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34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docx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小学部数学组 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 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

一是考查数学思想:

如:

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

如:

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 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 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

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方

程法:

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 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

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

570:

(110+80)=3(小时)

方程法:

解:

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

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 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将题目进行了如下变式:

变式一:

改编问题(已知总路程和甲、乙两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刻)

甲、乙两列火车早上8:

00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两车几时相遇?

变式二:

改编条件和问题(已知总路程、相遇时间和甲车的速度,求乙车的速度)

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经过3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变式三:

改变行进方向(理解“同向开出”,由相遇问题迁移到追及问题。

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同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甲车几小时后追上乙车?

五、拓展探究:

为发展创新意识,根据此习题的问题结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探究题:

小林、小云二人在一条马路上练习骑自行车,小林的速度是250米/分,小云的速度是200米/分。

开始时,两人相距1500米,两人同时出发,几分钟后相距500米?

解答本题时应分析以下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1、 相向而行。

原来相距1500米,出发后距离逐渐减少至500米。

2、 相向而行,到相遇,再离开,相距500米。

3、 同向而行,小云在前,小林在后,由于小林比小云快,所以两人距离在缩小。

追上之前相距500米。

4、 同向而行,小云在前,小林在后,由于小林比小云快,小林追上小云后超过小云500米。

本题还有两种不可能的情况:

1、 从运动方向来看,背向而行。

距离将比1500米远,不可能相距500米。

2、 从运动方向来看,同向而行,小林在前,小云在后。

这样,二人间的距昌会越来越大,也不可能。

六、解题反思:

设计这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此题题型开放,结果多样,要求学生能发散思维,想象运动的不同形式和产生的各种结果,分析中能数形结合。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到“相向而行”这种情况,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线段图将每种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结语:

通过本次说题活动,我觉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能力,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

以上是我的说题内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