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小故事Word格式.docx
《闽南语小故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语小故事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烤你去死啦!
我要洗头毛的『飞柔』啦!
一个阿嬷和她孙子出去,孙子吵著要是pizza```然后就说:
阿嬷阿嬷,偶要吃pizza啦``。
然后阿嬷说,哎哟,那个不能吃啦`~`可是孙子一直叫,所以阿嬷很无奈地挖了一驼鼻屎喂到孙子嘴巴裏。
4、话说在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代,
有一个太监来到福建旅游,听到人民都是讲,
忽然他灵光一闪:
「如果我学会闽南话,回去宫中就可以向其他人炫耀炫耀。
於是就请当地人教他一些简单又好记的闽南语,
自他回京以后,便时时不忘想找机会表现一下,
有一天御膳房通知皇帝用膳的时候,
他就大喊:
「恭请皇上驾崩(吃饭).........皇上驾崩罗!
皇上听到非常生气,於是下令把他推出去斩了!
【篇二:
闽南即指福建地区的南部,这一带是靠海地区,靠海的地方总令人充满无限遐想,海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色彩,那么这个靠海的地区又有什么样的发生呢?
!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些发生在闽南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一个传奇的地方配上一些传奇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
(一)《年兜跳火囤》400字
除夕是我国农历的最后一天,闽南地区称作年兜,白天年兜日,夜间叫年兜暝。
长期以来,晋江一带的年兜暝一直流传着跳火囤的民俗活动。
每年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吃年夜饭)后,即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地瓜藤放在自家大门口,并把年终大扫除(俗称拂尘)专用的扎着红纸的新扫帚搁放在地瓜藤上,当地瓜藤腾出熊熊火焰之际,又征火堆里洒上盐巴,使之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时,家中男性即按辈份大小逐一从火焰上跳过去,并有节奏地念着歌谣,如跳入来,添丁又发财,大猪大羊演(捉)来刣(宰杀),跳到东,任吃都不会空;
跳到西,钱银归(满)厝内边跳边往火堆里添加稻草、地瓜藤。
一时间,家门口辟啪闪耀的火光与欢声笑语汇成一片,热闹非凡。
地瓜藤火光一灭,家中主妇即铲一些火红的灰烬装进火窗(早时冬天取暖的用具)放入灶膛里,嘴上还不断念着:
跳火囤,火拉轮(即暖和),公担金,婆担银,金银无处稽(存放),藏在灶厨(灶膛)下。
这种跳火囤的民俗活动,抒发了人们辞旧迎新,追求富足的美好愿望,据说还可以避邪呢?
目前晋江许多农村过年时仍有这种民俗活动,但由于时代不同了,不但男人可以跳火囤,女人也可以跳火囤。
(二)《开元寺》600字
开元寺是泉州的大丛林,逊清嘉道间,寺里和尚多至数百,香火鼎盛,视今情况却不如从前了。
当这日前宇兴盛的当儿,有一位住持,号慧圆,精于技击,名噪一时。
有一次有暑天的时候,慧圆僧坐在大雄宝殿的门跟上纳凉,忽来了一生客,手持一把铁伞,贸然到了殿口,急促地问道:
慧圆师在哪里?
慧圆心里十分惊讶,装假答道:
慧圆师云游还未回,你找他干么?
来客似懊悔的样子道:
因为久仰你们师父的名,所以不远千里,来求他一试,如今碰不到他,这是我的缘悭,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是你们师父要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
三月。
慧圆依旧装假的答道。
那么,我暂且把这伞搁在这里,等你们师父回来时候,再来取去可以吗?
他说了以后纵身一跃,竟至梁上,把伞搁在两椽的中间,屹自扬长而去。
原来那殿顶距地约有五六丈的高,这个来客,竟会这般从容跳将上去,慧圆看了,暗自钦服,还欣幸没曾和他说实,不然,就糟了。
但是,据他所说的,定然会再来,那时要怎么对付他呢?
无论如何总得预备一下。
于是日夜练习,照他那样轻身纵跃的法子,到了三月之久,也会象来客那样了。
所约时间到了,那个客人,真的如期而至,这时慧圆竟自趋前道:
你又来得迟了,我们师父回来不多日,听说贵客要来试艺,非常地欢喜,不料他有一个挚友在浙江绍兴病得利害,差不多要死了,昨天来信时我们师父前往和他诀别,恰巧早上才出门。
可是我们师父也曾交代我说:
贵客要是不耐等他的话,叫我把你的伞取下送还你,改日当有会面的机会呀!
