课文运用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了,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数字,使同学们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

而要换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读了之后只知道远,但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投影

(2):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

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这个空填“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这里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

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与数字结合起来叙述,使同学们不难看出太阳是很大很大的。

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读者的头脑中也是比较具体形象了。

投影(3):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本题第一个空填“六千度”,第二个空填“三千倍”。

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呢?

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比较坚硬的,到一千一XX才能熔化,钢铁碰到太阳,就要变成汽。

这样比较和用数字说明,不但具体,通俗,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读课文,进行小结。

1.课文第一段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第一段讲了太阳的3个特点,即远、大、热。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大,太阳很热这三个特点说具体的?

(作者采用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比较的方法,或用假想来介绍。

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板书,口述太阳的特点。

(这一练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

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自由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1、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开头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密切。

2、进一步读第二段,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第4自然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阳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课文从五个方面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而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进行词语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运用“有了……才……”及“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句式,结合这段的内容练习说话。

(运用这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叙述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如: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这是从正面介绍。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是从反面介绍。

在学习太阳和气候,太阳和疾病的关系时,还可以用这两个句式叙述。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利用它的杀菌能力预防治疗疾病。

”“如果没有太阳,连人类也不会有,就更谈不上利用杀菌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改变句式练习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利用以上两个句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课外知识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作业:

制作有关太阳的资料卡片。

板书设计: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表面温度六千度

中心温度1800万度

与动物的关系(人的吃、穿、烧)

形成云

形成雨

与气候的关系

形成雪

形成风

有杀菌作用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预防作用

治疗疾病

 

22月球之谜

教材简析】

    《月球和自述》是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说明性课文。

通过自述的方式来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其间的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可以辅之以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用第三人称来介绍月球的各种知识。

  【课前准备】

    历史组:

查阅月球各种名字的由来及月球的有关美丽传说。

地理组:

查阅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

航天组:

查阅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文学组:

查阅中国文人怎样寄月托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认识这个字吗?

它最早指的就是——?

    喜欢月亮吗?

为什么喜欢它?

   2.月亮距离我们384000千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这么美,以至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月亮写了许多诗句,用来赞美月亮,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人们幻想着能到月球上走一走、看一看,直到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出示图片],而月球就成了我们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

    那么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月球哪些方面呢?

从哪儿知道的?

    (交流古诗、传说、对联、一些基本情况)

   3.同学们对月球的认识还真不少。

从网上、从书本上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现在想不想看看月球姐姐做的自我介绍呢?

    [板书:

月球的自述]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认真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月球姐姐到底什么样。

   2.刚才同学们自己学习了课文,从课文中肯定学到了好多知识,现在我们来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月球姐姐的自我介绍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句式:

从月球的自述中,我知道了()。

    随机指导朗读重点的句子。

  三、读写结合。

   1.真不错!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到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同学们亲眼去看一看月球呢?

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边看边想,可以指指点点,更可以大声讨论,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清楚了吗?

(播放课件)。

   2.此时此刻,大家的心里肯定有许多想法要说,先不急着发表看法了,请同学们放飞想像的翅膀,用“我来到月球上了!

”为开头写话,想写几句就写几句。

   3.写完后找一个伙伴互相欣赏欣赏。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同学们写得真棒!

既有想像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中,月球姐姐向我们介绍了它自身的特点,我们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但是这样做是不是已经完全了解了月球呢?

关于月球,你还想向月球姐姐提些什么问题呢?

(课件出示)

    这么多的问号,这么多的问题,都代表着同学们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头脑。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你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站,也可以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去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思想品德要求: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知识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能力要求:

运用学过的电脑知识操作电脑。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术语:

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具准备:

课件、常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速路和普通道路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吗?

你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什么感觉?

车速快,心情舒畅,因为道路畅通无阻。

这高速路上行驶的是各种车辆,那信息也有自己行驶的道路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解题

    题目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

课题是我家的电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易读错的字:

屏、宜

   2、区别形近字:

捷――睫 幕――慕 购――沟

   3、理解词语:

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

  五、学习课文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讲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读课文,再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

它有什么作用?

   4、全班发言。

   5、老师小结:

网络的作用很大,把大家联系到一起了,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大家交流起来就非常方便而且快捷。

  六、课堂作业设计(见后)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什么叫电脑网络,他有什么作用。

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的介绍了网络功能。

  二、学习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后一部分,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具体事?

     (上网查信息和发电子邮件)

   2、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你有过上网的经历吗?

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读第四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读第五自然段,讨论网络还有什么用处?

尽情发言。

本资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

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

机器人

   3.师:

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

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

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

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25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

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

  5、说说:

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

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

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

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

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

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教师进行提示。

  五、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撒在鲜花上

             26、太阳是大家的

                       照耀着小朋友 小朋友做游戏

                       世界是大家的

27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

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

“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

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

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

(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

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

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

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1交流:

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29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

一、教材简说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

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