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188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倦怠教学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

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

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张宇敏委员代表致公党贵阳市委发言,其《关于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引人关注。

张宇敏委员说,他们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贵阳市11个区(市、县)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2所小学教师和22所中学教师,共1320人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和座谈发现,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是“有较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比例却占到了被调查教师总体的一半以上(54.3%)。

这说明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地区差异、教龄差异、职称差异、从业原因及未来从业意愿不同,以及学历和所教年级等因素都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一定关系。

“100%投入的教师,才能有100%满意的教育。

”“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

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1966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部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

从此,“枯竭”或“倦怠”就进入了我们视野。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

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

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案例一】与其说爱教师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相对稳定感,前4年我埋头做事,想表现自己,4年后我仰头做人,想找回自己。

到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工作。

【案例二】我做老师已经8年了。

开始三年左右比较新鲜,四五年后开始厌倦,六年后达到厌倦顶点。

—天复一天,我的工作每天都差不多,感觉到的是疲倦,准确地说是麻木。

但如果捱过去也就习惯了。

【案例三】毕业后,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我很满足,毕竟生存是第一,而且,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开始工作时,我的工作热情很高,根本没有精力和闲暇去产生什么厌倦情绪。

工作5年后,我发现自己干的其实都是些事务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琐碎工作,感觉没什么新东西可学,而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可发挥的地方,心中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激情。

【案例四】X老师毕业于滁洲州某师范大学,后分配到张家港一城郊中学,教初三化学,已认教十年。

在学生时代,她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总是要力争完美无缺,总是要做得最好。

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她都是学校的班干部,一直被认为老师的乖学生。

自从参加工作,她也把对自己的要求移情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与她做的同样完美。

但由于分配到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有一小部分学生有经常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子女,而有些家长却一有空闲就在棋牌室筑“长城”,读书无用论在她们头脑中还有相当地位。

这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达到完美,为了达到至高,她付出了一切——时间、心血、体力。

这一切付出,也有了收获,她课讲得好,教的学生成绩也高,获得的荣誉也多,但她认为与她的付出不成比例。

偶尔如果她教的学生成绩不是平行班最好的,她就焦急,夜不能寐。

感到极度疲乏、虚弱感,以及失眠、头痛、腰酸、肠胃不适等症状。

除了工作的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当年报考师范学院一定程度是因为教师是个光荣的职业,但现在我却骄傲不起来。

教师队伍中可能是有个别人不负责任,但社会舆论导向似乎整个教师队伍都有问题。

”这让她很气愤,也感到委屈。

职业认同感的缺失的顶峰发生在一次同学聚会之后。

与同学相比,自感能力不差、素质不低,可是工资比人家少,生活质量更谈不上,维持生计而已;

面对孩子,她常会因没有人家孩子的物质条件充裕而愧疚;

想到自己工作量又大,于是心中充满委屈,内心愤愤不平,抱怨常困扰着她。

还有让她感到困扰的是同事间的关系,同事特别是同学科老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随着她在教育教学上的日益成熟,她感到同事间的合作越来越少,而小动作却层出不穷。

备课组活动评课时满耳都是优点、闪光点,要她提改进措施时根本不提或提无关痛痒的口误,使辛勤准备的公开课效果大打折扣,使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

平时的讲义不统一,有些老师还自己偷偷印发给学生;

当她有些成绩时同事向她祝贺时不知她自己心理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她总觉得不是那么真诚......这让她很是感到委屈,同时也很无奈。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该老师面临的情况是许多在职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

该老师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名好教师,经过努力,她的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在教学生涯中遇到一些烦心事,遭受一些挫折,这不可避免。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这就是人生。

有悲欢离合,人生才因此而精彩。

在与被调查者交谈时她也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曾用这策略安慰自己,减轻了一些焦虑和烦躁,但效果不明显。

我们指出,造成她这现状最主要原因是她太注重追求完美,突破了自然的工作定律,因为突破了自然定律,所以她并不快乐,像是被绑在追求名利的快车上,不能停止,收获越多,越是怕失去,越是怕落后,所以心情总不能畅快。

同时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很重要但是被她忽视的心理需要。

当初她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学习,并愿意与她人分享自己的知识。

在参加工作前,她包括她周围父母亲朋好友都会认为这个工作能够激发人的智力,但是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因为教师每天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应对家长以及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这些工作看上去都繁杂且琐碎,不仅不能带来智力上的激发,反而会使人感到枯燥。