说了之后,也纵身一跃到梁上,取伞从容还他,那客也没多说旁的话,只是点点头而去,嗣后也不再来。
(三)《琴嫂巧治抠货郎》700字
早年,晋江侨乡陈埭、池店一带,有个卖货郎,名叫李四。
他长年挑着货郎担,晃着摇鼓,走乡串户地做买卖。
李四为人刻薄,爱占小便宜。
他欺一些侨属妇女不识字,不会算账,便在买卖时打歪主意:
不是多算钱,就是短尺寸。
时间一久,左邻右舍的村妇都知道李四是个小人。
许厝村有个侨属叫琴嫂,是远近闻名的巧媳妇。
她早就想要治一治李四了,可一直没有机会。
后来,她终于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商量好教训李四的良策。
这天,哐啷哐啷一阵清脆的货郎鼓声由远而近地传来了。
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向货郎担聚拢过来。
琴嫂说:
阿四伯有花仔布吗?
有,有,是刚进来的货,色泽鲜艳,布质柔韧。
李四绘声绘色地说。
多少钱一尺?
八个铜板一尺。
给我剪六尺。
琴嫂说。
我也剪六尺。
好的,好的,一个一个慢慢来。
李四看着生意这么好,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就摊开布,吱咯吱咯地剪了起来。
不一会,就把布剪好包好了。
五个村妇每人手里都准备好四十个铜板。
阿四伯,这是我的布钱,六八四十九,你数一数。
李四一听,心里暗自高兴,庆幸又沾了一个铜板的便宜,连忙说:
嘿,不用数了,都是熟人。
另一个妇女也递过钱来说:
这里也是四十九个铜板,你数一数。
别数了,我都相信。
李四一边说,一边接过钱,哗啦一声往钱袋里倒。
不一会,李四扎牢钱袋,收拾好担子正准备要走,突然,琴嫂惊呼起来:
错啦!
错啦!
我说阿四伯,我们都搞胡涂了,六八四十八,怎么会是四十九呢?
这这既然你们多给了我一个铜板,我就退还给你们。
李四心痛地逐个退还一个铜板。
当天,李四回家一算账,才发觉少了四十五个铜板。
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四)《猫仔粥》700字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
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
为什么叫做猫仔粥呢?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
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
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
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
长孙机灵地回答道:
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
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
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媳妇也熬成婆婆了。
老人都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
当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
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
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
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
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
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
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粥的猫仔粥。
这种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五)《金盏》800字
漳州城西南的郊外,有一座美丽的圆山,山下有一条滚滚东流的大江,江里住着九条美丽而又善良的金龙。
小金龙常在江里游泳、玩耍。
人们就把这条江叫做九龙江。
在九龙江的南岸,有个美丽的村庄,村里住着许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种田,过着安逸的日子。
其中有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名百叶;
还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金盏。
有一天,天气晴朗,那九条小金龙正在大江里戏水玩乐,突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巨浪滔天,不知从那里窜来了一条恶龙,张牙舞爪地扑向小金龙,好像一口就要把它们全部吞下去的样子。
机灵的小金龙斗不过那条恶龙,赶快躲进深潭里。
那恶龙见到小金龙逃走了,就占住了大江,在江里兴风作浪,搅得江水滚涨起来,漫上西岸,淹没了良田村庄。
村里的人们只得扶老携幼跑到圆山上躲避灾难,恶龙看到人们怕它,更加得意了,再次掀起巨浪,让江水一涨再涨,想要一气漫上圆山,把逃难的人们,当作点心,吃个畅快!
大家正害怕得无计可施时,勇敢的少年百叶站出来对大家说:
诸位父老兄弟,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要合力来跟恶龙斗,请大家敲瓦盆打瓷碗,大声呐喊助威,帮助我去消灭这条恶龙。
说时迟,那时快,百叶舞动柴刀,跳入水中,向恶龙狠狠砍去,砍中了恶龙腰部的致命部位,正在得意洋洋的恶龙,痛得大吼一声,龙尾巴向百叶横扫过来,百叶迅速地闪到一边,又再砍中一刀,恶龙痛得乱滚乱扫,把百叶卷投在水中。
在岸上,正与群众一起呐喊助威的金盏,看到百叶危险,也不顾一切地举起尖挑,跳入水中助战,一尖挑向恶龙猛戳过去,戳中了恶龙的心脏,恶龙拼命作最后的挣扎,尽力地用尾巴向金盏扫去,把金盏也卷没水中淹死了。
这时水退了,大家赶快跑下山去寻找百叶和金盏,却没有找到。
只见在他们与恶龙战斗的地方,有两棵非常美丽的奇花,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因为它生长在水里,就把它叫做水仙花。
后来,这两棵花头叶子一模一样的奇花,却开出了两种不同的花朵,一棵的花是六片白色的花瓣,中间托着金黄色的一个小盏,人们就把它叫做金盏,另一棵开出的花,也是六个白花瓣,但中间却有几片根部带有微黄褶皱状的小花瓣聚集在一起,人们就把它叫做百叶。
从此,水仙花就在圆山脚下繁殖起来。
(六)《何氏九仙》900字
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
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
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
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
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
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
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
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
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
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
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
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
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
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
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
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
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
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
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
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
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
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
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
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
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
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
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
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
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
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
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
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
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七)《虎怕漏》1000字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
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
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
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
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
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
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
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
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
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
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
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
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
厉害不厉害?
