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261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Word下载.docx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

这表明()

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

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D.

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

6.《汉书·

董仲舒传》记载: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主张有利于()

A、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有效地约束君主专制权力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9.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10.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

……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

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11.从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1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1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

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4.隋朝杨尚希上奏曰: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

吏卒人倍,租调岁减。

……所谓民少官多。

十羊九牧。

”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A.扩大郡县面积B.整顿冗官

C.裁减郡县数量D.减免赋税

15.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

“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

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

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16.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

“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17.《盐铁论

》载:

“农,天下之大业也;

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1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

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19.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

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沂、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

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

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20.据历史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

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

15之多。

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22.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23.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同学采用

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24.下图是1978~2007年我

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

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

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缺乏公正性

C.形式主义浓厚D.体现人人平等

26.伯利克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7.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

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

“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28.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其中b、c曲线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德国B.中国、英国

C.英国、德国D.英国、美国

29.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

“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

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30.“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

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

”(千枝松:

《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

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

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31.英国通过《权力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法制化B.渐进性C.普选制D.反封建性

32.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

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

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该规定说明英国()

A.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

D.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

33.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此不能得出()

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4.“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35.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

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

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36.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

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37.法国外长舒曼说:

“(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

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

38.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9.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有学者指出,“冷战时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

”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

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共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

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

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4分)

42.(共22分)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

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项目

年份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

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

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13.2%,土豆7.5%,牛肉5%。

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

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

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5*40=60)

1.C2.D3.C4.D5.D6.A7.B8.A9.D10.B11.C12.B13.C14.C15.D16.D17.C18.C19.C20.D21.B22.D23.A24.B25.A26.C27.D28.D29.A30.D31.A32.D33.B34.D35.A36.A37.B38.B39.A40.A

41.(18分)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源: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4分)

42.(22分)

(1)有利因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圈地法令的颁布;

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

工业革命的进行。

(2)特点:

建立集体农庄,发展公有制;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原料等)。

(3)观点一:

“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观点二:

“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2分)

(4)认识: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

(6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