枯燥的工作很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至于同事关系,源于职场的激烈竞争,这是产生同事间关系淡漠的首要原因。

同事之间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

当然,同事关系的变化,还和学校的管理有关。

很多学校每次阶段性考试后要开质量分析会,每次开会都会与兄弟学校进行比较,同时表扬年级平行班成绩领先的老师,不点名批评成绩暂时落后的老师。

由于老师都比较注重自己在学校中的声誉,学校管理层这样褒贬无形间导致了教师间相互比较,甚至背后做小动作,同事关系也一落千丈。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对工作缺乏兴趣,教师对工作感到厌烦,甚至经常有莫名其妙的肝火,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职业厌倦综合症”。

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大致有:

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

害怕工作;

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

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

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多;

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

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成就感等。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容易导致问题和影响婚姻质量一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

在升学率的重压下,教师普遍早起晚睡;

在一个孩子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教师抱有极大的期望。

因此,很多教师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医学研究表明,各种慢性疾病与工作压抑有明显关系。

患有职业厌倦综合症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

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

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

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

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

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

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

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

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

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

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

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

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

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

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

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

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希望破灭之时,开始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定律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当这种希望破灭时,职业倦怠就会出现。

在希特勒的集中营里,纳粹军官们对囚徒有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些人于是陷入了彻底的无助感,心理学家称他们是“行走的棺材”。

波特说,在一个公司里,完全没有个人意志的员工和“行走的棺材”没有什么两样。

在成为“行走的棺材”前,倦怠者会和上司们进行过各种抗争。

但抗争一次次失败,日益积累,本来很积极的人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无论我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

一旦养成这个意识,员工就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争取,都无济于事,干脆不如什么都不做。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致命的态度,一旦形成,人就很难摆脱。

要击败无助感,最关键的是拥有属于你自己的一个“权力空间”:

在我的工作空间内,是我说了算。

有了这种感觉,无助感就不会发生。

要想拥有一个权力空间,你最好有一技之长,这样你才会有掌控自己工作空间的信心,并且也就有了和上司抗争的资本。

譬如,阿辉就有和钟老板抗争的资本,因为他的销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钟老板的控制欲望太强,最终就让他丢掉了自己最能干的员工。

在集体主义文化之下,普通职员的无助感很容易产生。

因我们强调的“螺丝钉精神”,说白了不过是绝对的服从。

一个企业如果不希望员工一个个地变成职业枯竭者,就要学会尊重每一级员工的工作空间,让他们有“我说了算”的地盘。

工作只是重复,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定律二:

当我们整天在重复一件同样的事情时,职业倦怠就会产生。

袁荣亲说,要想远离习惯化带来的职业倦怠,一个人就必须让自己“不断处于激活状态”。

旧的目标完成了,就去追求新的目标。

不过,重复并不一定会导致职业倦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当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不断重复并不会导致习惯化产生。

马斯洛说,实际上,那些自我实现者永远会有清新隽永的欣赏力,他们是没有审美疲劳的。

袁荣亲说,重要的是去寻找生存的意义。

在没有找到之前,就不断地尝试改变,这种改变就是超越。

譬如,他自己原来是一名生理医生,收入高而稳定,但他在这里总感觉到空虚。

但自从开始做心理学工作以后,他就感受到了一种意义感,这种感受让他在心理咨询业上坚持了下来,虽然几次遇到大的挫折都未放弃。

对意义感的追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需要一旦得到过满足,它带来的巨大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有了这样的满足,一个人的内部动机就会越来越强大,就越来越不容易被外部动机所替代,职业倦怠就越来越不容易产生。

“穷得只剩下成功”,导致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定律三:

一旦“穷得只剩下成功”,职业倦怠也会产生。

案例:

08年1月,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

徐凯患有多种疾病,但最终将他引向自杀的还是心病:

他被确证患有抑郁症。

据报道,徐凯的朋友很多,但能深谈的很少。

自杀前,徐凯对一个出租车司机抱怨,他在感情上得不到真爱,他身边的女人都是为了他的钱,他“感到很孤独,没有意思。

上海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旭说,没有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生命就像一棵大树,休闲、家庭、事业等就像不同的枝干,如果只有事业这条枝干在成长,而其他的枝干都停止了发育,那么这棵大树就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会折断,徐凯这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袁荣亲说,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会把自己的一切能量、一切资源都用于争取成功上。