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
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
到底漏是什么东西?
厉害不厉害呢?
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
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
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
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
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
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八)《萧状元》1200字
漳州府历史上只有一个状元,即明代的长泰人林震。
然而漳州东门外接官亭(今新华东路教子桥附近)萧姓聚居地萧厝社却曾有一座状元府。
当地萧姓,及由萧厝社传衍于东乡(今步文镇)、书都(树兜)村的萧姓据说都是萧状元的后裔。
在萧厝附近且有一座萧状元墓。
漳州一带有萧状元故事流传:
接官亭这地方有一个萧凤自少读书,但一直考不上秀才,与妻子贫困度日。
妻子替人挨土砻碾谷、舂米,赚点工钱维生。
自从生了儿子,为哺育婴儿,工做少了,生活更加困难。
萧凤一心想考出一个秀才,进而中举做官,还不甘心弃书不读,不能赚钱养妻育子。
妻子埋怨他,他一气之下跑到池塘边想投水自杀,被一个好心人发现,劝说挽救,并拿一些钱供他做小本生意。
他拿到钱,不与妻子说一声,便负气出外。
他一路打杂工,十多天后,来到广东一处地方,天色已晚,见有一座朱门豪宅,便上前求宿。
主人是一个员外,引他进一间空房休息。
他十分疲倦,倒头便睡。
半夜里突然被奇怪的声响惊醒,睁眼一看,有两个人跪在床前,叩首道:
主人啊,我们在这里等候好久了,你的财宝金银六缸,埋在床下,我们为你保管完整,今天你终于来了,现在就交给你掌管了!
萧凤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两人就消失了。
()
萧凤半信半疑,把床下砖石挖起,果然有金银六缸。
天亮后去拜谢员外留宿之恩,要求多住几天,员外豪爽地答应了,并且供给伙食。
原来,那间房一直在闹鬼,家人没有一个敢住,员外见萧凤连宿几夜无恙,知道他是一个贵人,就留他在家做工,后来见他诚实可靠,便将小姐嫁他。
他用那六缸金银开设粟行、布行,家财超过他的丈人。
他与员外的小姐相亲相爱,生了一个儿子,俊秀聪明,读书过目成诵。
萧凤富贵之后不忘家乡糟糠妻。
一天,雇船载米粟回漳州。
先泊船于浦头港,独个儿来到接官亭故居,进去见到一个小伙子,问明是萧凤的儿子,便说:
我是你家远房亲戚,十多年没有来了,难怪你不认识我,你父亲近来可好?
小伙子说:
家父在我小时便离家而去,我们母子自己苦撑到现在,不知他是死是活。
萧凤问:
难道你不想念父亲?
你母亲不想念丈夫?
他与我们无关,想他做什么?
萧凤听这么说,留下一张字条,扫兴而去。
小伙子与母亲都不识字,拿去请邻居一位老先生看,才知道萧凤运来白米一百石,叫他们到浦头港搬运。
母亲叫儿子去追,萧凤已走,只搬回白米一百石。
几年之后,萧凤在广东的儿子中状元,回漳州竖旗拜祖,任官归休后回漳州,在接官亭父亲故居建状元府定居,死后葬在接官亭附近,称萧状元墓。
这故事是由于接官亭附近有一座萧状元墓而编造出来的,流传至今。
乾隆《龙溪县志》卷十一《古迹》记载:
萧状元国梁墓,在东厢新亭道左。
国梁永福人,宋乾道二年进士第一。
相传为衣冠之藏。
原来,萧状元是宋代乾道年间永福(今永泰)人,萧厝人是萧状元在漳州的后裔,萧状元墓是漳州城东门街萧厝人为纪念祖先而造的衣冠冢。
所谓状元府是祀萧状元的祖祠,清同治年间太平军入漳之役,该祖祠被毁,只存萧状元牌位。
民间传说萧凤之子在广东中状元回居漳州,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篇三:
一个少年去看未来的丈人。
丈人问:
“你敢有点熏?
”
“无。
“敢有饮酒?
“
”无。
“敢有博缴,开消?
“我拢未晓。
“按呢你这个少年,人款未歹。
“嗨啦,不过我有一咧小小的缺点。
“哪会啊缺点?
“爱讲无影话!
老伙啊。
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