进入中年后,却忽然发觉,家庭、密友似乎比事业更重要。

这时,一些成功人士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职业枯倦怠,觉得成功失去了意义,但又缺乏其他支撑,于是很容易产生崩溃。

生命分为两个领域:

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

社会领域的核心规则是权力,私人领域的核心规则是珍惜,两者有质的差异。

但许多人在掌握权力规则后,容易将它带进私人领域。

这是一种“污染”。

如果污染严重,一个人就会放弃甚至唾弃珍惜的规则,最终就是,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他的私人领域会是一种地狱。

但一旦他认为自己的社会领域不是那么重要而重视起私人领域时,他就会发现地狱处境的可怕。

一旦发现自己“穷得只剩下了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当年追求成功的劲头来,重新努力去掌握珍惜的规则,重新修补自己已经严重不平衡的人生。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年轻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成全部,更不要把工作中的规则带回家,要明确意识到,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另一种不同的关系,要珍惜,而不是控制与征服。

心理医生汪华认为,对工作或职业形式产生疲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由于工作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

此外,人对工作的热爱其实比婚姻更缺乏维系的基础。

婚姻都有“七年之痒”一说,何况是工作呢?

出现症状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负担,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

在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症“患者”中探访,发现出现职业之“痒”的原因五花八门,例如:

——没有感情基础。

就像一场迫于无奈的婚姻,时时让人存有“出轨”的异心。

——社会分配不公,自身待遇过低,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

——教师聘任、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不合理。

——工作琐碎。

教师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好容易拉扯大一群孩子,转眼又要接受一个几乎重复的过程。

——年年等提拔,可年年提拔都不见我。

——大材小用。

我来干这个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工作单调,每天都一模一样,没有一点新鲜感。

尽管教材在变,可是程序不变。

——能力有限,压力太大。

就好比一个人老是跳着才能拿到东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劳累。

——和同事关系不太好。

——领导总没有好脸色,感觉压抑。

——期望值太高,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只好失望。

……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

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很多教师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

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如下:

1、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西西弗斯的神,曾是一位国王,由于在世时作恶多端,死后被打入地狱。

在地狱中,他被惩罚做一件重复的工作:

每天把一块巨石卖力的推向山顶,然后回家休息。

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滚下来。

于是……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教师的职业生涯就是:

重复昨天的故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门学科的同样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蚀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倦怠。

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

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

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年轻教师,初出校门时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激情澎湃,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对他们已失去最初的意义。

他们平时少了感动,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职业,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成为实实在在的、流于平庸的“教书匠”。

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

一个老师说:

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

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无锡60%老师觉得自己“很累”

锡城一所中学的两位老师发现自己“身心俱疲”,也想知道还有多少老师和他们一样感到疲累,于是,他们从去年夏天开始,以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三星级以上的六所学校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竟有60%的老师觉得自己“很累”。

他们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90份,包括2份废卷。

其中男教师73人,女教师115人;

从职称看,高级教师57人,中级教师69人,初级教师62人;

担任班主任的63人,不担任班主任的125人,年龄从25岁至46岁不等。

调查显示,有的老师与学生交流时,原本的耐心消失殆尽;

有的批作业时,看到学生粗心做错的题目,心中会莫名地气愤;

甚至回到家也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家人都躲自己远远的……

记者咨询了一位心理专家,他告诉记者,这些老师的“累”主要来自心理的疲乏,有“职业倦怠”的倾向,而这种所谓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老师们产生这种“职业倦怠”呢?

记者联系了一部分老师,在交谈中,这些老师的确有着“很累”的感受。

一位资深语文老师说:

“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无法用八小时来计算的。

备一节课往往就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还要批改作业等。

此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做到七个一:

开一节公开课,出一份试卷,交一份教学设计,参加一次说课活动,读一部教育论著,写一篇教学论文,参加一个课题研究等,怎一个‘累’字了得?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客观现实往往让教师感到迷茫,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差,“应该”与“是”之间存在冲突:

应该做的做不到;

不应该做的有时还必须去做。

也就是说,教师普遍感到,应该坚持社会理想,用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但难免在现实中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